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视真人秀节目“去主持人化”趋势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雨

  摘要:近年来,真人秀节目不断迭代,不少节目开始呈现出弱化主持人地位的特征。通过对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向往的生活》中“去主持人化”趋势的分析发现,这一趋势的出现是电视表达方式、受众需求与节目氛围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原本明确的主持人身份被内化在节目进程中,不仅推动了节目样式发展,还有效保持了节目的完整性。真人秀节目的主角起到了衔接和强调的作用,推动节目后续发展,控制节目整体节奏。面对“去主持人化”趋势,播音主持专业应着眼全面提升专业素养,深挖现有学科优势,培养采编播一体化的全方位复合型主持人才。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去主持人化;边缘化主持;播音主持教学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143-04
  真人秀,也被称为“真人实境秀”,多指以电视为传播媒介,节目的参与者为普通人或明星,按照节目组事先设定好的游戏规则,通过竞争的形式以达到自身目的,同时被记录并播出的电视节目。近年来,各大卫视竞争的战略重点纷纷转向晚间档大型综艺娱乐节目,此类节目目前已然在中国电视行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成为代表各传媒机构地位与水准的标识性产品[1]。在这一风潮中,观众将视点逐渐向真人秀节目转移,《妈妈是超人》《爸爸去哪儿》这些取得高收视率的真人秀节目在主持形式上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主持人的隐藏化,大量“明星主持人”加入节目,逐渐代替了专业主持人的身份。
  从“主持人中心制”到“主持边缘化”再到“去主持人化”,主持人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功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早期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作为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塑造节目特色、拉近节目嘉宾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其重要性不可忽视。2012年,浙江卫视购买荷兰版权的《中国好声音》音乐选秀节目,开启了“主持边缘化”时代。随着真人秀4.0时代的到来,在以《潮流合伙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为代表的节目中,更多镜头被赋予节目参与者,节目进程推进的方式也逐渐多元,主持人角色被弱化或取代,“去主持人化”已然成为真人秀节目的典型特征。这样的形势下,研究主持人形态及其功能的变化,探寻其内在的动因,对认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改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真人秀节目“去主持人化”趋势产生的原因
  回顾我国电视节目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早期电视节目多为生活服务类,一般有一名固定的主持人;1997年《快乐大本营》等娱乐综艺节目开创了“主持群”形式;近几年《向往的生活》等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的地位和比重被逐渐削弱。在电视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主持人为什么被边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电视的娱乐化表达方式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受众提供娱乐[2]。真人秀节目是娱乐节目的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早期的真人秀节目由主持人掌控进程,其框架较为固定。为适应受众和市场竞争的需求,電视娱乐化表达方式发生转变,《向往的生活》等真人秀节目引入大量明星,大大弱化了主持人的话语权,节目的亮点和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受众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挖掘相关的热门话题,制造“全民娱乐”的氛围[3],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同时也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出现了“去主持人化”趋势。
  (二)“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推动真人秀节目主持形式转变的重要理论支撑。该理论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4]。随着审美观念的转变,观众不再满足于电视节目“说教式”的主持方式,而希望倾听到各个层面的声音。此外,从节目制作者的角度来看,若想获得理想的效益就必须将观众的需求放在首位,将“传者本位”的传播理念优化为“受众本位”,这也是“去主持人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三)营造完整的节目氛围
  戈夫曼(加拿大的社会学家和作家)认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正在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人们在前台的行为举止与后台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爱奇艺自制的《潮流合伙人》节目中,节目组24小时无间断地记录吴亦凡、潘玮柏等人在日本生活的点点滴滴,从衣食住行到生活起居,突出了真人秀节目“真实”的特点,明星在观众心中“高大上”的形象被颠覆,“普通化”和“平民化”的一面展现出来,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收视欲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主持人的参与介入,节目的完整性就会被打断,人为阻挡连贯环节中情绪的释放,同时也会使观众失去收视热情[5]。
  综上所述,“去主持人化”趋势的出现是电视表达方式、受众需求与节目氛围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持人在节目中所占的比重,开创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新形态。
  二、《向往的生活》去主持人化趋势的体现
  《向往的生活》是湖南卫视2016年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生活服务纪实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明星充当嘉宾,摒弃了高强度的竞技环节和尖锐的人物冲突,以24小时不间断拍摄方式记录嘉宾们在乡村田园的真实生活,强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温情待客、完美生态”的“慢生活”理念。截至2019年7月19日,该节目已播出三季,收视率表现优异,“去主持人化”是这档节目叙事方式上区别于以往的一大特点。
  (一)主持人从中心到边缘
