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延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55-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练习题设计这一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单一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偏科现象。新题型、趣味性、多样化的练习将构成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设计习题,设计什么样的习题,围绕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我觉得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练习题应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生活味浓突出练习题的趣味性
  我们经常会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将数学与生活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转化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生活味越浓,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越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把数学练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周边实际的生活实例中,亲自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应紧紧围绕身边丰富的生活环境来设计,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推理与交流能力。如教学圆柱体表面积时,出示一圆柱形茶叶罐侧面贴着商标,求商标的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完成500个这样的包装共需要多少包装纸?只要求出一个商标的面积就能就出500个商标的面积,怎么求出一个的面积呢?学生积极思考猜测,有学生想到把包装纸取下来看看,这个方法很好!同时发现取下的包装纸竟然是一个长方形,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体的侧面积,学生兴趣高涨。紧接着我让学生自己推理探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这个圆柱体的关系,这样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底面周长×高就轻松的推导出来了。500个商标用多少包装纸就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数学练习题的设计应该扭转传统的方式,以学生的发展和服务为目的, 由统一、单一形式向存在差异有坡度转变。要发挥学生是练习课的主人地位,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知识的兴趣, 促使学生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的情感。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小学数学练习的目的、内容、方法应该因人而宜,新课程练习课重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与发展潜能, 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我, 让学生真正成为练习课的主人,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加法算式:6+6+6+6+3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5-3 (2)6×4+3。有一个同学却是做9×3,我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余同学们判断这样行不行?完全可以!学生很自然的参与辩论。此时所有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激情十足。我适当引导学生,点评了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各抒己见,创新思维得以全面拓展,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得以有效发展,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探究性强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设计探究性习题时可以通过游戏、猜谜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迷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四、正视学生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差异的,教师应意识到这一客观问题,故教师应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正视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有梯度课堂练习,突出层次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使每位学生得到适宜的发展。
  设计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题时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练习,以课本知识为主;二是探究提高性练习,对课本知识的基础进行变式练习;三是拓展性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就可以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1)有21个萝卜,平均分给7只兔子,每只兔子可以得到几个?
  (2)阳光小学二年一班有48名学生,每6人分为一个组,可以分几组?
  2.提高练习
  (1)亮亮和4个小朋友一起去果园摘苹果,一共摘了40个,平均每人摘了几个苹果?
  (2)明明有10个香蕉和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水果?
  3.拓展练习
  二年级72名同学一起去春游,安排的车有大有小,大车每车可以坐8个人,小车每车可以坐6个人,问学校应该准备几辆大车,几辆小车?
  如上设计课堂练习,参差分明,由间入难,针对不同层次學生得以练习,运用课堂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 数学练习是数学课程生长性动态的延伸, 是数学课程意义的重建与提高的创新过程。数学习题的设计, 要有利于学生自我构建数学知识模型,有利于培养创新学生精神,有利于开拓学生发散思维,丰富学生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