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炯妍 龙琴

  【摘要】近年来,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开始趋于低龄化,小学生因不满家长、老师的批评而选择放弃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让社会、学校、家庭忽视了学生品德、修养、生存能力、自立能力等这些关系孩子生命的宝贵知识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导致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本论文通过探索在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希望能填充这一研究的空白,同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关键词】生命教育  小学中年段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3-0063-02
  一、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本应是重中之重,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从而尊重生命,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对文本的理解而忽略了学生对生命的感受。近年来,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这种现象: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认为,生活状态重于生命的存在,无享受的生活不如不生活,这种不健康思想的蔓延导致有的学生走入岐途,甚至当学习及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时直接放弃自己的生命。轻视生命的现象逐渐趋于低龄化,小学生因不满家长、老师等原因的批评而选择放弃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生命教育应像一把倚天长剑,时时导航着小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因此,在小学中年段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小学中年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
  新课程语文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使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还提出“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引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这表明,语文课程不只关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生命观则是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课标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依托新课标的要求、中年段学生的特点,所以在中年段能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在小学中年段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可以直接渗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如《生命生命》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散文,学习目标之一便是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我们在设计研学问题时便可直接提出:“生命是什么呢?”让学生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理解、感悟,懂得热爱生命。这一单元也是中年段要求从关键词语、句段进行感情体会,课文中飞蛾求生、砖缝长瓜苗、倾听心跳三个小故事独立而又相似,从不同方面展示出生命的顽强,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不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作以下要求:让学生找出作者对生命感悟的语句,圏出重点词语。学生找出“挣扎”、“鼓动”、“极力”等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悟飞蛾的求生欲望,从而感受到生命的不易与珍贵,让学生代入角色,想象理解如果自己的生命就是这样,你如果珍惜生命呢?而在教学结束时我们可推荐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并可与同学分享生命的感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这也是一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好案例。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身在大陆的年轻人身患白血病,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救活他,台湾同胞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做骨髓移植手术,最后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课文感人生动,特别是在描述同一个时间两个场景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出关键词感受到台湾同胞和李博士的爱心。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师问:你觉得在这个句子中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学生很快可以找出“沉着地、静静地”,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台湾同胞的大爱,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后可引入流行音乐《感恩的心》、《爱的奉献》,让生命教育的渗透进一步得到升华。这不仅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也更完善了该篇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夜莺的歌声》一文记叙了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把一支德国部队引进游击队埋伏圈全歼德国兵的故事。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来自于他的爱国感情。这篇课文把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教育更上升了一个层次。课文故事生动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情怀。
  总之,在小学中年段有很多课文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如《和时间赛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触摸春天》、《那一定会很好》、《掌声》等等都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为教学者,我们应擅于在课文中发掘生命教育的资源。这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三维目标的要求,对于小学生关键时期人格的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更是有百益而无一害。
  三、在习作教育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挖掘生命意识,认识生命,包括生命的来源、生命之爱、生命的成长,懂得享受生命的美好、欣赏生命的挫折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有意义的人生观,以便更好提高自己生命的层次。
  1.抒写生命作文,唤配生命觉醒
  作为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更是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作文是学生个人的镜子,它不只照出一个人的文采思路,也能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引入生命问题,能唤起学生对生命认识的觉醒,从中体会生命的珍貴与伟大,从而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在中年段学完一系列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后,可以布置命题作文,关于“生命的思考”,及时强化学生生命意识,有效提高生命教育的内容。   2.写观察日记,关注生命形态
  生命的真谛也存在于一只动物、一盆花、一棵草、一棵树当中,它们成长的不易、植物的发芽、发育,也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颤动和生命的形态。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写观察日记,刚好可以切合生命教育这一主题。有的学生写出《牵牛花的生命》、《小猫咪成长记》、《蒲公英》、《豆芽的生长记录》等等,学生捕捉一瞬間、植物的叶子、小猫咪的特性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细心的观察、情景的变化,慢慢从植物、动物中观察到生命的颤动,学生推物及人,作文与生命结合在一起,这是学生自己实现生命教育、顿悟生命教育的良好时机,能够细心观察、唤起自省,其生命必会更加美好及优秀。
  3.开展习作传播,形成正能量
  及时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范读优秀作文,在教室的文化栏上张贴优秀作文,让更多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是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生命觉悟的弥漫和散布能让学生感到活力充沛,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室,创造良好的生命氛围更加有效。最后,让学生互相点评,更大幅度地唤配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也能让作文生命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通过上文论述,在小学中年段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地开展生命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渗透教育,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不仅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也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倩媚.研学后教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本对话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6):91-93+98.
  [2]黄金弟.研学后教,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新基石[J].基础教育研究,2014(23):34-35.
  [3]陈凤媚.“研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4.
  [4]李云飞.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32):54-55.
  [5]许忠芳.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化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128-129.
  [6]陈亚恋.浅谈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49-50.
  [7]张玲.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J].学周刊,2018(35):123-124.
  [8]李国荣.主题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8(25):131-132.
  [9]宋红丽.浅析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7(30):144-145.
  [10]张美云. 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11]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05):92-94.
  [12]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2(04):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6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