  在传统的真人秀节目当中,主持人在现场起着连接的重要作用,例如湖南卫视早期的真人秀节目《智勇大冲关》中,主持人李锐全程把控着节目的节奏和整体走向,包括对于参赛选手的评价和广告串词,在节目中起到“引领者”的重要作用,以确保节目的顺利进行。   而在当下,越来越多的真人秀节目将主持人的主持区移至台侧,强调参与感和一定的故事性。因此,进行才艺展示、表达真情实感的节目参与者才是故事的主角。《向往的生活》前两季有黄磊、何炅、刘宪华(大华)和彭昱畅四位常驻嘉宾,节目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不同的角色定位。黄磊承担着一家之主的角色,对蘑菇屋里的事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何炅就像家里的“妈妈”,默默打理琐碎的小事,用心感受大家敏感的情绪;大华和彭彭就像一对淘气的兄弟,是家里的“搞笑担当”。通过对四位常驻嘉宾年龄和性格特点的定位,形成“一家四口”的家庭组合,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受众的观赏特点,又能通过角色的分工,弱化节目整体的戏剧冲突性,呈现中国家庭中的亲人情谊,在这样的“家庭式互动”中很难找出明确的主持人角色,传统的主持人明显被淡化甚至隐形。
  (二)强调使用包装和后期特效
  符号就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电视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声音和画面就是其传播符号[6]。综观当下各类电视节目整体包装,尤其是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相比生硬的主持串联或画外音提示,导演组更注重特效的使用。例如花字或插图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起到烘托气氛和解释说明的效果,这就取代了部分传统主持人的功能。
  在《向往的生活》中,节目包装配合节目的总体定位,选定为田园小清新风格,电视画面整体呈现明调,镜头时长长,节奏感慢,多用镜头内部的运动方式向观众展现蘑菇屋里人们的一举一动。除此之外,画面中频繁出现的花字同样起到推进节目进程、烘托节目效果、延续情绪的作用。《向往的生活》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中,导演组在向四位常驻嘉宾介绍节目规则时,镜头突然转向一望无际的农田,并出现字幕:“这一望无际的玉米银行,就是肉铺、鱼塘和超市,然而这一切都要靠劳动获取,通过农作物换取自己所需的食材或钱。”字幕在此刻代替了主持人的作用,向观众解释了参与嘉宾的生活来源,推动了节目进程。节目中还多次出现“年轻时一切误差都可以是天意,成年后一切天意都可以被理解为误差”这类充满文艺色彩的字幕,不仅充分展现了节目“回归自然、回归初心”的宗旨,更使得观众产生出强烈的代入感与身份认同。
  由此可见,真人秀节目组通过对花字等后期特效的运用,间接引领节目节奏,推进情节的进展,同时为观众展现节目的宗旨和想要传达的情感,这样的技术手法较之传统主持人的生硬出场,使整档节目节奏更为流畅,感情更加饱满。
  三、节目主角在《向往的生活》中的作用
  在类似《向往的生活》这种真人秀节目中很难找到被明确定义为“主持人”的角色,但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将节目的主角定义为主持人,这正体现了“去主持人化”趋势。节目的主角通过肢体和语言的引领起到了衔接和强调的作用,在让观众欣赏到富有深意的节目内容同时,也创新了真人秀节目的主持方式,其作用体现在:
  (一)推动节目后续发展
  一是带动话轮的转换。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节目,都需要通过话题的变化推动发展,这也就是话轮的转换。在《向往的生活》中,何炅就承担着这样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一个新的话题,带动节目按照他的想法发展,这样的情况在节目中经常体现,例如当每期的流动嘉宾刚到了蘑菇屋之后,大家都会先坐在一起寒暄说笑,当这个环节进行到差不多的时候,何炅就会很自然地说一句“诶,好像肚子有点饿了”,既巧妙结束了当前的话题,又很自然地推动节目继续向下发展。
  二是化解尴尬气氛。由于真人秀节目现场感强,所以节目在录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突发状况,《向往的生活》也并不例外,何炅就一直在做救场的工作,使节目整体看上去顺畅和谐。例如在第一季的最后一期节目中,赵丽颖作为流动嘉宾来到蘑菇屋做客,与谢娜相见,两个姐妹花见面之后特别激动,一直在相互调侃,两个人说了一大通寒暄的话语之后突然陷入尴尬的安静中,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一种冷场的感觉,此刻何炅用一句玩笑话缓解了现场的尴尬气氛,将镜头从二人身上引开[7],使得节目顺利进行。
  (二)控制节目整体节奏
  一是控制参与者的节奏。在整档节目中,何炅非常注重把控与其他伙伴之间的节奏,这一点在黄磊和大华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黄磊有时会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全程一句话也不说,这样的场景会使节目的节奏突然变慢,甚至是有些冷场,而此时何炅在路过黄磊身边时会很随意地问一句:“黄老师,又在想什么呢?”让原本一个人的沉默变成两个人之间的日常对话,有助于适当地加快节目的节奏。相反,在面临一些过于喧闹的场面时,何炅会让大华展示他的才艺——拉小提琴,通过优美婉转的曲调,让原本热闹的场面慢慢安静下来,这样的情况通常会出现在大家各自去睡觉之前,这样的慢节奏不仅代表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本期节目接近尾声。
  二是把控节目的整体节奏。在这三季节目中,嘉宾们的日常交谈若碰到需要延伸讨论的话题时,何炅会从谈话内容中快提炼关键词,引导嘉宾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在一期节目中,大家聊到了黄磊老师教育自己两个女儿时的一些趣事,何炅抓住“教育”这个词并进行了适当的强调,也让观众注意到这个谈话点。节目也经常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当这个话题没有再交流下去的必要时,何炅会找准时机截断嘉宾的谈话,使节目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向往的生活》作为一档纪实类真人秀节目,通过在蘑菇屋中平淡的日子打动人心,指引人们去追求一种回归本心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追求节目内容和效果的自然。在節目中,何炅作为主角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一以贯之地把握节目主旨和主体思想,使节目整体效果看上去丰富自然。
  四、“去主持人化”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学界与业界的深度对话融合早已成为共识,这对日新月异的媒体领域来说尤其迫切。随着真人秀“去主持人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少传媒专业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了质疑: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淡化主持人角色,未来“我”该何去何从?现在专业设置的这些课程是否能跟得上行业的新变化?未来哪些素养又会成为主持人行业的新标准?这一系列的疑问背后,应当伴随着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理念方向、授课方式等的思考。   (一)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探究“去主持人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目前大部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相似,无法体现出节目特色,观众在长时间观看容易造成视觉和审美疲劳,甚至由于某些主持人自身专业水平欠缺而扰乱了节目的整体节奏。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其自身言行举止对观众来说具有极大的影响,例如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中,情感把握适当,即使是在即兴发挥的情况下,言语中也透露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因此,主持人不仅要注重在主持过程中的语言行为,还要在台前幕后表现出宽容善良的品质,电视主持人只有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温度,对大自然有强烈的感知力,眼睛里才会有温暖,内心才会有智慧,才能和受众产生真正的交流,这种能力和素质是必不可少的[8]。
