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积极深入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途径。该文首先论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进而指出改革中存在的产权本位较为模糊、改革实施能力较弱、实施环境差异大、与农村集体不重视等诸多问题,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与措施,旨在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促进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途径
  王如梅.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与途径探讨[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2):16+18.
  产权制度是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的关键点,权利与职责统一的产权制度更是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将产权作为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诸多影响因素,积极展开有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重点探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途径,具有重要价值。
  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规定当中,农民作为集体资产的共同所有人,对资产承担与享有的义务、权利,有着内容上的一致性与对称性。传统村民的集体制度有着较为强烈的排他性,主要是体现在集体资产上,也就是与集体资产有关的事务,不会受到任何不属于这一集体人的参与和控制。然而,农村通过长时间发展,大部分个体村民不断地进入与迁出,使得农村集体产权拥有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1]。依据长期经验总结与有关研究理论可以知道,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现有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性,以及这一体制下有关施行手段的滞后性,所以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尤为重要。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本位较为模糊
  国家有关制度改革对于农民资产的商业性具有非常大的强化效果,然而在商业流转中还是存在较大问题。如在不同社会环境与经济条件下,不同个体之间的集体产权表现各不相同,使得产权本位较为模糊,缺少明确认知[2]。即便在现阶段农民集体产权已经具备不同程度的流转性,然而对于农村集体产权的诸多权益还没有进行权利赋予。
  2、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能力偏弱
  通过总结国内的整体发展状况,能够发现当前农村集体产权所具有的收益几乎为零,在实施的力度上偏弱,其主要有以下两点表现。
  第一,属于非法人。集体性经济组织虽然在法律上具备较为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然而却属于是一类非法人,致使此类组织在参与相关经济活动时,是在缺少保障与指引的情形下进行,其所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并未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显而易见,这是限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得以实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第二,农民自身改革动力缺失。因为农村资产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缺少广阔的发展前景与空间,导致农民对于农村集体的产权改革,不具有高度的热情度,其内心对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并不认可。所以说,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能力偏弱。
  3、实施环境差异较大
  产权的明确是农村集体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然而因为受到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明晰农村产权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此类问题基于整体而言不具备一定的特征,所以在实际的改革当中,明晰产权的可操作性较弱,从而阻碍产权制度的改革。加之全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尤其是山东地区的人口数量在逐年增加,这就使得当地的人均集体资产占有率不高,大部分村民无法分到集体资产,从而影响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临涧镇地区是沂蒙山区,相比于沿海区域的发达城镇,农村集体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微乎其微,从而影响到国家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而发达区域有着较高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好。整体而言,产权制度改革环境差异较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4、农村集体不重视产权制度改革
  现阶段,全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未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对于社会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交流沟通技能信息时存在一定的闭塞性。当颁布新政策时,农民通常无法正确领悟政策的主要意图,加之政策宣传工作的消极懈怠,农民常常不知晓自身周边在发生哪些事情,从而对政策保持漠视的态度。具体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人员,不了解农村利益分配的实际情况,便盲目地推行制度改革,导致利益受损人对改革不配合,阻碍工作的有效开展。更有甚者,由于未能守住自身的基本工作底线,在收取到相关人员的好处之后,会对农村内部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忽视,从而影响到制度改革的效果。当然,这只是一种个别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但依然不利于改革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
  1、明确产权本位
  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需要明确产权本位,即对具体乡村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逐一分析集体产权遗留问题。如果是因为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资料内容模糊,也不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完成资料确认,而且存在争议的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确实无法解决。这时村民需要通过村民大会的形式,对权益的配置进行民主决议,并重新配置,再按照相关法律手段,得到具备强制力的保障,如关于土地的确权证,以及权利归属性的判决书等。
  在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时,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建立权益分离的农村生产管理体系,设置集体自然经营制度,确保集体资产能够被合理经营,不会被他人所侵占,保证村民的资产不流失。此外,还可以设置农村理事会与监事会,与村民大会各自发挥出自身职能,实现民主与决策的统一。
  2、提高产权改革的实施能力
  在管理农村集体资产时,资产的社会价值不流失是该项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管理层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奖惩制度,激发出农民及管理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结构,全面提高集体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当中,以公司的运行模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管理,之后再进行深入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而提高改革的实际效果,容易受到村民的认可与接受。
  3、缩小实施环境带来的差距
  为不断缩小实施环境带来的差距,可以进行一场坚决的脱贫攻坚战,这也是国家领导者提出的重要发展方针。各级政府部门对于扶贫的重视度在显著提高,这意味着在此类产权制度改革当中,需要切实确保贫困者的合法权益免受损害。同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便能够发现此类产权制度改革当中的重点与结合点。在改革中,需要将脱贫攻坚的工作融入到具体的改革工作内,并对指定区域内的贫困农村给予高度关注。可以积极组建工作推动组,组建的人员主要为县、乡部门的工作者,在他们的协调合作下,将有关产权制度落实,实现惠民的成效。
  4、加强村集体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视度
  在改革农村集体产权中,宣传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各部门需要通力配合,使村集体加强对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视程度。随着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宣传人员可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传统媒体包括发放报纸、横幅悬挂,以及出宣传板报等;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的推送和传递,使农民能够深入了解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精神,进而加快改革进程。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处在发展的攻坚阶段,即便暴露出诸多问题,然而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相关工作人员要将心态摆正,切忌盲目自大,积极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业贡献出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班 沁. 浅析现代化农村建设中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途径[J]. 山西农经,2019(03):79.
  [2] 张 俊. 谈孝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 当代农机,2018(09):68-7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8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