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耽美文化影响下青年女性观念冲突的伦理困境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雨

  摘要:耽美文化从日本传入中国后吸引了一大批女性爱好者,其价值观念在耽美文化影响下逐渐表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她们在网络交往中加强群体认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部分行为却显示出对原诉求的偏离和背离,暴露内在观念的动摇和错乱。究其原因,在于这一群体追求的女性伦理与当下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本位传统伦理存在短时间内难以调和的冲突矛盾。为此需对当代青年女性的耽美爱好者进行纠偏和引导,帮助其实现自我追求和社会认同间的和谐。
  关键词:耽美文化;伦理困境;青年女性
  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3-0126-04
  耽美在日语中为:“たんび”,指一切美丽的事物,能让人触动的、最无暇的美。在传统文化中原有的“美少年崇拜情结”和西欧唯美主义运动的影响下,日本于20世纪初出现了“唯美主义”,即最初的耽美主义。此时的耽美流派寻找官能美,追求极致美,主张“美在人间”和“为美而生”,甚至沉溺于这种美好直至陷入虚幻,因而广义上的耽美文化包括所有给受众带来唯美享受的文化。日本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较高,出现大量以同性恋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人们将男子之间的恋情视为完美恋情,认为这样的情感不受世俗污染,比男女之恋更为纯洁。此后耽美概念逐渐转向狭义,用以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情,耽美文化作品也就专指描写男性爱恋的文化作品。
  国内的耽美文化在日本动漫和互联网的影响下飞速发展,且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包括漫画、动画、小说、舞台剧、广播剧、短视频、网络剧等,产生了大批爱好者,其中绝大部分耽美文化爱好者(包括创作者和享用者)为18—30岁之间的青年女性。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耽美文化就是女性文化的一部分。女性耽美爱好者虽然尚未被主流群体完全认可,却有着极高的热情,在自己的社群内十分活跃,通常在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博客、论坛、贴吧、APP等交流,共赏“耽美文化”,表现出具有该群体特点的价值取向和观念认知。
  一、观念冲突:真实诉求与过度迷乱之间的摇摆
  青年女性爱好耽美文化有其真实诉求和内在执着,但也存在过度狂欢和迷乱臆想,经常在“真追求”和“假幻想”之间的搖摆冲突。
  (一)爱情:完满还是虚幻
  青年女性热衷耽美文化的一大原因是对圆满、理想爱情的向往。耽美作品在描绘两位男性的爱情故事时,高度强调纯粹性。在人物设定上往往从阵营归属、成长环境、甚至种族属性等方面拉开差距,以体现他们不为世俗流言蜚语所动摇,不因未来前路坎坷而畏惧的深情交付;在情节设计上安排如家族压力、社会舆论、正邪立场等各种考验,有时还会加入一个完美女性角色作为冲击以衬托男主人公彼此一心一意、忠贞不渝。脱离繁殖需求,不涉及任何实用和功利的事物,致力于回归纯真和浪漫,爱成了唯一目的和永恒动力,这就是女性耽美爱好者崇尚的爱情美学。
  对于绝大多数女性而言,这类作品无疑是弥补现实缺失的一处精神乐园。现实社会对男女关系的限制和要求极大地减少了她们对言情作品中男女之爱的信任,言情作品开始无法满足情感美的需求。然而,青年女性耽美爱好者越是渴求如同耽美作品中的完美爱情,对现实的情感信任越是消退。她们选择躲在虚幻爱情的城堡里表达对现实爱情和现实男性的不满和失落,二者差距越是明显,越是丧失突破壁垒、接纳现实的勇气,也就越发丧失在现实中获得爱情的机会,而走出城堡尝试现实爱情的女性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两种爱情状态进行比较,大多因受挫折返,或是执着于做一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其实青年女性耽美好者对耽美之爱与现实之爱的差距并非不知,而是明知,但正因二者差距显著,使她们在情感关系中不受控制地追逐完美之爱,这种分明清醒却又自我陶醉的内心摇摆可谓是青年女性耽美爱好者的一大精神焦灼。
  (二)抗争:女权还是“女尊”
