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伟伟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内容。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民族的音乐文化。本文以云南著名民族音乐《小河淌水》为例,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分析观点,希望对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云南民族音乐;美学艺术;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4-0042-01
  【本文著录格式】赵伟伟.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J].北方音乐,2020,02(04):42,46.
  一、云南省民族音乐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56个民族,而云南省就拥有26个民族,称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当之无愧。在众多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的文化资源愈加丰富,并形成了云南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和歌舞艺术。云南省位于我国的南部地带,与众多东南亚国家接壤,且地形较为复杂,故人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云南省民族音乐类型多样,且各具特色。云南省每个少数民族都十分擅长音乐和歌舞,据查阅资料得知,云南省的民族音乐和歌舞均处于全国前列。
  民族音乐是对不同民族生活、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体现。云南民族音乐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逐渐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结构,不仅可以通过音乐抒发自身的情感,同时,音乐中蕴藏着民族信仰。云南民族音乐是对人们审美和情感的继承和发展,人性光辉和人文精神十分浓厚,是少数民族群众对生活和自然感悟的体现,也是传统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云南民族音乐在民间流传和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文化资源进行保留。
  二、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以《小河淌水》为例
  (一)歌曲简介
  《小河淌水》是云南著名的民族音乐,最早起源于弥渡密祉乡,是当地汉族居民的山歌,当地将这首歌称为“调子”。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著名音乐家尹宜公先生结合《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对其进行了重新编排,并确定了最终版。这首音乐通过刻画和描述景色,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进行表达,同时还使音乐的民族气息得到了彰显。这首音乐的旋律为羽调式,拥有十分舒缓和自由的节奏,节奏特点为回环起伏。此外,通过灵活运用自由绵长的音,增强了音乐的节奏变化幅度。在旋律方面,则利用基本音阶构成了复乐段结构,其作用是提升音乐形象的鲜明程度。正是基于这些特点,使这首音乐备受推崇,被人们成为“东方小夜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民族音乐也随之发展完善[1]。
  (二)《小河淌水》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小河淌水》这首民族音乐有两个方面的人文内涵特征:一方面是具有滋生的土壤,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首音乐的产地拥有丰富的民歌资源;另一方面是云南省在经历过抗日战争之后,点燃了民族音乐的热情。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必然蕴藏着十分深刻的人文内涵,这是民族音乐的价值观点和灵魂。民族音乐从广义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音乐,这里所说的人民群众多指劳动人民,民族音乐就如同一面镜子,是对当时人民群众生活情况的真实记录和反映。《小河淌水》这首民族音乐保留了歌曲发源地的特色,比如在歌曲中存在当地的方言,且使用次数较为频繁。方言的使用并没有降低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反而使这首音乐更具艺术价值,正所谓艺术来源于民间生活,通过对当地方言的合理使用,使音乐的情感和意境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小河淌水》这首音乐的曲调起源同样是民间,是对当地民族音乐曲调处理和总结后得到的结果,保留了民族音乐曲调的特点,赋予了这首歌曲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2]。
  (三)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1.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基础
  云南民族音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是对云南社会形态和文化特征的体现。云南拥有众多的艺术形式,云南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找到了一条实现不同艺术风格融合且在创造、鉴赏和审美中发展的路径,从而使民族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更具魅力色彩,继而创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比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等。通过分析和观察云南民族音乐得知,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吸收和借鉴了儒家艺术思想,并在音乐作品中实现了儒家艺术思想与美学思想的交流融合,最终成为了独具云南多民族特色的民族音乐美学,为此,本文认为云南民族音乐艺术审美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云南民族音乐会受到礼仪宗教的约束,以和为贵、以礼待人是我国自古至今奉行的思想,故云南音乐也具有这种思想,借助音乐这个载体,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进行了重申;(2)基于哲学和伦理角度欣赏云南民族音乐,以《小河淌水》为例,这首歌曲借景抒情,表达了男女之间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而歌曲产生的年代正值战争期间,人们会为了信仰和自由而战,作者希望通过这首音乐作品,抒发自身对平等、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故站在哲学和理论角度欣赏云南民族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审美理解[3]。
  2.云南民族音乐在词、曲和声上的情感美学特征
  诗歌的艺术性是大多数民族音乐都具备的特点,云南民族音乐也不例外,这一特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音乐中所蕴藏的艺术情感,一般情况下,艺术情感会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曲和词上。演唱者可以在演唱歌曲时将自身的情感与音乐作品相融合,推动情感因素朝着观众艺术感受方面发展。音乐之所以具有魅力,与其声音和情感是分不开的,究其原因,主要是艺术魅力需要依靠声音来传达,对演唱者的唱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唱功差的人可能不会在演唱流行歌曲和网络歌曲时暴露缺点,但是在演唱民族歌曲时一定会出现问题。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民族音乐的魅力。而音乐内涵表现需要依靠情感,要求演唱者通过情感表现出民族音乐的情感内涵。云南现代民族音乐思想与古代对比而言,对西方美学的融入是最为显著的特点。云南民族音乐在受到西方美学影响后,歌曲各个部分所蕴藏的情感美学,逐渐与世界审美标准保持一致,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词情。民族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目标就是词情,音乐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其主要的来源。音乐创造者会将自身的情感蕴藏在音乐作品之中,主要表现为用句方式和高低音的变化;(2)曲情。曲情属于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为辅助情感的表达,比如和声、节奏。创作者会在创作过程中,将情感变化融入其中,故歌曲节奏的变化也代表着情感的变化;(3)曲乐。这是少数民族表达表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作曲者可以通过音符表达自身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才更具艺术审美价值并富有活力。民族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结合音调和语言,才能使民族音乐作品的情感价值得以实现;(4)声情。声情是指借助人的声音,曲情和词情方能实现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音樂文本更好地转化为情感力量。表演者应该对歌曲中的情感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演绎出歌曲中的情感。同时,还要基于美学继续对民族音乐内容进行创作和完善,以实现最大化的艺术价值。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音乐的美学艺术审美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云南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美学艺术特征和地方民族特色,是我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此同时,还以云南著名民族歌曲《小河淌水》为例,研究了云南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和基础,认为云南民族音乐是对当地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写照,源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有助于促进现代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康宁,邱健.歌潮乐浪汇交响——改革开放40年云南音乐发展回望[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3):58-70.
  [2]石明灯.民族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7):206-207.
  [3]马宝琳.云南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路径[J].艺术评鉴,2019(7):89-92,68.
  作者简介:赵伟伟(1980—),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1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