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投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财正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前要精心挖掘教材和构思教法和学法,课堂设计施教和运作,课后认真反思和辅导,都离不开教师的“投入”,只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课前、课堂、课后三者的关系,才能达到教师不累,学生不苦的境界。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投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7-0025-02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构建高效课堂。目前,特别在农村偏远学校中粗放型的课堂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课堂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课前“投入”
  课前“投入”必须坚持“三个吃透”,即吃透教学目标、吃透书本、吃透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和落脚点,教学目标是否有效合理,直接关系到授课课堂的效果能否实现。现行的教学目标是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组成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阵地。
  二、课堂“投入”
  教学目标要在课堂中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要看教师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教师要重点做好课堂投入,课堂投入应包括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四个主要方面。
  (一)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为教师课堂授课的思维路线。要依据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的基础强弱等实际情况来精心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符合所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切合授课内容的大纲安排;二是教学思路不能古板或太传统,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兴趣感,不能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三是教学思路每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实效性、坡度性,一般采用递进式或并列式来设计教学思路。
  (二)课堂结构
  教学思路的落脚点是教材处理内容,而课堂结构的落脚点是课堂授课方法,一般要做到“五个防止”:1.防止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的发生。2.防止教師占用时间过多,而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发生。3.防止全班学生一起活动时间过多,而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时间过少现象发生。4.防止教师课堂上只关注优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的现象发生。其实,教师的课堂效果,很大程度是从学困生的表现上反映出来。5.防止非教学内容的产生,即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脱离教学内容而东拉西扯。
  (三)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注意以下几点:1.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法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变化的。2.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使课堂教学新颖别致,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3.教学方法既要合乎常规,还要有所创新。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双边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调动“善教”、“乐学”的激情,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4.教师要适时、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四)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必须具备的。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态应该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富有感染力。2.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具有启发性。3.教师应具有熟练的运用教具和操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4.板书设计应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还应该具有娴熟的板画能力。
  三、课后“投入”
  上完一节课,并不代表已经上好这节课。很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就如释重负,认为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当检测学生成绩不如意时,便体罚学生,乱找借口。虽然教师在课前、课中投入了许多,但不重视课后投入。这就是常言说的“头会磕,揖却不会做”。课后“投入”应包括教师对个人的课后反思和对学生的辅导。
  新课标特别重视教师的课后反思。教师要在课后及时地对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优劣。这样才能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的教学素养,进一步提升教学业务水平,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和追求。课后反思应从以下两大方面着手:一是反思教师自己的“教”情,即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在处理教材上方法是否恰当;本节课授完后,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学生对本堂课的满意度怎样等;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等。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情,即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学习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与探究的能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总之,课堂教学中“课前”、“课后”、“课堂”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才能使教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不苦,教学效果才能显著。
  参考文献:
  [1]朱侠.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2年69期
  [2]徐锦珠.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30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5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