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乐由情生声因情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慧

  【摘要】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思想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听觉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身做起,重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教学构思、教学语言、教学示范、教学延伸等方面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实现音乐教学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感染;激发;诱导;感化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51-01
  【本文著录格式】高慧.乐由情生  声因情动[J].北方音乐,2020,01(02):151,153.
  古语云:“情之所至,音之所生”。音乐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通过音乐教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见,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现能力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当前音乐教师要努力研究的课题。结合平时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感染、激发、引导、感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体验与表现。
  一、教学环节力求构思巧妙,以感染学生,使之情感共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构思教学的环节,创造设计可以让学生进行听、视、感、触多种感官协调学习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尤其是在教学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不易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时,教学环节能否抓住学生变得尤为重要。
  《爱的人间》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专门为盲童创作的一首歌曲,表达了盲童对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的感激之情。由于学生没有这种生活体验,很难与歌中的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于是,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感人的情景故事,配以形象的漫画和清柔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身临其境,置身于故事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在教唱歌曲部分,教师也一改以往听示范演唱——分乐段——学唱歌的教学模式,根据歌曲内容别出心裁地通过“天使的梦”“爱的传递”“放飞希望”三个主题来表示歌曲的三个乐段进行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始终调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体会着盲童对生活的希望,感受着人间温情,并认识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情感主题。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就要重视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能够吸引学生,去营造最能让学生情感触动、真情流露与感情迸发的课堂情感氛围。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了,有了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积极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他们才会逐步学会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
  二、教学语言力求情真意切,以激发学生,使之情感迸发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借助一定的环境影响渲染一种气氛,形成一种磁场,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一种东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能否感染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母亲对宝宝的疼爱之情,教师采用较慢的语速、柔和的语气去朗读歌词,同时伴以轻柔的肢体语言、亲切的面部表情,以此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用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启发了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话语,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爱看老师优美和谐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因此,教师课堂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以及身体语言要符合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使创建设计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这样才具有感染力,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迸发出真实的情感。
  三、教学示范力求声情并茂,以诱导学生,使之情感流露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教师的示范演唱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被录音、视频所取代,有些教师只在学生提出问题时示范一两句,这是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的。音乐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能用语言讲得清楚,有些東西只能靠聆听、靠充分感受才能有所领悟,特别是在对歌曲进行情感处理的时候,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演唱是最直观、最生动的审美情感展示。
  《甜甜的秘密》是一首表达敬爱师长真挚情感的歌曲,虽然旋律简单,但歌曲内在的情感变化非常丰富。前一乐段休止符的运用表现出孩子蹑手蹑脚藏秘密的景象,充满神秘感,在演唱时要用中弱的力度、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后一乐段又表现出孩子们希望老师能早点发现秘密的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要用中强的力度、连贯的声音来演唱,而到了歌曲最后,又要用中弱的力度来表现孩子向老师说悄悄话的感觉。在引导学生表现这样的情感变化时,如果光靠教师讲解,表述起来既啰嗦又会让学生很难体会到其中细致微妙的变化,更别说用歌声来表现了。这就需要教师在分析歌曲时逐句逐段、细腻到位地示范演唱,必要时再加上对比演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会,再运用到自己的演唱中。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作为音乐教师,其动人的示范演唱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情感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情流露,那么,教师自己就必须要以饱满、准确的情绪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延伸力求发人深省,以感化学生,使之情感升华
  在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曾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讲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音乐教学过程中,抓住音乐作品的情感特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还不是最终目的,在此基础上能让音乐教学的立意进一步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才能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学延伸要抓住音乐这条主线,切忌将音乐课最后上成思品课。
  其实每首音乐作品都表达着一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相同情感的音乐作品是很多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积极引导,就会使学生有更浓的兴趣学习音乐。在学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时,我们也可加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欣赏,深化主题,让学生有更深的体会。《月儿弯弯》这首歌的主题是期盼台湾回归,同样以回归为主题的歌曲还有很多,《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这些歌曲同学们都很熟悉。在学习《月儿弯弯》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帮助学生积累音乐,同时认识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愿望。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一实施建议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音乐素养,重视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并能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乐由情生,声因情动。让我们积极探索更多的途径与方法,使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最终使学生的情感表露更加自然动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4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