  一是重视实践锻炼。在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参加实践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播音主持面对的群体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背景,涉及范围广泛且复杂,若单纯学习理论,则很难满足社会需求[9]。
  因此各高校应重视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环节,可结合自身实际,以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网站为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主体组建播音主持队伍,与部校共建单位合作,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实习锻炼的机会,使之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素养。
  二是重视个性培养。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因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转型等因素,与之相匹配的岗位却越来越少,因此大量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从事与之专业不相匹配的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颇受欢迎的主持人又并非科班出身,因此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注重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融会贯通,重视个性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方面,在抓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在感兴趣的领域内锲而不舍地深入学习研究,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节目类型时能够发挥所长,不受平台和节目类型的限制,打造自身独特的IP品牌。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注重学生在语言“网感”方面的培养,以适应不同媒介平台节目的需求。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专门研究一位当红的主持人,模仿其语言风格、说话的神态和遣词造句等,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找到自己的主持风格和特色[10]。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项才艺,以增加学生的适应能力,打牢从业基础。
  (二)深挖现有学科优势
  当前我国高校开设播音主持专业,优势在于培养新闻播报和生活类节目的主持人才。在目前“去主持人化”的趋势下,要想提升播音主持专业的行业竞争力,深挖现有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首先,着眼融媒体环境对主持人的要求,在培养播音主持素养的同时,加强新闻采访、编辑、写作和多平台发布能力的学习和实践,打造采编播一体化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此外,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也应该意识到,生活在不同城市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们来说,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更多集中在实用性与服务性,因此,应该提升对播音主持行业的真知,利用自身所学为受众服务。
  其次,主持人播音员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必须讲党性讲大局,追求真理勇于发声,找到媒体与受众的契合点,拥有正确的“三观”,这个过程中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文艺素养,加强个人修养,不断钻研业务,就会获得媒体和受众的认可。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真人秀节目不断迭代,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出场时间和所占比重不断减少,“去主持人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去主持人化”的形式将原本鲜明的主持人角色内化在节目内容之中,使节目整体看上去更加流畅自然,避免了以往节目与主持人“两张皮”的局面,将受众的注意力紧紧锁定在嘉宾和节目内容上。针对这样的主持人行业新变化,高校应在认清趋势、把握趋势的基础上,着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注重对学生实践经历和个性的培养,打造采编播一体化的全方位复合型主持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伯冉.电视真人秀节目主持人地位与角色的再思考[J].戏剧之家,2014(15).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3]王晓冬.“去主持人化”: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重构[J].青年记者,2016(11).
  [4](美)E·卡茨.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M].张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5]王炜.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电视,2015(6).
  [6]郭慶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王姝媛.真人秀节目“去主持人化”主持形式分析——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7(6).
  [8]段晓华.全媒体时代电视主持人的能力建设[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6).
  [9]路建宁.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20).
  [10]刘佳欣,孙东阳.浅谈“去主持人”形势下高校播音主持教学改革思考[J].新闻周刊与报纸传媒,2017(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7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