  “平等”“自由”“旗鼓相当”“并肩同行”等这些是女性耽美爱好者享用耽美作品又一内在诉求。“我非常认可自己的身份,并且为自己是女性而自豪,但我确实想过变成男性,尤其是在生理期和遇到对女性偏见的时候。”女性耽美爱好者在认可自身原始性别的基础上,态度鲜明地表示如果有可能,非常愿意感受转换性别后的生活。这是对社会固有的女性偏见和刻板印象表示不满,所谓“成为男性”,更多的是表达希望打破两性关系中女性长久以来的弱势形象,争取女性话语权,呈现平等相对的局面。耽美创作的一种特殊设定——ABO设定①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O权斗争与真实的女权斗争有很多相似之处,Omega通过社会运动争取自己权利,力图实现AO平权。
  欣赏耽美作品中男性间的故事,使女性一改过去“被欣赏者”的身份,以观赏者甚至主宰者的身份俯视作品中男性的命运。但这种在虚构的情节中看男性演出的“窥视”行为并不能真正抗争现实男性霸权,显得苍白无力。并且部分耽美女性在渴求平等和女性权利时因激进心理而矫枉过正,从“成为男性”心理发展为“征服男性”的女性霸权倾向,即一般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女尊”模式②。在耽美作品的创作和享用中大胆幻想,化身男性并征服男性,企图彻底颠覆男性角色,一定意义上同时也是对女性角色的彻底逃离。
  (三)美感:享受还是沉溺
  耽美作品中的美感享受来自很多方面,包括各种美好事物、情感、品格、心性,如神奇奥妙的未来科技、战火乱世中的爱国情感、跨越种族的诚挚友谊等,其中最直观的是美型人物。耽美作品常常赋予男主人公其极为唯美的外型,如“楼逍的五官随了楼夫人,只一双剑眉浓黑,使精致的五官显得英气勃勃,丝毫不带阴柔女气……楼逍的一举一动都带着军人的飒爽。偏偏给人的感觉却像是个冷玉君子,儒雅中透着刚毅,不带军人身上惯有的煞气。”③这些美型男性还通常才华横溢、天赋卓越,在气质上具备男性果断潇洒和女性温柔细腻的双重属性,即使设定一些小缺陷,如童年不幸、天然脸盲等也是为了反衬人物性格的优秀面。   但耽美文化在发展中,作品产出开始良莠不齐,受到商业媒体的诱导和冲击,有些作品在呈现“美”时从丰富多元美感走向单一、扁平、狭隘的“男色之美”。各类“肉文”“高H文包”证明了部分女性耽美爱好者对男色和男性情爱的过度关注甚至迷乱,从对美的欣赏变成对男性身体和性态的意淫,暴露出马修·索恩曾断言的耽美漫画中“存在着不可否认的窥淫癖因子”[1]67。这使得耽美文化的发展不仅背离呈现美、享受美的原意,还出现了“颜即正义”“H至上”的怪癖恶习。
  二、伦理困境:个性彰显与伦理陈观之间的碰撞
  青年女性耽美爱好者勇于追求自我,大胆彰显个性,但因传统女性伦理观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所以她们的追求显得“欲破未破”“欲立未立”。这种“求”与“得”之间的不对应,不仅是因为内在观念未完全成熟,存在冲突和对立,更有着深刻的伦理原因。
  (一)传统社会的女性伦理观
  《周易》的乾坤阴阳学说将阴阳属性和男女性别相比附,形成传统女性伦理观中“阳贵阴贱”“男尊女卑”的哲学基础。在“男尊女卑”观念的主导下,作为维持封建统治工具的传统道德对女性提出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要求。
  在个体修养方面,《礼记》提出女性“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妇德要求女性事事遵从礼法,服从男权;妇言要求女性少言慎言,避免言多必失;妇容要求女性在外表上朴实洁净,无须多加修饰;妇功要求女性操持家务,不随意玩闹嬉戏。《女诫·妇行第四》还要求“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2]连续四个“不必”鲜明得表露了传统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畸形道德评价标准,反映在标准和原则层面就开始压制、束缚、削弱女性发展。在人际道德方面,女性要遵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之道,其中重要最重要的是敬慎丈夫。所谓“敬”,指的是“持久知足”和“宽裕恭下”,认为夫妻长久的亲密相处,会因疏忽礼节而产生轻慢和嫌隙,妻子就会被丈夫疏远甚至厌弃,因此要求女性在侍奉丈夫时要牢记礼节,时刻敬顺。所谓“慎”即“专心正色”,不能“入则乱发坏形,出则窈窕作态,说所不当道,观所不当视”,要慎言慎行,保持淑惠端庄的姿态。
  (二)耽美爱好者的女性伦理观
  女性耽美爱好者群体的女性伦理观与女性主義的女性伦理观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女性主义的伦理观流派复杂,理论构建较成熟,而女性耽美爱好者在女性伦理问题上尚停留在“观念相合”“志趣相投”的层面,她们最为关注的是以下两方面:
