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页媒体设计》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翔云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246-01
  课程建设基础
  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学习“视觉图形设计”、“平面设计与表现”、“广告策划与设计”等平面设计类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商业设計实训”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校企共建学徒制课程、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从事UI设计的相关工作。教学团队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特色,校企共建课程。采取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等措施,
  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
  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基点,根据核心工作任务设计项目,根据相关工作岗位细化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确定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网站设计师、网站美工等工作岗位。在企业中,网页媒体设计工作由专门的UED设计部门负责,主要包括这几大模块:电商广告设计(banner设计)、按钮设计、软件界面设计(包括排版设计、色彩搭配),每一个模块有相关的团队负责。根据企业中的岗位设置,制定教学项目。
  内容呈现方式
  本门课程的所有任务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智能课堂等在线平台,并开发校本教材。
  课程概要、项目导学资料、项目需求方资料、电子教案、电子PPT、项目化教学指导书、教学讲义、技能自测、教学录像、录屏资料、讲座录像、案例分析资源库等均已上传我院课程网站平台。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
  教学模式
  E-learning校企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的一种在线学习模式。
  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教学项目。课堂项目中的小任务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师把需要的素材给到学生,课内任务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共同完成。企业项目由学生和企业共同完成。借助清华在线和智能课堂等网络平台,学生在掌握基础的职业技能基础上,进而学会把这些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拓展应用,而且最终能独立创新项目实践。教师的参与度逐渐降低,学生的参与逐渐提升,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过度。
  教学方法
  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体验式头脑风暴法。
  1.沉浸式头脑风暴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创意阶段会设计一些情景模式,学生沉浸在情景当中,做一些发散练习和头脑风暴。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会进行一些案例操作演示,通过演示,学生可以更好的体验学习网站界面设计,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好的掌握专业技能。
  依托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让学生深入到岗位一线进行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项目,共有十四个任务。学生需要将每个项目的任务保证质量的按时完成。通过项目教学法,循序渐进。先学会设计制作banner,再学习设计制作按钮,最后完成网站的整体界面设计。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每个项目,了解并把握网站界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构图设计、色彩搭配。工作任务与教学任务紧密配合,充分体现“工学交替”特征。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各类工作岗位中。
  教学成果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好的和企业衔接。
  1.学徒制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平时在课堂上学习的零散知识点运用到企业的设计工作当中,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学徒制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会遇到各种之前在课堂上没有见过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强了自身能力。
  3.学徒制实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之前的教学可以得出经验:相对于课堂上的知识点学习,学生对实际项目更感兴趣。学生在企业实习,可以接触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从而对网站设计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4.学徒制实习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
  学徒制培养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在公司里面既要奋发图强又要团结协作,既要有圆满完成公司交给任务的能力又要善于开拓发展自我。这些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自己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
  5.学徒制实习增进了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沟通交流
  学徒制实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探讨学生培养过程和细节,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保障了学徒制培养的顺利实施。通过企业导师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的反馈,学校教师也更好地掌握了学校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