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世君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得到有效发展,在推动国家经济体制创新和科学体系改革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进步。但是在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对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合理有效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作为支撑等。基于此,本文分析技术转移中心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且根据现阶段管理工作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管理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影响因素;管理模式
  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水平,对于科学研究而言,技术转移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为后续的实验提供科学分析依据,从而进行开发、应用、推广等工作,形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业以及新产品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技术转移机制主要就是帮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以及进行技术转移过程,为这些活动提供各类服务的机制。构建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整合高校内的信息、人才、技术以及科研成果等内部资源,以实现技术转移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点,面向融资并购、企业孵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管理服务,也是实现企业和高校联系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并且开展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整合校内资源,帮助企业获取科学成果,进而解决优化行业共性技术问题,全面推动企业技术更新优化,实现高校科学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同时强化国际技术合作创新。
  一、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重要性
  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为技术转移,可以有效的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技术發展,是最为常见并且有效的措施手段。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针对高校技术转移提出相应要求,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转变经济发展形式,并且对科学成果转化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争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掌握主动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具体表现为:其一,加速高校科学成果转化,对强化产业科学研究合作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可以整合高校内技术、人才以及分析测试中心的科学资源,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与企业需求和高校资源紧密结合,实现全方位科研合作,缩短产业化周期加快科学成果转化。其二,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国内高校聚集大量的科研人才,拥有众多先进的科学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利用高校技术转移,促使前沿技术向地方区域周围扩散,既可以满足企业科技发展需求,还可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此外,由于企业技术结构的完善升级,会产生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培育出新型特色产业,引入大量资金投入,推动地方产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
  二、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组织针对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研究工作,受到国际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技术转移机构作为国内政府推行技术扩散和创新的主要载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三者逐渐加大重视,大力推动技术转移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经过调查表明,国外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已经达到60%,其中,日本和美国已经达到80%的转化率[2]。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首次建立了第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对国内高校产生不小的影响,部分高校开设产业科研合作。在2001年,清华大学具有科研成果较多、科技水平高、基础设施好的优点,与华东理工等六所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均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整合大学优势资源,提高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为国家、社会以及企业提供科学技术,进而推动高校科学成果转化,强化国际技术交流合作,逐渐成国家技术转移体制的重要组成。在2002年,国家认定的六所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开始与企业签订委托开发、技术服务以及转让等合同,款项近2900项,涉及金额达到8.25亿元[3]。近年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科研成果转移方面效果逐渐显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建设技术转移中心[4]。到2013年为止,国内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共有278家,并且在高校基础上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共有67家,占全国技术转移中心的23.9%[5]。
  三、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从国家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以来,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不但充分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革新,国际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功能定位模糊
  目前,国民对于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在地方经济发展和科学研发结合中的作用和地位认知较低,导致有一部分人将技术转移理解成将高校的研发成果和科学技术介绍给企业,而技术转移中心仅仅发挥中介的作用,提供简单的信息咨询服务,这样很容易出现科研成果供需双方降低对高校转移中心的信任程度,会影响技术人才引入工作,并且使企业和学校领导对转移中心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逐渐降低。具体体现在几方面:高校技术转移相关的鼓励政策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技术转移活动,在一定意义上,科技成果转化逐渐成为高校建设的基本职能之一,对其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国家所推行的改革政策执行效率和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现阶段,除了国家认定的六所高校外,国内其他的高校开展技术转移工作都是利用行政事务为主的科技处来开展,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对技术转移的效果有着一定影响,导致许多高校的技术转移中心难以发挥正常效用。
  (二)缺乏有效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壮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工作已经具有较大规模,为了增强技术交易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交易信息网络,是技术市场成交规模大、充满活力的有力保障,也是国外发达国家技术市场发展的共同特点。近年来,除了国家认定的六所高校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以外,受到国家形势和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构建技术转移中心工作,并且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向各类技术搭建交易信息的交易、查询、检索功能等,形成了新时代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在技术转移发展的过程中,地方对于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但是利用网络系统实现技术交易的项目非常少,并且当地信息系统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网际间互相封闭,无法发挥系统的实际作用。   (三)缺乏专业人员
  在早期,知识产业价值评估较为困难,并且知识产权进行产业化需要较为复杂的流程,涉及方面较广,具有高风险、时间差的特点,甚至在完成后需要十年之久的时间,这项专利才能获得收益。所以,需要在早期强化对专利潜在价值的认知,由于认知过程较为困难、充分危险,此时需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质量、懂技术、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利用其专业的科学知识和管理能力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发展[6]。在我國,大多数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实质就是高校的科学技术处,最为主要的就是处理行政事务,并且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和学历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技能、经验以及创造性等方面较为欠缺,直接影响到承接大型综合性、跨学科项目的能力,无法真正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
  (一)优化管理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可以为技术转移机构提供基本保障,不断的优化运营模式,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实现规范管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特点对管理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不但需要接受高校的行政管理机制,还要符合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体制。运营模式一般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化”模式,直接对高校内科研部门进行管理,实现快速整合科技资源的目的,从而成为企业和高校实现联系沟通的桥梁。此外,开展企业化运营模式,学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对校内技术转移中心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把企业员工的实际收入与绩效挂钩,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借力技术转移联盟并加强国际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联盟指的是由会议展览、项目咨询、成果对接、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与一体的全方面综合性服务平台,通常情况下,由高科技产业研究院、科技孵化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科技主管部门等科学技术机构共同组成,不但拥有庞大的科技成果资源,还要大量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充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借力技术联盟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对社会创新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建立专业性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形成高辐射、跨区域的技术服务网络,从而对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不足进行弥补,提高其整体服务水平,加快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目标。
  (三)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
  为了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是重要改善措施。技术转移是一项涵盖企业管理、法律金融、技术开发以及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科学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知识素养和技术能力,因此,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复合型优秀人才队伍是实现技术转移的首要任务。首先培养一批懂市场、具备管理能力和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主要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站在高校学科结构角度,发展一支涉及所有学科的教授顾问团队,负责技术转移咨询工作;培训出一批具备市场判断能力、商务洽谈能力和拥有技术背景的高质量、专业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并且构建技术转移工作人员培训机制,从而推动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6]。
  (四)构建技术转移金融服务体系
  近年来,随着产业化阶段投入资金与科学技术成果研发转化的比例出现失衡,并且国内技术转移建设时间较短,许多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全,直接影响到高校技术转移工作的进度。所以,高校转移中心需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努力探索,将科技金融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研究环节,形成完整的科学成果转化产业链条[7]。引入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民营风险投资公司以及社会创业投资机构等形成技术转移投融资服务机制,应用到企业和高校的技术转移工作。整合服务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最大程度的推动科技创新企业高效发展。
  五、结论
  总而言之,开展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工作对实现科学成果转化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离不开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支撑的辅助发展,所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地完善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增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价体制,规范绩效评价指标,进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国家需要对此加大关注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正确引导高校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工作,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邵存林,黄云,董艳.涉农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8(11).
  [2]陈蓉.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模式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16):142-143.
  [3]朱雪忠,胡锴.技术转移的专业核心素养与职业教育模式——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联盟经验解析[J].科学学研究,2018,36(6).
  [4]本刊通讯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初显成效[J].内江科技,2018(1).
  [5]冯伟波,周源,周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模式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9(10).
  [6]吴帆,白禄峰,谢鹏凯.我国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5).
  [7]陈晓雪,潘韬文,杨云乔,等.基于“专创融合”模式下的高校技术转移教育体系[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311-312.
  作者简介:杨世君(1987-),男,汉族,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方向:技术转移、科技管理、创新创业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8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