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反思的政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祥平

  【摘要】“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思考的关系,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完善教学风格,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 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9-01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的教育教學经验进行回味、思索、评价的过程。它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反思,又为做新的教学计划并实施新方案提供了依据,促使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学实效。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是一个由稚嫩到成熟,不断反思、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反思,把自己成功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授方法以及心得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咀嚼品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认识高度,就形成了教学反思。现代教育理念尤其提倡教师要及时有效的做好教学反思,善于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总结出成败得失,找出亮点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叶澜教授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关于备课的反思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每个教师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讲授“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的“关于公司的兼并和破产的意义”,书本上是关于积极意义,有个男生质疑“老师,公司的兼并难道只有积极意义而没有消极的?现代公司在处理兼并时应注意什么?”
  在备课中我并没考虑到这一点,当时大脑甚至出现空白。短暂的沉默后,我首先对这位同学善于积极思考问题进行了表扬,接着说“当然,公司的兼并于公司而言,并不只是积极意义。我们应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兼并亦有其消极意义,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得出结论:兼并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注意不能盲目兼并。
  在当天的教学反思中我记下了这样的话:教师必须充分深入备课,要有深厚的知识积累,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二、关于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反思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政治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个体体验,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在讲授“文化创新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成果交流共享阶段,一个学生指出“我们的文化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但我们不能做邯郸学步中的邯郸人,不仅没学会别人走路的优美姿势,且连自己本来的姿势都忘记了。”此处的用“邯郸学步”比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贴切而恰当,达到了生成的效果。
  在当天的反思中,我这样记录:我们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课堂要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三、关于作业反馈的反思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作业无非是教师布置几个题目,学生写在作业本上就可以了,但效果差强人意。于是,在教学反思中,我写了自己的困惑:从作业反馈看,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到底是作业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作业形式是否要创新?……不断的反思和向老教师“取经”后,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作业要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下次作业,我尝试了创新:“请你结合我校的孝爱文化墙及孝爱文化广场,谈谈你对孝爱文化的认识。”从这次作业中,我看到了学生新颖、独到的思想:“我不赞成王祥的做法,用身体卧冰,自己冻坏或是掉到河里怎么办?”“孟宗割股给母亲治病,其孝感天动地,但是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呢?”且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也得到了加强。以后,在政治作业的布置上,我一直坚持理论结合实际:采用或论文,或评论,或辩论赛,或让学生从班级订阅的中国青年报上,针对某一问题,自己出题并设计答案……这些丰富的作业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就深思,存在问题就整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我们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胡培培,杨绍安.浅谈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2):15-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