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董朋朋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姜白石的文学作品与现存音乐,以其词调艺术特色、创作内容和背景作为切入点,对《扬州慢》和《杏花天影》等作品加以研究,进而研究在宋词音乐方面做出的贡献,同时与现代音乐特点相结合,对词调音乐和我国现代音乐加以创新,借助流行传播媒介加以创新,促使诗词音乐得到进一步发展。研究姜白石词调音乐,并深入发掘发展现状,分析在大众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从研究姜白石词调音乐,分析现代诗词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对美学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
  【关键词】姜白石;词调歌曲;文化内涵;演唱研究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5-0236-01
  【本文著录格式】董朋朋.南宋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05):236,238.
  前言
  通过研究姜白石的词调,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演唱、分析姜白石的音乐作品。帮助学习者对姜白石的曲调进一步了解,充分发扬其美学价值和艺术思想,促进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对其词调歌曲和当代音乐进行有机结合,并对音乐演绎方式加以创新,能够充分推动古诗词音乐传播[1]。
  李香的《姜夔美学思想初探》与《论姜夔的“风雅美学观”》,王譞的《姜夔琴歌审美特点之管窥》等对姜夔的美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张舒在南宋姜夔词调歌曲的音乐文化内涵和演唱研究》中对演唱情绪、歌词声韵、以及曲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简单研究。肖阳、赵韡的《姜夔词作心理解读》,李碧华的《朱彝尊对姜夔词作观继承之管窥》等文章对姜白石的文学词作进行了简单研究。
  一、姜白石词调音乐文化内涵
  《大乐议》中,姜白石对朝廷雅乐的演奏失和、唱诗失和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对雅俗音乐进行正确权衡;只能使用十二宫表演雅乐,严禁采用胡部,并对黄钟宫音的作用进行强调,五音对应五行;祭祀诗歌尽量简化等。体现出姜白石中正平衡的音乐观。并且姜白石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践行此种音乐观,比如,《圣宋铙歌鼓吹曲》,一共14首歌词,充分体现出通过作鼓吹曲对祖宗功德进行歌颂的践行。《古怨》和《越九歌》等体现出其复古音乐的意识,而《白石道人歌曲》则是抒发个人感情,也是雅俗结合的代表。作为一介布衣,姜白石没有机会通过《九议》等形式参与国事,仅仅可以利用自身音乐天赋与才能,借助宫廷音乐整理以及雅乐修订等,来实现乐和政通的目标[2]。
  二、姜白石词调演唱研究
  (一)《扬州慢》
  该曲小组对作者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缘由等作了交代,姜白石在淳熙三年冬天路过扬州,看到景色萧条的景象而引发感慨,进而创作出《扬州慢》。
  以结构角度分析,该曲调压平声韵,上阕起韵为程,下阕结韵为城;下阕起韵为惊,结韵为生,都是主音“do”。并且上阕与下阕都是四均,为双调慢曲,音阶为七声音阶。该曲虽然存在上阕和下阕的区分,但是在曲调发展与节奏组合方面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变化幅度较大,与一般词调的上阕和下阕存在一定差异,下阕基本上使强调、充分上阕内容,上阕主要描写凄景,下阕主要抒发情感。旋律走向和语调倾诉较为接近,姜白石此种创作安排,主要是与歌曲词情能够紧密结合。
  以旋律角度分析,通过大六度进行突然下跳处理,使曲调不稳定色彩更加浓郁,比如在十四桥人在,荡心波,冷月无声中,为了将冷月无声通过“荡”字充分衬托出来,将六度下跌应用于“荡”字中。通过运用变微音,使曲调不协和感更加丰富,比如在自胡马窥江而去,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曲调通过变微音实现波浪式上升目标,同时达到高八度,之后下行。此种曲调的转折,能够将姜白石惆怅之情充分表达出来。
