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指导 一以贯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汪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书,可以把阅读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弥补教材单篇阅读的不足。当阅读整本书的质和量得到保证后,学生的阅读素养将会得到明显提高。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以指导学生阅读《童年》一书为例,来谈一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大步”。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在统编版语文教材里,这本书的阅读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主题是“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一、指导阅读前,激发阅读兴趣
  要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教师需要为学生隆重引荐这本书,以期激发学生足夠的阅读兴趣。在推荐《童年》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读书名、猜故事。童年,是每个学生都拥有过的。以“童年”为名,这本书会讲述什么故事呢?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猜一猜。“童年”里快乐、幸福、美好、天真的故事蹦进脑海,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仿佛和这本书有了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读作者,继续猜故事。笔者出示作者高尔基的简介PPT,学生大致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童年”的画风迅速改变,苦难、痛苦、挣扎、辛酸等词汇成了学生此番故事猜想的主旋律。学生和文本又走近了。
  以上两步故事猜想,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加速学生与文本的融合,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捧起书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除此之外,笔者又采取“读目录、读插图、读书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本书。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笔者特意选取了整本书的“冰山一角”,引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期待:“高尔基的《童年》到底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赶紧翻开书,开始阅读吧!”
  二、指导阅读中,阅读方式多样化
  《童年》这本小说近九万字,根据六年级学生每分钟阅读300字的速度,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可以计划14天完成阅读。在阅读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效益。
  1.大声朗读,持续默读
  以笔者所在学校——黄梅县晋梅小学为例,晋梅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每天中午14:00-14:30是固定的“悦读30分”时间。阅读《童年》整本书期间,学生要每天“悦读30分”,教师先为学生大声朗读书中一个章节,一般为10分钟;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持续默读近20分钟。每天半小时,既有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有专注的沉浸式默读,有效保证了阅读的质量。
  2.绘制人物关系图,编写人物小档案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童年》这本外国小说里的人物姓名和关系略显复杂,书中有阿廖沙、父亲、母亲、继父、外祖父、外祖母、米哈伊尔舅舅、雅科夫舅舅、娜塔莉亚舅妈、萨沙、叶夫根尼娅、格里戈里、小茨冈、“好事情”、彼得伯伯等。为了帮助阅读理解,笔者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出故事中的人物,绘制人物关系图,以阿廖沙为中心,用辐射状思维导图梳理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简要标明人物关系,尝试备注人物、事件和人物性格特点;并从中挑选三个重要人物编写人物小档案。事实证明,在阅读人物众多、关系纷繁复杂的小说类书籍时,绘制人物关系图,编写人物小档案,是辅助阅读理解的一种好办法。
  3.写阅读小日记
  在阅读《童年》这本书期间,笔者引导学生结合阅读体验并创作一些话题日记。比如:①你对书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深刻,聊一聊他(她)吧;②结合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和契诃夫的《凡卡》,谈一谈阅读高尔基的《童年》的发现和感受;③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里,这里既有吝啬、贪婪、残暴的外祖父,也有慈祥善良、隐忍坚强的外祖母,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他的童年究竟是幸福的,还是悲惨的呢?④我的身边也有一位外祖母这样的人,我来写一写他(她)。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这些不同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思考转化,以此达到以读促写、以写悟读的教学目的。
  4.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童年》这本书时,笔者布置学生在持续默读时,当出现一个新的人物,圈出他的名字或称谓,在空白处备注其与阿廖沙的关系;勾画出画面感强的描写类语句,例如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可以简略批注人物印象或环境特点;在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标上“?”,跟老师同学探讨,或查阅资料;读到颇有感触的语句时,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标上“!”;每读完一个章节,可以在空白处及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在书中空白处记录阅读者的所思所想,包括词语学习、语言品读、资料注解补充、阅读感受、阅读疑惑等。批注是一种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阅读策略,也是一种适用于大多数整本书阅读的基本策略。
  三、指导阅读后,分享延伸,积累沉淀
  在阅读完《童年》整本书后,笔者安排了一节分享交流课,这节课分为课前准备和分享展示两部分。课前准备有如下内容:制作一份《童年》整本书推介海报:收集整理学生在阅读整本书过程中绘制的人物关系图、编写的人物小档案、创作的阅读小日记、书上的批注、阅读的疑惑等阅读过程中的文字、图片。分享展示有如下内容:围绕“笑与泪,经历与成长”设置交流话题;引导学生关注书中部分章节结尾的话语,因为这些结尾语句点明了本章节的主旨或作者的感悟,对学生整体把握章节内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第十章结尾语“在无穷无尽的工作日里,忧伤就是节日,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简洁点明了作者童年的辛酸;再如第十二章结尾语:“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在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种种畜生般的坏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出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这个结语表明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理性思考。
  (作者单位:黄冈市黄梅县晋梅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
  语文主题学习
  “语文主题学习”项目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老师?? 手机:18701273600
  电话:? 010-58022100-62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7号致真大厦A座18层
  邮政编码:100191
  邮箱:liuhantao@huayue.com
  网址:http://www.ywztxx.co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