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水稻培育现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只有通过科学化的培育方式才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水稻常见的病虫害通过科学使用药剂以及通过物理防治与病虫害天敌防治结合的手段,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为水稻的高产和绿色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水稻培育现状;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及其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1073(2020)02-0099-100
  Technical Measure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 Yield Of Rice
  HE Lianxiang, MA Xiao
  (Ningxia original seed farm   Yinchuan, Ningxia   750200)
  [Abstract]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cultivation, and the high yield of rice can be realized only through scientific cultivation.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rice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abilit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rough the scientific use of pesticid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hysical control and natural enemy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mak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high yield and green development of rice.
  [Key words] current situation of rice cultivation;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their control
  1  引言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品种还是种植技术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从而为水稻产量做出了巨大推动力。
  2  水稻栽培现状
  传统的常规、高杆水稻品种的种植已经逐渐过渡到了杂交、矮杆水稻的种植,水稻在产量和品质上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提升。秧苗栽培技术上也从传统的水育秧、湿润育秧过渡到了旱育秧技术,有效的改善了我国水稻秧苗的质量。肥料的施加上从传统的单一有机肥施加,逐渐过渡到了有机肥配合化肥使用,又过渡到了只施加化肥的阶段,但是事实表明只施加单一化肥的肥料添加模式存在一系列的弊端,比如水体富含营养化、土壤元素不平衡等问题[1]。灌溉技术上多采用浅水灌溉以及漫灌方式。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从传统的人力为主的作业模式转变为大量机械化的高效生产模式,在生产效率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比如种植阶段的耕种机、插秧机,收割阶段的收割机使用。
  3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3.1   因地制宜选择优良的水稻品种
  水稻种植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能够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植品种,能够有效的提高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在水稻品种的选择过程中,首先任务就是要了解该目标种植地区的权威机构发布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做好实地水源、土质、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状况等自然条件的考察工作,做好水温、水质的检测记录工作,有条件的可以对现场的土壤有效取样,并送实验室对土壤各元素含量进行精确检验,掌握土壤中的有益元素含量情况以及需要改善、补充元素的情况。在充分了解当地环境自然条件之后,有目的的选择最适宜的品种。
  3.2   对育苗和插秧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水稻培育最基础的环节是种植秧苗工作,秧苗培育质量优劣对水稻后期的生长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秧苗培育的过程中,选择水育秧、湿润育秧等相对科学有效的手段,这样也能保证秧苗在后期移栽种植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水环境,迅速进入正常生长的状态。之后在秧苗移栽时,很关键的工作就是要对秧苗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剔除有黑根的秧苗,选择根系发达且呈现出较为粗壮的秧苗,一般来说较好的秧苗根系呈现出扁平的性状,秧苗整体生长均匀,其叶子的颜色呈现出健康的深绿色而不存在暗黄的性状[2]。其次,及时进行秧苗移栽工作,不能耽误最佳的移栽时间,插秧密度根据其秧苗的大小以及土壤环境等客观条件而定,如果秧苗种植过密,水稻植株的养分获取以及光照获取都会受到影响,使水稻单产明显下降,如果植株的间距控制较大,那么又不能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造成水稻亩产的严重下降,综合水稻品种的生长习性,选择合理的密度是水稻插秧的关键。
