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初辉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虽然广大数学老师对教育方法有所创新,小学数学教育品质也有了提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数学老师必须看重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自愿学习数学知识,以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品质。
  【关键词】问题驱动  小学数学教育  意义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130-02
  一、问题驱动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原因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成为教育的必然选择,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首先就要从培育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出发,而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又会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这非常有利于问题教学的开展。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处理问题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实质目标就是使学生可以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去处理生活中的难题。进而达到“运用”“探析”“整理”“评估”或者“创造”等更高的教育层面,想要达到更高的教育层面以及处理问题,就需要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技能,并且按照教育情况设计教育方案。
  (三)驱动问题有利于推进数学进步
  按照数学发展的进程来看,问题可以有效的推动数学进步。所以,问题解答的目的就在于以问题为推动力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按照数学问题的提出,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延伸,并展现给学生,向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将数学知识改变为一部分问题,在数学问题的推动下进行传授数学知识。
  二、问题驱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数学问题贴近现实生活
  数学老师在运用“问题驱动”进行传授知识时,问题的内容是关键,如果问题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设计再多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数学老师应该将问题设计得更吸引人,并且贴近现实生活,这样学生就愿意探索问题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首先,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老师可以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在教学楼前有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形草坪,如果想要重新铺设,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铺草坪的问题其实就求圆形面积的问题,学生经过圆形的运算式子得出答案。
  (二)按照学习内容创建问题情境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并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及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学数学教育品质。例如在讲长方体一个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长方体的特点有哪些呢?可以按照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猜测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经过对长方体的观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1)长方体有6个面。(2)每组相对的面完全一致。(3)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4)按长度可分为三组,每一组有4条棱。(5)长方体有8个点。(6)每个点连接三条棱。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7)长方体相邻的两条棱相互垂直。学生们经过对长方体特点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公式的计算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长方体的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数学老师经过创造问题情境,不仅培育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革新提问方法
  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数学老师必须看重培育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数学老师要认真的对待学生提出的疑惑,并认真解答学生的疑惑,尽管一部分学生的疑惑没有意义,老师也要认真解答,并给予表扬,所以数学老师就可以在数学课上设计问答环节,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询问知识,在老师的引导过程中对数学课本内容自主思考。举个例子来说,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关知识学习中,老师让学生拿2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凑成16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在拼凑完成后,组织学生利用团队学习法探索、交流提出虽然几种摆法体积都相仿,但它们形状不同,因而表面积也不相等,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自然得出:体积相仿情况下,长、宽、高越接近的长方体表面积就越小,包装也就越节省,进而推进了数学课的进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问题驱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但是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可以按照教育内容提出有质量的数学问题,这也就需要数学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巧设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索问题中有所收獲,以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溢平.问题驱动  自主探索——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66-67.
  [2]储冬生.“教得好”不如“问得好”——本原性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8(01):3-6.
  [3]吴蕴苏.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4):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