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戴剑频 俞刚旭

  30年来,她扎根乡村教育,无怨无悔;
  30年来,她坚守三尺讲台,无私奉献;
  30年来,她潜心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30年来,她为了心中的梦想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从一名代课教师成长为“名师”“特级教师”。
  2019年全国第35个教师节之际,她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这是继宋国珍、乔永斌之后,保康这个秦巴山区贫困县又一位获此殊荣的老师。
  翻开她的荣誉簿,“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优质课教师”“湖北省改革开放四十年优秀教师”“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襄阳市百名青年教师标兵”“隆中名师”……这一串串沉甸甸的荣誉,印证着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记载着她的执着坚守与辛勤付出,她就是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小学教师王安青。
  热爱,让梦想起航
  1989年6月,高考落榜,击碎了王安青的大学梦。和许多高考失利的考生一样,她也伤心、失落、消沉过好一阵子,但眼看着老实巴交的父母为了给自己找一份工作而四处奔走,苦苦求人,她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不能再让父母为自己受累操心,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走好今后的人生路。经过深思熟虑,怀着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对教师职业的无比尊崇,她毅然选择了当一名代课教师。正是这个选择,让她得以在乡村教育这片沃土上施展抱负,追逐梦想;也正是这个选择,成就了她从一名代课教师到特级教师的精彩人生。
  当年9月,父亲挑着简单的行李,陪着王安青来到歇马镇白竹村小学报到。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破旧的土坯房,千疮百孔,四面透风,地面坑坑洼洼。学校分给她的一间“寝室”,四周摆满了仪器柜,中间勉强支下一张窄窄的床。父亲看到此情景,不忍心女儿受这样的苦,打起了“退堂鼓”,劝她再找个别的差事。这时,从旁边四年级教室里传出孩子们的欢呼声,“这下好了,我们又有新老师啰”。看见孩子们欢呼雀跃的高兴劲儿,王安青心里一阵激动;再看看孩子们脏兮兮的脸庞、打着补丁的衣服、清澈的眼眸和期盼的眼神……她心里顿时生发出深深的怜爱,没有一丝犹豫,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留下。
  从这一天起,这所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成了她教育人生的第一站,也成了她梦想起航的地方。从此,她以代课教师的身份,在这所村小学一干就是4年,成了这大山深处孩子们最知心的大姐姐,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白竹小学规模很小,虽然学生不多,但六个年级都有,因为教师紧缺,学校只有6名教师,个个身兼多职。初上讲台的王安青,担任四年级班主任,教四年级语文、科学、品德等多个学科,还承担了学校会计和实验员的工作,每天工作任务满满的,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觉是常事。学校地处高山,远离集镇,交通不便,吃水要到300米外的井里挑,脏衣服要到屋后200米外的池塘里洗,生活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这些困难,王安青都能克服。对她来说,唯一害怕的就是夜晚的到来。每天下午放学后,家住附近的其他老师都回家了,只有她一个人住在空旷的学校。每到晚上,山上一大片松林在夜风中发出“呜、呜……”的声音,天生胆小的王安青吓得整宿睡不着觉。她只好把10岁的表妹叫来,跟她做伴。因为心中执着的信念,王安青没有被艰苦环境和困难吓倒,意志磨炼得愈发坚强。
  初上讲台,几堂课上下来,王安青深感自己文化知识底子薄,又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师范教育,上起课来有些吃力。要为人师,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白天忙教学没有空闲,每天晚上她就挑灯夜读,自学中师所有课程。1998年,她抓住从全县优秀代课教师中选招公办教师的机遇,以优异成绩成为全县51名“幸运者”之一,进入保康师范进修两年,正式成为一名在编公办教师。之后,她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自学,2001年顺利完成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修考试,获得大专文凭。自学、进修、函授,厚实了她的文化知识功底,也丰富了她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她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奋斗,让梦想成真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王安青就在心里立下了当“名师”的志向。她说:“不想当名师的老师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有人笑她不自量力,不知天高地厚,她却笑着说:“心有梦想,何惧远方”。那时候的王安青并不十分清楚从一个乡村小学的代课教师到“名师”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但她心里却装着一个简单明白的道理:“梦想要靠奋斗去实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甚至是名师,必须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努力才行。”
  当老师,上好课永远是第一位的。王安青把上好每堂课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她说:“一个好老师,光有扎实的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课,让孩子们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堂课前,她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课后,她总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得失。30年来,她写的教学反思和心得,堆叠起来已有一人多高。她教的每一届学生,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她,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上她的课。她所任教的学科,教学成绩连年位居全镇乃至全县前列。
