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长云

  [摘要] 近年来,服务业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支撑,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共性问题,迫切需要从以下方面推动其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新时代新要求,深入推动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促进新提升新突破,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三是构建新机制新政策,积极营造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四是挖掘服务消费新潜力,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和促进措施;五是选准新重点构建新布局,注意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六是激发开放带动效应,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6-0021-05
  [作者] 姜长云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038
  近年来,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比重最大、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对吸纳就业的作用持续增强,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中的作用迅速凸显,日益成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引擎和改善民生、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新支撑。2018年服务业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比重已分别达52. 2%和46. 3%。[1]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 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 0%,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2]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崛起,推动服务业创新驱动亮点纷呈,带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活跃带”。与此同时,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加强宏观统筹和任务部署,日益成为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产业[2019] 1602号)正是呼应了这种要求,为我们推动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廓清了思路。
  一、聚焦新时代新要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服务化的趋势,服务消费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性迅速凸显。与此同时,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突出制约。在此背景下,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牢固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向,通过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增强服务业面向需求、适应需求的能力,同鼓励服务业增强创新供给引导需求、凝聚需求、激活需求的能力结合起来,更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更好地推动服务业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引领和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迅速凸显,要求我们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通过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及服务业不同领域的融合发展,通过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促进产业跨界融合提升,协同提升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农业甚至服务业的标准化、品牌化,也要求发挥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引领支撑作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推进和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竞争力重要性的凸显,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的同时,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而且对于发挥公共服务对市场化服务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促进新提升新突破
  新时代,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鼓励服务业更好地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增强产业链韧性,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要优先补足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能力,增加服务可得性和优质安全服务的供给能力。要结合重点推动服务创新、支持建设服务标准、塑造服务品牌、提升公共服务和健全质量监管等措施,引导服务业坚持质量至上、标准规范,培育服务品牌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服务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如鼓励服务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第三方机构甚至地方政府在服务业品牌培育和塑造方面发挥作用,支持优势行业率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服务品牌和地方鲜明特色的区域服务品牌。鼓励开展服务品牌宣传、推广和品牌保护活动。要把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提升就业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等举措,增强服务业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力。近年来,在我国服务业发展中,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平台迅速崛起,对于提升服务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日益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一批平台型经济迅速崛起,为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提供了新的路径,也为加快技术创新成果向产业经济领域的扩散开辟了新的通道,成为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提质增效升级和降低风险的重要引擎。
  三、构建新机制新政策
  当前,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制约也很多。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努力做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大文章,切实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地生根”,通过构建有利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积极营造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强化服务业发展的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保障。如将深化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同推进服务业“反垄断”,优化对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监管方式结合起来;支持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拓宽服务业企业吸引人才的路径。要结合落实支持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财税和价格政策,形成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的激励机制,鼓励服务业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富有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业统计制度,着力提升服務业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很多,但在部分领域“政策好、落实难”仍是一个突出问题。为从机制上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不仅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如要求“推动‘非禁即准’普遍落实”;还提出了在总体上具有实质性推动作用的“硬措施”,如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导,推动指导意见有效落实”,要求“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适时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估工作,加强对指导意见实施的督促检查”。   四、挖掘服务消费新潜力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餐饮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甚至家庭服务等需求日益成为生活性服务需求的重要增长点。农业、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也日益走向专业化、市场化和外包化。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服务、电子商务、融资、物流等各类生产性服务平台的引领支撑作用迅速凸显,对企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也可产生示范和激发效应。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意挖掘拓展服务消费的潜力,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和促进措施。如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中高端服务消费载体、新兴消费体验中心和共享技术平台,引领和示范带动服务消费市场的扩张。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将加强扶危济困、特殊帮扶等基本公共职能同支持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打造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也是拓展服务消费的重要路径。发挥城市服务业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农村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带动作用,不仅可以培育相关服务业需求,还可以通过推动产业融合更好地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改产业[2019]1602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探索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可见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可以为挖掘农村服务消费新潜力提供重要途径。
  五、选准新重点构建新布局
  新时代,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要注意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加强对服务创新、产业融合、服务消费、公共服务、对外开放和增强服务业品牌引领能力的重点支持。如引导服务业企业面向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需求,增强动态、柔性适应能力;鼓励服务业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围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创新创业,增强发展活力。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服务业,将鼓励服务业优化结构与增强服务业提升就业能力结合起来,通过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业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鼓励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多元发展和产教融合型发展,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对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要把引导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结合起来,更好地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淮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各具特色的国际型、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经济中心和区域性服务业发展枢纽。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对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加快构建核心引领、分工协作、网络联动、融合一体的城市群或都市圈服务网络,积极培育层次有序、特色鲜明、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要结合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小镇服务功能,引导其服务业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培育服务业特色竞争优势,鼓励其形成服务周边、辐射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支点,更好地成为推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的新平台。
  六、激发开放带动效应
  要把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同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结合起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服务业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对优质资源和中高端市场的开拓能力,提升中国服务品牌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激发开放对改革的带动效应,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促进服务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要推动国际国内服务标准接轨,为增强标准化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在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方面的引领带动和骨干支撐作用,鼓励其培育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的“领头羊’’和示范典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或区域影响力的服务品牌。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养、使用、评价机制的创新,为吸引更多海外高端人才参与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要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促进服务业乃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导服务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和激发各类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各类开放平台等发挥先行带动和试验示范作用,为带动全国服务业更好地提升开放水平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创造条件,更好地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服务业成我国经济第一大产业 对GDP贡献率已达59. 7%[Nl.经济参考报,2019 -09-10 (AOI).
  [2]杜双希.“前三季度服务业新动能较快发展 企业景气持续扩张”[EB/OLl. (2019-10-21). http: //www. gov. cn/xinwen/2019-10/21/content一5442996. htm.
  (责任编辑 罗华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73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