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教育述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秋林

  摘要:民众教育是民国时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作为重庆民众教育馆之一,其工作具有大众化、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为大后方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抗战热情,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而且提高了民众的基本素养,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对改良社会风气有一定作用,推动了大后方的教育事业与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的建立正值抗战时期,社会极不稳定,社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尽管如此,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抗战时期;大后方;青木关;民众教育馆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1-0082-03
  一、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惨绝人寰的侵略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教育领域也在所难逃,全国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应对战争的形势,“发挥社会教育民众的力量”[1]705,国民政府更加重视民众教育的作用。彼时,国民政府内迁重庆,重庆作为战时陪都,特别是1939年后,重庆逐渐成为战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推动了大后方民众教育的发展。大量沦陷区人口的内迁,大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内迁以及一批批专家、研究者的迁来,为西南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条件,使重庆成为战时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其次,大量企业、工厂的内迁,也为大后方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工厂也需要大量的人才,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后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大量沦陷区的人口内迁,重庆人口激增,为了疏散人口,国民政府逐渐将人口往重庆周边迁移。青木关作为迁建区之一,该地人口突增,商市繁荣,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当时所需。“于1939年11月筹设青木关民众教育馆,任谢光迁为馆长。教育部为实验社会教育的效能深入民间,在乡村中发生核心作用而影响到邻近各镇,再把实验的结果贡献与全国,至1941年更名为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2]。
  二、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的组织及各部工作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分为总务、教导、生计、艺术、健康、研究辅导六部,各部设主任一人,干事二人至五人,在研究辅导部设有辅导员一人,其余各部设有指导员一、二人,助干录事等二、三人不等。除设有上述各部外,并有馆务会议,每半月举行一次,全馆同仁均须出场;辅导会议由馆长、主任、辅导部及辅导区内各负责人组成,每半月举行一次;社教研究会由全馆同仁组织,研讨社教理论与实际情况,每月一次,其他如小组谈话会,社教设计会,社会服务指导委员会,地方自治研究辅导委员会,游泳馆管理委员会,经济稽核委员会等,均由馆内外有关人士出席参加,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会议[3]792。
  在战时这个特殊时期,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担负着重要责任,如抗战宣传、普及社会教育等职责,各部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对社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教导部:举行国民月会;场期施教、巡回施教;举办各种教育,如民众补习教育、家事教育、电化教育、职业教育等;办理中心工作及纪念日活动;举办各种讲演活动;处理图书室、阅书室经常工作;编辑教材与壁报图刊;组织儿童福利会、地方自治促进会、德育日推进委员会等。
  2.生计部:指导各业公会组织成立;辅导青木关农会;举办师范农场、特约农家;组织乡村建设实验区推行生计教育;指导办理生产合作社及农业贷款;指导防治农事病虫害及家畜防疫;注重农业推广;办理职业指导、组织农民教导团;举行生产展览会;注重社会服务;指导举行农民大会等。
  3.艺术部: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以供民众休闲娱乐;成立民众俱乐部指导民众正当娱乐;利用场期进行下乡宣传;举办各种艺术展览会;举办各种艺术公开表演;美化施教环境,办理艺术服务;编辑书报及剧本;编辑书刊剧本并复印添至社教书刊以供民众阅览;推行音乐教育;组织歌咏队、青木关剧社及艺术研究社等。
  4.健康部:举办各种体育竞赛;为改善环境推行卫生运动,督导乡民疏浚河流、饮水消毒;为提高成人及儿童对体育的兴趣,举办各种竞赛;开放游泳池;举行防护团员训练班、晨间运动班、体育训练班等;举办体育晚会、舞蹈会、滑翔展览会等。
  5.社会服务部:督导整理乡容、修建道路桥梁公共菜场与公厕等;慰问协助过境军队;举行耆老会与敬老院;办理升学指导及就业指导;提供咨询及调节纠纷;办理妇孺服务工作;救济难胞及慰问抗属;场期服务;维护交通安全、办理空袭疏散服务;设立来渝学生询问处等。
  6.研究辅导部:办理施教区及辅导区内调查统计;研究试验民众教育新方法及教材;辅导施教区内各级学校办理社会教育;兴办国教人员暑期讲习;编印书报辅导月刊民众读物等;印发社教问题研究大纲,介绍进修书报;征集书报杂志,设置巡回书库,成立社教资料室等[3]793。
  三、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工作的特点
  (一)大众化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面对广大民众进行社会教育,男女老少均受到民教馆的社会教育,举办妇女补习班、劳工补习班、儿童补习班;筹设青木关养老站,在馆内创办长老俱乐部,还设有娱乐室,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修养的场所;“为了照顾乡僻的民众,下乡宣传,利用暑期,组织宣传队到八庙塘、花朝门、碗厂沟、黄家漕一带去宣传,利用金钱板、街头剧、歌咏杂技、书展和讲演,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4]697。
  大眾化不仅体现在教育对象上,还体现在工作活动与内容上,民教馆工作除了各部经常分别活动之外,每月还需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心工作,开展为期一周的中心活动。如一月中心活动为美术教育,以庆祝元旦开办美术展览会;三月为家庭教育,为庆祝妇女节举办家事训练班并说明妇女对于一个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七月为国防教育,为纪念“七七”举行国防科学展览会并开映关于抗战的电影,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使民众奋发图强,为国防建设作出努力,以保卫国土,争取胜利。   (二)针对性和实用性