  3.3   对水稻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水稻种植于田间后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要及时观察记载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资源以及肥料的需求,特别是肥料需求上,要根据植株的表现性状有针对性的补充相应的元素,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化的施肥机制,制定详细科学的管理方案,在相应的时间内施加合理的肥料,肥料的选择应该以选择无污染、科学化的产品为主,不能使植株因为缺少肥料而造成水稻植株生长放缓、叶片泛黄、甚至出现死亡的状况。针对水稻的水资源需要,要保证充足的水源供给,完善水田的灌溉体系,对灌溉设备的工作情况积极的检测,保证能够及时供给水源,对水源的质量也要科学的检测,对于污染超标、不能使用的水源坚决杜绝使用,保障水稻植株的健康生长以及水稻产品的食用质量安全达标。水稻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使稻株个体生长平衡。晒田时,对于沙田、漏水田和不易灌水的田,做到轻晒或不晒。在这个期间要做好防倒伏工作。在拔节期施用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茎基部节间的伸長,防止倒伏。长穗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在田间管理上防止过早封行,晴天采用叶面追肥,对提高每穗粒数有显著效果。   4  水稻常见的病虫害
  4.1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出现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时期,其病状表现为植株的叶片枯萎死亡或者造成水稻植株不能充分的产生新叶片,造成水稻植株生长滞缓,这样的植株经过一段的滞缓生长之后进而最终死亡,对水稻的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水稻稻瘟病会在水稻不同的部位发病,根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叶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不同的病状,发病的位置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比如在穗部发病会直接影响水稻稻穗的生长,造成水稻颗粒呈现白穗或瘪粒[3]。
  4.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在不同的患病期有不同的表现症状,在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其病状只会呈现出绿色水浸状小斑,之后开始扩大为细条状斑病,细条的发展不断增加,在细条的两端出现浸润型绿色,这是细菌正在侵蚀水稻的表现,斑病部位会不断产生细菌活动生成黄色菌脓,一般呈现为串珠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串珠状黄色菌脓就变成了胶状小颗粒。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会造成水稻叶片的巨大损伤,使水稻光合作用受阻,极大降低了水稻营养物质累积,造成水稻产量的下降。
  5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5.1  科学使用药剂
  化学药剂的优点表现为见效速度快,治疗效果明显。在化学药剂的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使用的方法和剂量的控制,坚持科学选用、剂量适度的原则。在病虫害发生之前,部分化学药剂的使用可以有效的预防水稻植株的病虫害,因此针对一些能够提前预防的病虫害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制定科学的喷施时间。在病虫害发生期间的用药,首先要观察好病虫害的症状和严重程度,确实的掌握了病虫害的类型之后,有针对性的选择有效的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的用量当然要根据病虫害的发展程度确定,在化学药剂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各种药剂混用后的不良后果。针对具体的病虫害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水稻患稻瘟病的发展面积到达了10%就要及时的采用用药措施,及时的用药能够有效的避免病情的扩展,目前有效化学药物为硫环唑和三环唑,这两种化学药剂对其病状的抑制作用显著。
  5.2  物理防治与病虫害天敌防治结合使用
  化学药剂虽然能够快速、及时的对水稻产生的病虫害进行高效防治,但是化学药剂在环境污染、水稻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弊端,大量的推广化学药剂的使用反而会不断促使病虫害性状变异,导致化学药剂一定程度上失效,迫使不断增加药剂的用量,还会不断引发病虫害的抗药性,引发出破坏力更大的病虫害灾难。在化学药剂的广泛使用中,可以充分探索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手段,比如物理防治手段中的杀虫灯设备,能够通过夜间的灯光吸引作用,将周围的蚊虫吸引过来,并将其电死,不会造成任何的环境污染后果。引入生物防治的理念,利用某些虫害的天敌,将一些虫害有效的消灭,既可以保护生物链,又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用量。
  6  结语
  通过高效的水稻栽培高产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水稻的高产以及成本节约,应注重选择植株偏高、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穗实粒数多的性状, 而有效穗过高对产量无益[4]。针对目前水稻栽培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影响因素,相关技术工作者还应该不断致力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在水稻高产栽培上还应该不断的创新发展,通过高效的水稻栽培技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方彦平.浅析水稻高產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 下半月刊) ,2011,17 ( 12) : 208-209.
  [2] 周立强,梁慧芬.水稻高产技术应用效果初探[J].丽水农业科     技,2014 ( 3) : 26.
  [3] 程曾忠.浅谈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和对策 [J].河南农业,2015 ( 11) : 53.
  [4] 赵宁宁,张梅霞,田文杰,张丹霞,陈荣江. 水稻新品种农艺性     状的成产效应与聚类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017,45(06),1-7.
  (编辑:赫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