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舞钢市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始终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作为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调整,规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稳步推进规模经营有序发展。
  一、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现状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全市农林牧渔各业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迅猛,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优质粮食、时令瓜菜、特色水果、优质红薯、畜禽养殖五大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旭超富硒西瓜、金田的葡萄、武功的蜜桃、建新的草莓、金土地的五红果已成为周边耳熟能详的招牌优质果品,安寨、枣林的葛根、辣椒等均达到一定的种植规模。天成的鸽子、硕丰的獭兔已成为豫中南地区最大的特色养殖基地,尚店镇优质红薯生产基地及以“三粉”产业的形成,为舞钢赢得了中国红薯之乡的美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强劲,以棉纺、养殖、食用菌、中药材、畜牧养殖、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舞钢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并呈现出规模化迅速扩张趋势。土地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舞钢市农业产业的构成结构,多元化推进舞钢市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升级,使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中仍存在突出问题,如: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亮点少,组织化程度相对滞后优势不明显,总体布局分散化问题突出,农业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农产品基地生产发展后劲不足。
  三、建议
  1.高端定位、科学规划。特色农产品基地规划要按照“高端定位,优化布局,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定位原则,紧紧围绕“粮食、瓜菜、畜牧、林果、休闲旅游”重点产业,进一步明确“东北粮、近郊菜、南旅游、环湖采摘、西南畜牧、中东林果”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县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科技入户率和单位面积的产值效应为目标,在确保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良性发展的现代农业战略格局。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现代农业规划,按照区域规划,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2.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重点,引导群众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产业,作为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来抓,做强做大优势产业,调大种植规模,调优品种结构。(1)畜牧农产品基地。畜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舞钢市的生猪养殖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舞钢农业一大主导产业。下一步,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养殖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饲料加工、肉食品加工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加工增值。(2)中药材农产品基地。舞钢自古以来就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历史上“舞贝母”可与川贝媲美。重点在舞钢市尹集镇和杨庄乡,利用该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分散、低产的丘陵岗,引导企业创建中药材农产品基地,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形成区域性优势农业产业。积极培育药材加工企业,强化中药饮片和有效成分提纯等深加工,努力建成GAP中药种植基地,开发后续产业,延长增值链条。形成从种植到加工和产品研发一体化的现代化中药产业,培植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3)生态林果产业基地。依托舞钢市懋华林果、丰瑞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有机果品,并积极培育品牌,建设采后预处理、冷藏、物流运输等设施,实现生产加工配套和采后加工增值。同时以旅游产业为依托,围绕舞钢市“三山二水”景观带,培植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实体娱乐园,大力营造景观林果生态园,完善配套旅游观光设施,拓展休闲观光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把生态林果产业真正发展成为舞钢市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4)优质蔬菜种植基地。创建培育优质蔬菜产业种植基地,以瑞祥农牧、旭超果菜种植合作社等为龙头,建设一批高标准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产业示范园区,提升全市蔬菜产业整体水平,提高蔬菜产品档次,形成以供应本地和周边城市的精品蔬菜产业。
  四、采取主要措施
  1.积极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特色农产品基地提供政策保障。市、乡针对不同产业基地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激励扶持政策,如:农业组织扶持政策,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特色产业扶持政策等。从物资、土地诸方面扶持现代农业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支持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采取灵活多样形式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基地精品亮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强化科技创新,为特色农产品基地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型经营模式等,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
  4.强化人才支撑,为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委托定向、联合培养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让“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大展身手,带领技艺传承、带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9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