  以演唱角度分析,曲调中去声字有着明显作用。由于去字声发音明晰、高亢激越特点较为明显,因此,在词义转折以及令头发调等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比如,在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算字是领字。过春风十里、渐黄昏中“过”与即“渐”是词义转折。在译谱过程中,“过”与“渐”等字均采取八分休止符进行占前处理,对词意加以强调。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以及纵豆蔻词工中,“废”“厌”以及“豆蔻”进行去声字下降腔格配置。在演唱中,需要集合谱画,充分强调去字声特点。曲调中,姜白石对上升与去声合用较为注重,比如在解鞍少住初程中,“少驻”即为上声和去声的合用。为了对格律平仄进行充分配合,姜白石以曲折旋律发展为主。
  (二)《杏花天影》
  该曲调为双调小令,并且四均处即为四韵处。以宫调系统角度分析,所有押韵处的音与歌曲宫调存在较大联系,在作曲手法中表现为充分遵守起调毕曲理论,也是姜白石住声的体现。调毕曲理论,主要是指在雅乐创作的调式起音和调式结音必须采用调式主音。在曲调中,上阕结韵“驻”与下阕结韵“处”,起韵“舞”的主音是“La”,与起韵“浦”对应的音是“Mi”,与宫调徵起相似。这种作曲手法,充分表现出姜白石在创作过程中非常精思细酌,不仅符合调式布局要求,又突破“体重不足”限制。
  以节拍角度分析,姜白石采用了3种延长符号,分别为大住“少”以及小住“リ”与“フ”。曲调上去通压,比如起韵“浦”,中韵“苦”与“墓”,结韵“处”等位置均通过延长音进行,并且押韵位置的起韵、尾韵以及句中韵等一般为打“板”位置,韵必逢拍,曲拍即为均拍。结合歌曲腔词关系,对于关键节奏“拍”的位置,需要保证词的叶韵和曲的布韵。在演唱过程种,需要充分体现拍位,并将大顿处进行拖长处理,小顿处略短。
  以演唱技巧角度分析,姜白石将“ㄅ”作为装饰音符号。曲调三音下行中“人”与“时”两个位置使用该符号;三音上行种“少”与“甚”使用该符号。在一铺过程种均需要进行附点十六分与八分音符处理。用法不仅有装饰音和一字配一音两种形式,还有“拽”音的用法,姜白写作“丿”。在“成”与“春”两处有所体现,演唱过程中保证本音较长、装饰音较短,以得到以气带声的目的,通过一唱三叹的形式,将“悠悠”效果充分体现出来。
  需要将所有字的头、腹以及尾位置演唱清楚,保证收字归音足够有力、干净,中间行腔需要体现起伏变化、圓润和曲折。在想桃叶当时唤渡中,主要表现姜白石和恋人的过往,在进行“想”字演唱时,需要保证“x、i、ang”足够清楚。而“x、i”演唱时值较短,并且“x”需要进行喷口处理,保证“ang”收束利落,在行腔过程中发“ang”音,能够有效提高元音发声效果,提高了行腔质量,渲染了忧伤情绪。在日暮,更移舟,向甚处中,“暮”是延长音,体现出太阳西下的萧瑟,需要对“m”进行引长处理,之后将归韵划分到“u”中,“处”字应该渐弱,以实现声断气不断的目的。以三拍子为基础,进行四拍子、五拍子等延长处理,充分表达了姜白石对前景的无奈以及相思的凄苦。
  三、结语
  古曲演唱对“韵味”较为重视,虽然“韵味”主要通过演唱者艺术修养来实现,但学习者可以借助昆曲“转喉”演唱技巧直接体现出“韵味”,在歌曲大顿位置进行装饰音设置,可以表现出转音若丝韵味。并且,姜白石的曲调具有环环相扣、结构精炼的特点,完全挣脱宋词上阕和下阕相同的格局,使两阙的对比得到充分强化,对比中十分注重在大原则下进行统一处理,艺术表现力较高。因此,在演唱过程中,需要尽量达到身临其境和以心会心的层次,积极进行自我感受,对姜白石曲调中的深意进行充分挖掘,将曲调中自然高妙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杨力耕.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及演唱研究[J].中国音乐,2017(4):181-185.
  [2]王学仲.弥足珍贵的“油印本”——杨荫浏《白石道人歌曲研究》[J].音乐生活,2016,522(3):58-59.
  作者简介:董朋朋(1998—),男,汉族,河北保定人,本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0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