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职校生的养成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晓云

  摘要:“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被社会认可的、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正确行为。职校生大多是学习、品行上的后进生。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其不良行为问题多发、易发。如何把这一弱势群体培养成社会的合格人才,是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职校生;习惯;养成
  本文提出从以下几方面让职校生养成良好习惯:一.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让行为习惯养成规范化;二.责任到人,加强监督,促使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化;三.因材施教,个别纠偏,逐步完善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创造良好的养成环境。
  一、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树立信心,让行为习惯养成规范化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新学期无疑是转化学生的一个契机。本人将高一开学的前两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一方面,设法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形成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让“我很重要”这一观念深入学生内心;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详细阐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今后就业的重要性,同时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提出每一阶段的班级奋斗目标(比如争创“五星级班级”等),并与班干、学生代表共同拟定各阶段的具体目标,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中(如卫生、出勤、纪律等)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统一要求去做,从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责任到人,加强监督,促使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化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对此,本人认为必须责任到人,并加强监督。这不但可及时表扬好行为,及早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促使行为习惯养成自觉化。本班把所有班级事务进行细化,责任到人,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再由班干部与各组选派的小组长担任主要监督人,各自分工合作,分别负责监督全班学生在上课、晚自习、课间、课外活动时段的基本情况。为此,本班在制定班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份《日常行为德育量化表》,上面记录大家应遵守事项的加扣分情况,每周公布一次。人是要面子的,谁都不想成为别人批评、议论的对象。如此一来,学生在言行舉止方面就会自觉起来。时间一长,就会由原先的被迫遵守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遵守。
  三、因材施教,个别纠偏,逐步完善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除引导整个班级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之外,还要在创造班级整体氛围的前提下,因人而异进行引导,更多地从习惯入手,让他们自觉地改进;跟学生讲话充分照顾他们的性格,平时更多的挖掘闪光点,尽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调适,自我成功。本班有个学生因行为习惯不好曾面临被退学的危险。后来他成功化解了本校学生与外校学生之间的一次矛盾。本人借此展开对他转化教育,在班级里表扬他,在老师面前夸奖他,在父母电话中肯定他。这样一来,他的自尊心与荣誉感得到空前激发,他决心成为好学生,主动要求大家多帮助监督他,但却苦于缺乏毅力。鉴于此,本人经常及时与他进行面对面沟通,中肯指出其进步与不足之处,并与他商定短期个人目标与奖惩标准。就这样反复抓,抓反复,慢慢的他开始有了真正的改进。两三个月后,成了班级里的“进步之星”;一学期后,竟被评为“行为之星”。
  四、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创造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环境
  职校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家庭既有依赖性,同时又希望独立学习生活。而在初中阶段,因家庭的某些原因在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很多“陋习”。教育学生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让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感到处处有人关心、帮助,从而逐步克服不良习惯。本人利用各种渠道,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其认识。在学校,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家后,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其子女,不断督促学生养成好习惯。例如,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视等,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这样,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运龙[1].浅谈职校生的养成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9(32).
  [2]潘红枫.勤抓实干,实现转变——浅谈职高新生的养成教育[J].职业,2011(32):79-80.
  [3]张建忠.浅谈中职生养成教育的培养[J].新西部,2010(2):145-145.
  [4]陈丽杰.浅谈如何强化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J].学园,2012(8):1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6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