  一是追求两性平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两性关系不平等状况由来已久,虽然已在法律上确立女性与男性的平等地位,保障女性各项合法权利,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广泛存在。如被“天价彩礼”迎娶入门的女性表面上生活光鲜如意,事实上这一笔昂贵的“卖身钱”暗示了她在夫家生活中话语权和自由度的消退。就业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更为明显,女性被模式化得视为只适合文秘、医护、文教等稳定工作,而决策、管理、商贸类的岗位一开始就对女性制定比男性较高的标准,即使有法律保障,一些用人单位依然会在招聘时通过附加条件、隐性要求甚当面的言语暗示,将女性求职者排除在外。女性耽美爱好者不满此种现实,在耽美作品的创作和享用中往往偏向于“强攻强受”的设定,使两位男主角都是各自行业领域内的顶端人物,地位相当,力量持恒,如商业巨鳄和警界精英、学术首席和军方将领、王侯将相和江湖名侠等。享受的这种两位男性由对抗中产生又因对抗实现永恒的狮虎般的爱情,实质是她们内心两性平等诉求的表露。
  二是追求自由独立。西蒙娜·德·波伏娃曾这样表述:“(传统社会中)对于女孩子们,婚姻是她们结合于社会的唯一手段,若是没有人想娶她们,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她们简直就成了废品。”[3]女性耽美爱好者对此表示明确抗拒,依托两位男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描绘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一方面,安排两位男性主人公结合本身就能映照这一点,创造男性相恋冲破传统道德中繁衍子嗣的生殖要求,表达自由爱情应该是灵魂吸引,两个个体的结合应当是各自明确自己虽有所背负,但能在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理性清晰的状况下实现“在一起”。另一方面,经典耽美作品通常有恢弘的时局背景和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如小说《谨言》中,李谨言穿越回平行时空下的民国时代,与北六省军阀少帅楼逍携手,一边振兴实业,一边守卫国土,使华夏避免被敌军入侵的惨痛,提前步入世界强国。热血、忠诚、侠义、守护……女性耽美爱好者在创作和享用耽美文化时表露了对这些特质的极大兴趣,通过代入角色获得愉悦,表达了渴望突破自身限制,更独立、自由得展示自我价值,发挥非常规女性的力量。
  (三)冲突焦点是性伦理观
  传统伦理认为女性应当保持纯洁,不应该谈论、好奇、靠近、接触关于性的话题和事物,否则就会被视为耻辱。这种谈“性”色变、认为性是丑陋和邪恶的观念至今存在,而且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尤为明显。首次接受生理卫生教育的女性更容易害羞,在第二性征发育的初期会选择遮掩和躲避,相当一部女性在有性需求时选择自我禁锢和压抑。
  女性耽美爱好者在面对“性”问题上则显得相对大胆和坦然。部分耽美作品中会描写男性恋人间的欢爱过程,呈现风格或朴实直白或朦胧模糊,有些甚至略带暴力色彩。一些耽美爱好者坦诚表示自己喜欢观赏有欢爱情节的耽美作品,相比于“清水”风格(无欢爱描写)的作品,更愿意欣赏“剧肉俱佳”(剧情描写和欢爱描写均包含)的作品。《20世纪的性理论和性观念》指出:“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确立,都脱离不开与之相契合的历史观、哲学观、人生观等诸多观念支持与制约,性是人类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命本质的一种存在,它不但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性伦理是社会道德中最敏感的一个领域,处于道德、社会和政治话语的中心。”[4]接受了新时代关于民主自由、独立平等教育的女性耽美爱好者,显然正在逐渐解脱性束缚,转向正视性,发现性的美好,把性看作是正大光明的、合情合理且与个人品德和荣誉无关的事情,开始发掘并呈现性除了生殖功能之外的快乐功能。   但值得关注的是女性耽美爱好者是通过观赏耽美作品中男性之间的欢爱行为获得脑内快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男女之性的一种回避。这是因为女性耽美爱好者即使具有能够直面性的勇气和理性,受生理的差异和传统性道德(即使是新时代女性也不可能成长于一个不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纯现代”环境)的影响,她们依然感知到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保持对男性、对性的警惕心理。因此面对充满诱惑和危险的“性”,她们在进退试探后采取了“悬置”的方式,让自己从真实世界中脱离,又从虚构的耽美世界中角色代入,实现安全距离之外的性享受。
  三、途径探索: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协调
  (一)对青年女性耽美爱好中的认知偏差进行纠正
