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智慧教育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智慧教育是由多个层面、多种形态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由3个层面构成:一是信息化教育或数字化教育,属于信息技术层面的智慧教育,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重要标志;二是智能化教育,属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智慧教育,以仿真技术、机器智能等为重要标志;三是智慧化教育,属于教育哲学、教育原理层面的智慧教育,以深度教学、智慧学习等为重要标志。目前关于信息化、智能化教育层面的研究较多,而智慧化教育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教育哲学层面,智慧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教育。智慧教育作为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集中表达,是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超越性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化知识为智慧”,主要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将客观的、外在的、他人的、情境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达成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性、生成性和转化性,并形成自由创造人格的过程。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非你死我活、水火不容,二者甚至不在一个逻辑层面或概念维度上。素质教育是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教育政策的集中表达,“应试教育”则是现实的教育生态环境、教育文化习惯、教育发展水平的集中表达。说到底,二者是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与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当下最要紧的工作是搭建“应试教育”转向、通达素质教育的桥梁和平台,以解决长期存在的“两张皮、不联通”等顽疾。笔者认为,通过智慧教育可以实现“应试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有机融合和互联互通,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有效转化。智慧教育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智慧教育让素质教育的时代主题落地生根。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新时代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当今中国的素质教育,重心或要害不在于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而在于引导受教育者通过努力学习与实践,实现知识习得的生命化、人格化和智慧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以知识经验为武器,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释放人类的本质力量,拓展人的独立个性、智慧生命和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由知识获得达成智慧生成,由知识人格转向智慧人格,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秀品质,是当代社会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和使命担当。当代社会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要求人的发展由信息化生存转向智慧化生存,由技术化生存转向审美化生存。可见,培养有智慧的、有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不仅是当前教育变革面向未来社会的积极响应,也是不忘教育初心和回归教育本真的时代抉择。
  其次,智慧教育让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落地生根。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健全人格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那么,素质教育的三维目标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呢?笔者认为,通过理性智慧教育、价值智慧教育和实践智慧教育,可以让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落地生根。
  第一,通过理性智慧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学习、生活、劳动、实践中得来,但最根本的还是从一个人的思维和思想中得来。如果一个人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没有内省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不善于慎思、审问和明辨,那么,他就很难具有创新精神。于漪老师强调,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思维产生积极的力量,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样化,不能遏制他们的想象力。可见,学习者博闻广识、独立思考、严谨推理、融会贯通、富于想象、创意表达等智慧素养,是人的创新精神的不懈动力和源泉。
  第二,通过价值智慧教育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叶澜教授指出:“高中是一个孩子开始思考人生,决定自己未来选择的时期。基础教育阶段最后留给孩子什么?要留下明亮的心,留下对自己人生的向往和追求。”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如今,我们必须思考“什么样的人掌握了知识才有力量”——只有当知识转化为健全人格和美德时,知识才能产生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力量。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对此,我们必须思考最有价值的知识如何转化为个人美德,以及教育如何避免培养出冷漠的个人主义者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第三,通过实践智慧教育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如果说课堂是学生智慧发展的第一空间,那么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则是学生智慧发展的第二、第三空间,“三度空间”构成学生智慧发展的生态环境。学生理性智慧和价值智慧的发展,离不开实践智慧的发展。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学校之书,行社会之路;读他人之书,行自己之路;读历史之书,行现实之路;读知识之书,行智慧之路”。我们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情境中学习、在转化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
  最后,智慧教育让素质教育的实践方式落地生根。“化知识为智慧”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需要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和扎实推进。具体而言,需要在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学业考试与教育评价等方面有序展开,推进落实。
  树立智慧教育理念,营造智慧育人环境。当前,在学校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树立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营造智慧育人的校园环境,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今天和未来的教育,面临着“化知成识、转识成智”的紧迫需要,从培养“知识载体”转向培养“智慧主体”,是今日和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使命。
  设计智慧课程体系,探索智慧课堂形态。好的课程设计不仅要承载学科知识,更要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慧。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标,或者以发展智慧为主要目标,将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如何构建智慧课程体系,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发展?笔者认为,“智慧课堂”的提法比“高效課堂”更好,因为“智慧课堂”直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根本问题(知识有余,智慧不足)。教师为思维发展而教,为启迪智慧而教,这是智慧课堂的核心要义。
  组织智慧学业考试,创新智慧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教育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不论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都是基于一定标准的判断。我国的教育评价多以学生习得和掌握知识为主要标准,而不是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主要标准。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智慧教育评价指标,组织智慧学业考试时,要重点考查和评价学生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  姜楚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