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传承创新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雪

  【摘要】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乡土音乐文化受到外界经济文化的冲击,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如何在办学定位、发展思路、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突出自身的优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乡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教育传承中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音乐专业只有从开设相关乡土音乐文化的专业课、编写教材、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建乡土音乐团队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究,才能起到保护和传承乡土音乐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音乐文化;地方高校;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137-02
  【本文著录格式】李雪.乡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传承创新探究[J].北方音乐,2020,02(04):137-138.
  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使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中断了演变进程,我国丰富的乡土音乐文化岌岌可危。非物质性的乡土音乐文化一般指各种与乡土音乐文化相关的故事、带有音乐的祭祀仪式、地方戏曲、地方舞蹈、地方民歌、地方小调、当地劳动号子等。乡土音乐文化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地域风土人情的沉淀,凝聚着当地的民俗情感。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增加了乡土音乐文化课程内容,但由于乡土音乐教师的匮乏,在实际的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完成课程教学。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有承担乡土音乐文化传承之责。
  一、乡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教育传承中的现状
  “乡土”一词包含了故乡与特定某一区域两方面的内容。而乡土音乐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在特定的地域发端并流传在田间地头、婚嫁祭祀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目前,各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一直以德奥为中心的欧洲音乐体制,大多数高校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音乐院校,受到音乐学院办学模式及理念的影响,“欧洲音乐中心论”在专业音乐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地方院校的办学模式来看,还是以西洋乐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基本上忽略了本土的音乐教育与发展。除了开设一些通用的课程,如《民族民间音乐》等,绝大部分的音乐院校没有补充的乡土音乐文化教材,可见,少数民族音乐在音乐专业教育的重视度远远不够。乡土音乐是本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地方高校应根据所在地域的特点,挖掘、收集、整理当地的乡土音乐文化,并融入到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体系中,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才。
  二、乡土音乐文化在音乐专业的传承创新路径
  音乐专业一般是指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和培养音乐表演、创作人才,通常有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地方高校利用地域优势,将乡土音乐文化融入音乐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传承乡土音乐文化的专项人才,提高音乐专业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改变高校教育以西方音乐为主导的局面,以促进乡土音乐文化形成的可持续性。让音乐专业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乡土音乐文化,创建创新性人才培养基地,对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乡土音乐文化专业课
  乡土音乐文化为高校音乐专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将乡土音乐文化的素材融入到专业课程,例如声乐课、舞蹈课、器乐课、表演课等,丰富了音乐专业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内涵。
  1.原生民歌专业课
  民歌是音乐艺术中影响最广泛的形式。高校音乐专业开设原生民歌专业课的内容能直接感受当地的民族风俗,例如民族的日常生活、交友恋爱、祭祀礼仪等,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当地民歌,掌握一定的当地民歌发声技巧,系统地了解民歌的种类,对发声原理、方法有深入的认识,能从情感体验、表现方法、唱歌技巧等方面正确分析、认识、处理、解释当地的民歌。包括本地区多声部民歌的排练以及演出等教学活动,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多风格的多声部民歌,并结合当地民歌的发声特点与当地方言的特点进行训练。例如广西的平果嘹歌、黑衣壮原生民歌、大新高腔等,在声乐课上加入声部排练、歌曲处理与分析、交流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学习。使学生具备多声部民歌的合唱感知和表现能力,并在实践中了解当地多声部民歌的演唱形式与方法、旋律形态与声部构成,同时培养学生具备进行当地多声部民歌的教学指导能力。
  2.戏曲表演课
  民间戏曲是乡土音乐文化中较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兼容了歌舞、说唱、滑稽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唱、念、舞和做融于一身,可以把乡土音乐文化的戏曲加入进来,如广西的壮剧、彩调、壮剧等,通过表演剧目的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地方戏曲文化的风格、服饰及表演风格。
  3.舞蹈编创课
  舞蹈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是在集体劳动中形成的艺术形式。民间的歌舞起源与“巫”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可运用本地祭祀歌舞的元素进行舞蹈的创编,开拓学生创编歌舞的思维能力。例如广西边境地区天等的打榔舞、宁明的牛角舞、龙州的天琴弹唱、凭祥的舞求等,将这些民族元素的舞蹈素材融入到舞蹈编创课中,可以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
  4.开设本土器乐课
  通过开设本土器乐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当地民族乐器的基本构造与音色特点,掌握本地区器乐演奏的基本技能技巧,并通过演奏当地乡土音乐乐器作品了解本地区乐曲的特点,并掌握一定的演奏能力。例如广西边境一带的壮族天琴、京族独弦琴、壮族啵咧等少数民族乐器,地方院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器乐课,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地方民族器乐的特点及用途。
  (二)编写乡土音乐文化教材
  在教育中传承音乐文化,课程是载体,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教材的编写需要建立包括中国哲学、美学、史学、民俗学等完整的音樂文化课程板块,从而为构建完整的乡土音乐课程体系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教材的编写主要包括乡土音乐体系中相关的传统音乐基本理论常识、乐律、调式、曲目等内容,应系统地编写当地乡土音乐的句法结构、曲式结构,以及旋律、调式、音阶、节拍、节奏、衬词和演唱的特点等,使其具有规范性和完整性。另外,在编写过程中,要注重乡土音乐的原始性,收集整理好第一手资料,通过记谱、文字、图片等形式,使教材通俗易懂。
  (三)开展乡土音乐文化的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实践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乡土音乐种类繁多,涉及的地方文化也较为广泛,而且受到现代音乐的影响,对其传承造成一定的冲击,传统的文化内涵也在逐渐被同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乡土音乐文化知识讲座、山歌演唱会、乡土音乐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来丰富学生对乡土音乐的认识;也可组建乡土音乐社团,将爱好者集中起来,开展本地音乐的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可聘请当地乡土音乐文化专家进入校园,以当地民间歌曲为切入点,引入舞蹈、乐器等,利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能与当地乡土音乐文化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实现传承的目的。例如,开乡土音乐文化的音乐会,通过导读的方式介绍民族文化,加上现场的民族音乐的表演方式让学生加深认识,这种活动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全新的音乐享受,还能提高学生对乡土音乐的审美意识,也能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乡土音乐文化的音乐知识,通过这样的平台使音乐专业的学生提高乡土音乐文化的综合素质。
  (四)乡土音乐团队纳入实训课程体系
  地方院校根据本地的音乐文化特点,可以开设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舞蹈团队,例如原生民歌表演团、民族舞蹈团、民族合唱团、戏曲表演团等,将乡土音乐团队的训练纳入实训课程体系,作为音乐专业的选修课,有一定的学分,以促进团队训练的常态化。
  乡土音乐舞蹈团队的建立,一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确保常态化的教学和训练,能保持乡土音乐文化传承的活跃度;二是承担学校或院系的各种比赛活动和演出任务,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为了确保排練时间和排练场地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纳入专业实训课程体系来保证教学和训练的有机结合,并使团队的训练有固定场地、固定团员、固定时间,有一套结合教学又区别于教学的考核机制,达到理论与实践最大化的融合,促进乡土音乐人才的培养,为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当地社会经济服务。
  三、结语
  乡土音乐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研究,在理论与教学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在音乐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吸收乡土音乐文化,创建乡土音乐文化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具有乡土音乐文化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江水莲,唐进宝.乡土音乐植根高师音乐教育的传承路径探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8):123-125.
  [2]舒文波.鄂南乡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向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3):17-21.
  [3]姚三军.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乡土音乐文化传承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李雪(1982—),瑶族,广西凤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广西少数民族音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