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向恺然太极拳理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介绍向恺然的太极拳经历与太极拳著述,总结其太极拳理论的主要内容:对太极拳基本范畴的阐发和创见、构建简明的太极拳理论系统、阐释围绕太极拳技击功能的疑难问题、探讨太极拳传播与继承的一些问题。研究认为向恺然太极拳理论阐述具体、通俗,追求系统和简约,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严密的逻辑。
  关键词:向恺然  太极拳  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233-02
  民国年间是太极拳的黄金时代。在官办的国术馆系统和民间武术培训机构中,太极拳都有重要的地位,各派名家辗转各地传拳授艺,太极拳著作、论文大量出版。在这种情况下,民国太极拳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文人学者,在学习、实践太极拳的基础上,对太极拳理论进行了反思、阐释和总结,体现了新时代的风貌,具有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其中,向恺然的太极拳理论占有一席之地。
  向恺然(1889—1957),笔名平江不肖生,湖南平江人。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武术家、武术活动家,两度赴日留学,并曾参与革命活动[1]。他从小文武兼修,在文学、武术方面均有深厚造诣。目前关于向恺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武侠小说创作,有少数研究开始关注向恺然的武术理论[2],但是对其太极拳理论却没有专门和深入的研究。
  1  向恺然武术、太极拳经历及其太极拳著述
  向恺然最早于第二次留日后开始学习太极拳,曾经师从陈微明、吴鉴泉等名家,特别是他开办湖南国术训练所时期,与吴家太极拳吴鉴泉、吴公藻、吴公仪父子名家过从甚密[3]。向恺然在见闻、学习其它武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太极拳的理解,他博闻强识,文思敏捷,具有探究和怀疑精神,出版有多部武术专著,广受关注与好评。其中与太极拳有关的著述主要有《太极径中径》《练太极拳之经验》《太极拳讲义序》等。
  2  向恺然太极拳理论的主要内容
  2.1 对太极拳基本范畴的阐发和创见
  向恺然生活的时代太极拳还有绵拳、十三势、小周天等名称,向氏认为这些名称“皆切合事实”,但是它们或者偏重外形,或者比较隐晦,所以并不完美。
  向恺然认为太极拳命名非常恰当,“唯有太极二字,完全概况了这种拳术的意义”“太极二字,包括无遗。形于外者如此,藏于内者亦如此。运于全身者如此,触于局部者,亦无不如此。命名之至当恰好,无过于此者矣”。这是因为“太极拳者,亦即每一动作之中,皆以圆为体,阴阳为用”,与“太极”的原理完全吻合[4]。
  尽管在向氏在阐释太极拳名称时使用了“阴阳”的概念,但实际上却主张用“开阖”来表示阴阳学说的全部理论内容。向氏认为,“开字寓阳、实、刚、张、进、动等意,而兼有其作用。阖字寓阴、虚、柔、弛、退、静等意,而兼有其作用[4]”。可见其开阖理论与阴阳理论并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要将其易名,一是开阖较为具象,如生活中常见门窗、折扇的开阖,所以容易使人理解和把握,二是开阖能够包含和提示“枢纽”的重要作用。向氏认为这是“阴阳”“虚实”等名词所不具备的长处。
  2.2 构建简明的太极拳理论系统
  《太极拳径中径》是向恺然思考感悟太极拳的总结之作,其中清晰可见作者构建太极拳理论体系的努力。
  作者思路简明,在明确了太极拳“以圆为体,阴阳为用”太极内涵之后,强调太极拳“用意”的特点。这是针对一般人对拳术的理解偏于外在显露而发的,其实“用意”仍然包含在“以圆为体”的内涵之中。正是因为太极拳圆运动包含不同的方向和部位,所以其用意含蓄而严密。
  向恺然以开阖理论表示阴阳理论的全部内容,其中突出了开阖的枢纽——中定的作用。之后,“开阖”“呼吸”“虚实”3个条目,按照向氏的思路,其实是对太极圆体中“阴阳”不同形式和表现的论述,三者分别偏重于拳势外形、气息配合、敌我关系,融而为一[4]。
  2.3 阐发围绕太极拳技击功能的疑难问题
  向恺然曾专门解答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技击的疑问。某人练习太极拳多年,期间熟读拳论,勤练着法,但是与练习其它拳种几个月的人较量总是惨败。他认为拳术的要义在主动进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快与力”——速度与力量,因而认为缓慢不用力的太极拳与拳术原理相悖,不能用于技击。
  向恺然根据对方的疑问逐层深入的解释了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太极拳并非无视技击中的速度与力量因素,而是在慢与柔的运动中磨练整体运动,在这种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太极劲”具有不一样的速度与力量优势。太极拳周身运动,发力时不用收回,没有断续间隙,具有速度优势,但是在练习中照顾全体必然要慢,应用时则可以根据对方情况快慢变化。向恺然认为人是不缺乏力量的,如果力量能集中于手足,即可对敌方造成致命的打击,所以关键问题不是力量的多寡而是力量能否集中。太极拳不用拙力,而是在整体运动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灵敏、变化灵活的劲,可以随意集中,而且没有运用普通力量局部紧张和粗糙的弊病[5]。
  2.4 探讨太极拳传播与继承的一些问题
  向恺然见多识广,熟悉太极拳届,多年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与继承工作,对有关太极拳的一些社会现象都有精辟的认识。
  民国时期已有太极拳难以应用于技击的现象,自然也就出现了对于太极拳的怀疑,向恺然认为从一般观点来看太极拳不长于体力,招式繁复,缺少招架之法使其难以致用,另外太极拳练习者缺少实战经验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是,这并不是太极拳技击原理本身的问题,而是练习者学习不到位、不深入的原因,学者应该深研太极拳理法,并在实战训练中提高技击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太极拳本身的艰深,很多人或是不感兴趣或是天赋不足,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太极拳的高水平[6]。
  向恺然分析了太极拳届和武术届托名古人、门户相争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认为这样的做法都是不足取的,特别是门户相争造成了很多事端[6]。
  3  向恺然太极拳理论的特点
  相比于清末王宗岳、武禹襄等人的经典太极拳论,向恺然对太极拳的阐述具体、通俗而又具有严密的逻辑。在太极拳理论系统的构建上,向恺然则紧密联系练习实际求其简约实用。不管是构建理论体系还是阐释具体问题,向恺然都能不囿于教条和玄虚的观点,推陈出新。另外,向恺然太极拳理论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武术属性和技击功能,至今仍然富于指导和启发意义。
  4  結语
  从各种资料来看,向恺然在武术、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投入的心血并不比他在武侠小说上面少。向恺然近代武侠小说的鼻祖地位得到后人公认与尊敬,但是其太极拳理论却少有人关注。另外,今天太极拳薄弱与衰微的技击功能急需理论指导与实践探索,而这正是向氏太极拳理论的重点。向恺然太极拳理论必将在太极拳未来发展中彰显其价值。
  参考文献
  [1] 岳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岳阳市12人物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283-284.
  [2] 毛佳.民国时期平江向恺然武术理论、武术思想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6,5(4):6-13.
  [3] 向恺然.江湖奇侠传下[M].长沙:岳麓书社,2009:617-636.
  [4] 何欣伟.神运无方:太极拳论秘谱汇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38-46.
  [5] 吴公藻.太极拳讲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5:3-11.
  [6] 何欣伟.神运无方:太极拳论秘谱汇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147-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3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