  首先,直面现实的不完美爱情。打破幻想,学会把爱情从神坛放回常规层面,鼓励自身尝试、接受、体验真实的情感生活,努力冲破阻隔自己追求美好爱情的自我迷惑和现实障碍。其次,循序渐进地实现女性权利。张扬女性权利不等于压制男性权利,女权与男权不是完全隔绝的对立面,让女性权利冲破男性霸权并不应当采取激烈抗争的姿态。以造物者姿态控制虚构世界中男性的命运的做法也只是掩耳盗铃,女性权利的真正实现需要更为实际的行动和更为长遠的变化过程。再次,控制对男色之美的窥探欲望。寻找美、发现美是人的天性,女性耽美爱好者可以通过耽美文化欣赏在现实中因羞涩等原因不能获得的男性之美,但不应当放纵和过度意淫,应当善于发现自身的美,通过学习和行动上的改变吸纳自己所欣赏的男性之美的具体属性如健康、阳光、果敢等。
  (二)对青年女性正确追求新时代女性观加以引导
  耽美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是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因此,对于那些已有的和潜在的、因推进女性主义而被耽美吸引的青年女性,应当采取正确的引导,以防她们被耽美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侵扰。发扬女性主义首先应该关注自身发展,提高女性群体素质,加强群体内部的交流与互助,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发挥女性社会力量。除参与耽美文化的发展,还可以从法律提案、理论构筑、教育传播、媒体宣扬等多方面开展活动。同时,女性和男性群体应努力消除对异性群体的偏见、陈见,打破警戒、歧视壁垒,积极交流,共同构建两性对话的平台。
  (三)对青年女性以耽美满足诉求的行为予以包容
  耽美爱好者通过耽美作品中不同男性形象的塑造,消解着传统的两性壁垒,这种方式实质追求的是选择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自由以及发挥社会价值,以实现自我的自由。对性的压制和放纵都会造成伤害,作为小众群体,青年女性耽美爱好者构建虚幻世界,以两个美好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舒解对性的压制,这种特异的旁观者姿态并不会对社会带来实质性不良影响。因为一方面她们把勇气更多地用于对抗外界误解耽美爱好者身份的异样眼光,另一方面这些女性在抽离耽美世界后通常“有色心没色胆”,对纯洁、无暇的极致美的追求天然得会阻止她们做出不良行为。
  注 释:
  ①Alpha、Beta、Omega三个单词的缩写,是欧美耽美同人圈常见设定。ABO是中文地区对“Alpha、Beta、Omega的缩写。该设定模仿社会性动物(如狼)的社会结构对人类社会形态做出假想:社会中有三种人,Alpha处于权力顶端,勇猛好斗,占有欲强,无论男女都有阳具,生殖力极强;Omega在权力底端,会周期性陷入结合热的发情状态,散发出费洛蒙让Alpha发狂而产生交合,在没有干预的状况下会不断怀孕生子;Beta介于两者之间,占人群的大多数,性对他们没有对另两种性别那样重要。
  ②女尊:构建一个女性为尊,以女性话语为主体的文化时空和社会时代。
  ③出自耽美小说《谨言》,作者来自远方,引自https://www.lewenxiaoshuo.com/books/jinyan/,原连载于晋江文学城。
  参考文献:
  [1]Mattthew Thorn.‘Girls and Women Getting out of Hand:The Pleasure and Politics of Japan’s Amateur Comics Community.’In Fanning the Flames:Fans and Consumer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Japan[M].William W.Kell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4.
  [2]张涛.《列女传》译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3](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
  [4](英)杰佛瑞·威克斯.20世纪的性理论和性观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5]邵燕君.网络文学经典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6] 杨雅.同人女群体:“耽美”现象背后[J].中国青年研究,2006(7).
  [7]王萍,刘电芝.“同人女”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研究,2008(10).
  [8]郑丹丹,吴迪.耽美现象背后的女性诉求——对耽美作品及同人女的考察[J].浙江学刊,2009(6).
  [9]都督,任敏.解读“同人女”文学创作群体及其社会文化根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0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