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斌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可以提供给关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人进行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  文言文教学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044-02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吸取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然而在目前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学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这就从一方面需要教师去认真的研究文言文教学特点,探索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一、关于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明。在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手法,认为教会学生读会并背诵相应的课文,记住文言文的译文就可以,在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方面没有特别的去培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然而然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文言文,这就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不利于对文言文进一步的理解。
  在农村的教育体系中,由于教学资源相对的匮乏,许多新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理念无法在农村教育中普及开来。农村初中学生的来源不一,每个学生的素质修养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为接触不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较弱,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就没有较高的积极性。除了课堂上教师的一本教学参考书,以及学生很少的课文参考书,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中学生无法培养起相应的学习兴趣,无疑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文言文作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知识内容,相比较于现代文的学习,文言文因时间久远,其所含有的语法与现在的文章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导致文言文的学习充满了一定的复杂度和枯燥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教师没有灵活的教学手法,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导致无法更深入的理解文言文的内涵,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文言文的学习丢失了兴趣,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对于整个语文的学习效果。
  二、关于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策略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认真的去研究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而是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够掌握住相应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文言文的学习,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注重营造课堂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他们才会认真的去钻研、去思考,慢慢积累足够多的文言文知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相关的典故,成语和历史故事等来引出文言文的课程,这样学生能够认识到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从而产生好感,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了充分的语言积累,才能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真正的领悟课文的内容。在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量的诵读经典的古诗词,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刻的领悟和感受古诗词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针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进行讲解,而要让学生学会去品味、鉴赏一篇文言文,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要以學生为教学主体,开展相应的合作探究活动,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多去思考、多表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关人员应该认真的去研究探讨相应的策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吸收教学新理念,改变教学手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明辉.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188.
  [2]王燕.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语文,2017(09):3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38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