  抗战后期,大后方需要各方面专业人才恢复社会建设,而且针对不同教育对象开展民众教育,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坚持这个原则,开展了很多工作。如针对民众进行下乡宣传,农历每月的三六九是青木关的场期,在老街新街上挤满了买卖货物的民众,这是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施行场期教育的好日子,各种教育在街头表演起来,吸引群众、教育群众。针对老年人群体,青木关实驗民众教育馆筹设青木乡养老站,以供耆老来馆休闲娱乐。派专业人士对农户进行专业指导,以推动农业发展,并成立各种组织以推动新农村建设。
  (三)科学化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对民众进行教育。为了改变青木关民众封建迷信、没有卫生意识等实际,民教馆开展了很多工作与活动。派专业人员指导各种农作物播种、栽培以及防治病虫害、施肥、去劣、除草、选种等方法,此外还推广鱼秧,提倡浅水养鱼,并召集各保长开水利座谈会,探讨改良水利、便于灌溉、防治水灾等方法。对于民众畜牧,民教馆派专员巡视区内各农户,调查家畜瘟疫防治效果,并规劝各户改良畜舍,注意卫生,清洁饲料,另外还邀请中央大学农场专业人员介绍优良畜种,讲解其优点与选种方法。“筹设青木关卫生委员会以便民众咨询相关事宜,为改善环境推行卫生运动,发动乡民,挖通河流沟渠、改良饮水、取缔露天厕所、添置公共厕所及垃圾箱、增加清道夫”[4]698等活动,卫生与疾病紧密相关,民教馆特别重视卫生教育,短短的时间里,乡民遭疾疫死亡的人数大大降低。
  (四)民族性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是战时的产物,它建立的原因是大量沦陷区的人口内迁,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作为大后方民众教育馆之一,同样担负着“抗战宣传”的重要职责。民教馆通过壁报、广播等向民众传达前线战时消息,同时也开展各种活动及训练培养民众的抗战技能,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意识。民教馆协助国民训练,派员分赴各地进行精神讲话,提高他们的国家民族观念和抗战建国信心。“另外与青木关区社会服务处在车站合办车站服务处,便于行客咨询,为来青木关考试的1400名学生解决了一切饮食住行问题”[4]697。扩大募捐,筹募文化劳军,募赈救灾,频繁播放抗战电影,邀请各种剧社来青表演,国立音乐院建立在青木关,举办各种音乐演出,进行抗战宣传,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抗战意识,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意识,民教馆所做的努力对培养民众的民族意识,增强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教育性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在各方面对广大民众进行科学、正确、爱国的教育。建立强迫识字、强迫失学民众入学委员会。举办职业训练班,其课程除讲授职业技能上所必需的智识外,还要教授防空、卫生等常识。为广大民众编印各种常识活动教材和各种训练班课本等,以供民众阅览。举办各种展览会如儿童玩具展览、公民教育及国家纪念挂图展览、国语教材展览等,每次参观的民众络绎不绝。邀请专业人员对乡民的农事进行科学的教育。民教馆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基本文化素质、改变了许多传统陋习,同时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的影响
  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是战时产物,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民教馆为抗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对当地社会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民教馆定期进行巡回精神讲话,一些音乐团队、戏剧团体来青演出,播放抗战电影等活动,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战热情,激发民众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人们对抗战的信心,相信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
  其次,民教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众的基本知识素养,减少了文盲数量。强迫失学儿童入学识字,购置图书,添置科学标本仪器,举办各种展览会等活动,既增加民众的文化知识,又开拓民众眼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教育人才。
  再次,民教馆对改良社会风气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改善环境推行卫生运动,在民教馆人员和乡民的共同努力下,环境得到了改善,遭疾疫死亡人数大大降低。因农民的习性大都顽固而守旧,不易接受新思想、结识新人物,民教馆成立青木乡农会,入会人员多达500余人,他们生活上已经获得教育的效果,对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也树立了信仰,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
  最后,由于民教馆的专业指导,农业、畜牧业的产量大大增加,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战时重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5]。
  五、结语
  民众教育馆的创办对于民众教育有着双重意义,它是“实施社会式民教中心机构,又是普及民众教育的重要辅导机关,在社会教育全事业中实属核心地位”[6]。“但是民众教育馆和学校教育不同,民众教育馆偏向社会教育”[7],教育部在建立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时,旨在将社教的效能深入乡间。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为大后方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与贡献,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提高了民众的基本知识素养,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推动了大后方经济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它的建立正值抗战时期,受战争的影响,民教馆的社会教育成效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如此,青木关实验民众教育馆为抗战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参考文献:
  [1]李华兴.国民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费石师.教育部附设青木关民众教育馆概况[J].社会教育季刊,1943(4).
  [3]郑洪泉,常云平.中国战时首都档案资料·战时文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郑洪泉,常云平.中国战时首都档案文献·战时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王进.浅析抗战大后方民众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2).
  [6]二十八年四川教育年报[J].四川省教育厅教育丛刊,1940(9).
  [7]周慧梅.近代民众教育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