  2004年,王安青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磨炼”——参加全县语文教学“三大比武”。在中心学校教研员的悉心指导下,她进行了多次磨课,反复试教。第一次试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你在课堂上完全被教案牵着鼻子走”“大杂烩,教学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面对教研员和听课老师对她的评价,她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了想放弃的念头。但一瞬间的犹豫之后,她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王安青,你不是一个懦弱的人,遇到这么一点点挫折是绝不能轻言放弃的,这次大比武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两次、三次……经过五次磨课,试讲,她勇敢地走进了赛场,最终获得了一等奖。那一刻,捧着烫红的证书,她心中有着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感。这次艰难的“磨炼”,让她懂得了成长需要更多的付出。从此,她开始不断寻找自己学习的目标,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竞赛和培训,多次主动要求讲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向同行学习,向省市名师学习,向教育专家学习,积淀教学经验,增长教学智慧,不断进行自我反思,锤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执教30年,她从零起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县级教学竞赛大比武一等奖、县级优质课教师、市级优质课教师、省级优质课教师,她已从当初的那个“代课教师”成长为“教学行家”,每一次的成长、进步,都凝聚着她勤奋努力的汗水;执教30年,她坚持白天上课,晚上撰寫教学心得和论文,笔耕不辍,100多篇教学论文先后在国家级、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奖,主持参与了7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成立“王安青名师工作室”,肩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使命,县级名师、“隆中名师”“省特级教师”,一顶顶桂冠,见证着她执着奋斗的历程。
  奉献,让梦想闪光
  “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从教30年来,王安青一直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王安青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爱,为他们奉献了全部的爱。山区闭塞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总是怯生生的,王安青试着走进孩子们的心里,用爱去温暖他们,让他们拥有自信。燃燃(化名)是班上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不在身边,从小自卑孤僻,沉默寡言,最让王安青牵挂。课堂上,王安青对她重点关注,鼓励表扬她的每一点进步;生活上,主动关心,教她扎头发叠被子,给她买衣送药;课外,经常到家里去家访,与孩子的爷爷奶奶交流。在王安青的关怀下,燃燃变得活泼开朗了,愿意和同学们共处了,学习也进步了。30年来,王安青已经带了十届学生,每当毕业生离校时,她都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给孩子们办一场毕业晚会,每次的话别,孩子们都会抱着她泣不成声,依依不舍。
  对教书育人的事业,王安青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从教30年,她没有请过一天假,遇到困难,总是自己想法解决,从不耽误教学。父亲突发高血压,正赶上她在县城参加培训,等她赶回娘家,父亲早已“走”了,连父亲最后一眼也没能见上,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母亲因病卧床一个多月,当时刚好临近期末考试,她只能双休日赶回家伺候母亲,周一又匆忙赶回学校。70多岁的公公在山坡上放羊时,从4米多高的坎上摔下,造成颅脑严重外伤。她和丈夫一起把公公送往县医院,检查完毕已接近天亮,公公被确诊为颅脑骨折和脑梗,需要住院治疗。为了不耽误教学,在公公住院期间,白天由丈夫陪护,下午放学后,王安青才急急忙忙赶回家,做饭、送饭,给公公翻身、擦洗……第二天早晨又按时赶到学校。女儿到省城上大学,再到黄石上班,每次都是独自一人拖着行李箱离开家,她从来没有送过。每每说起这些事,王安青总是两眼噙泪,心怀愧疚,她动情地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儿媳和母亲,我愧对家人,这辈子欠他们的实在太多了。”
  2017年秋,已经调入歇马镇小学工作多年的王安青,主动要求到15公里外的梅花小学支教。“你是不是疯了?一个市级名师,四十好几的年龄了,要去那么偏僻的村小学,你图什么?”朋友们好心劝她。王安青却说:“我什么也不图,越是偏僻的学校越需要好老师,越是条件差的地方,越能显示我的价值。”最终,学校批准了她的请求。两年来,她开放自己的课堂,带徒弟传授教学技艺,在她的引领、指导下,梅花小学10多名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成为教学骨干。
  “在王老师心中,没有比教学更重要的事。30年没有请过一天假,换任何人都难以做到。王老师是教师的楷模,更是山村教师的骄傲。”说起王安青,歇马镇中心学校校长彭光洪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面对荣誉和赞誉,王安青十分清醒和淡然,她说:“荣誉属于过去,我还要继续努力,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已近知天命之年的王安青,没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想法,而是整理行装,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继续前行。
  (作者单位:保康县教育局)
  责任编辑/杨万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1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