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办教育说到底就是办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惠兰

  停课不停学,思考不停歇。借助网络,聆听大家观点,汇集专家之言,对“教育”方向再探寻。
  朱建民带领北京市第35中,在“志成”理念下所创造的教育奇迹,让很多有教育情怀的校长瞩目。我更是佩服他敢于试吃螃蟹、无畏探索的勇气。私人定制、分层走班,这是多大的魄力,多大的胆量,多大的手笔,多大的能力!这位无畏的战士、改革的先锋,说的每一句话、列举的每一个例子,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及发展方向,都值得认真思考,好好揣摩。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只有勤学善思,才便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弯路再赴前程。正如朱校长所说,学校是一个大社会,社会是个圆,有庞大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围墙正在逐渐坍塌,校长要擅于寻找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的契合点,不能只关心校内这一个小账本,要把它放到社会的棋盘上。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学校,用大服务办大教育,这是一种视野、胸怀,也是一种素质、能力。
  的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应该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相信任何一位校长都想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好学校,但究竟怎样做才能与时俱进,不负众望?好的教育到底要给予学生什么?给予老师什么?给予学校什么?好的学校又会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什么?这些值得每一位教育人共同思考。
  作为校长,应该对学校的发展做出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那么怎么做才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呢?首先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学习教育法规和各种教育理论,努力成为一个懂政策、学习型的校长。其次,要有教育理想,激情满怀,以自己的责任心使命感,带动身边的老师,要为老师做榜样。第三,要有包容心,要能承受压力。常宽身边事,多富包容心,比肩携手,砥砺前行,和大家一道向着目标再前进!第四,要具有资源意识和整合能力。“借船出海”,彼此扶持,可以使教育教学改革,向着目标勇往直前;整合资源,社会共享,可以使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广。
  北京市35中这些年的变化,一是依靠理念的力量,二是行进中的变革。学校围绕钱学森之问,围绕素质教育,一直在改革创新。学习35中的先进经验,反思我们的工作,我觉得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事情:
  一、厘清学校发展思路:为“成人”发展奠基
  “成人”,指成长为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人。尽管我们知道世界上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不存在完全一样的两个人。虽然35中做法不可复制,但有一点我们是相通的,那就是我们都认为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孩子创设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今天的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应该关注人的发展。结合小学生年龄小的实际,我们可以先规范,多观察,到了中高年级,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引导着孩子逐步走向他的兴趣关注点。所以,我们的重点还是抓住课堂,关注现实,注重实践,成就生命,这正是“成长比成功重要,成人比成绩重要”。当然,我校人多地方小,客观条件差,一对一的私人定制课程,还只能珍藏在我们的期待中,但是全面发展的理念和个性思维的培养,我们会渗透在各种学习活动当中。
  二、准确定位育人目标:让学生向上向善
  好的学校能让学生认识自我,好的教育能帮助学生向上与向善。学校要教会学生“两件事”:即“向上”和“向善”。向上,是让学生始终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面对困难和风险永不言弃;向善,则是让学生“一辈子做个好人”。
  好的教育一定要向前眺望三十年,也就是面向2050年。2050年,我们国家的目标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我们今天培养的学生恰恰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中国梦的建设者、接班人。所以,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定要想想三十年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的人。以此为基点,我们要向着培育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正义感和责任心”“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五有人才方向努力。
  三、修订完善课程方案:助生命精彩绽放
  真教育不是选择好的学生,而是让学生有所成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未有天才之前,须有培养天才的土壤”。因此,学校不是为培养尖子生服务,而是致力于培育每一个学生的沃土,面向全体学生,点亮梦想,提升素养,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课程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课程质量决定了学校的人才质量。现在,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3.0版本生命树课程的修订、完善,无论是润泽语文课程、博约数学课程,还是妙趣英语课程、悦动体育课程等,都是真正关注于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长,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努力让二小的生命树课程成长每一个孩子,鲜活每一个生命。
  四、精心打造活力课堂:让思维灵动闪光
  在学校里,我们最应关注的是人。而对人的关注中,教师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教师的成功,才能换来学生的成功,只有用学生的成功,才能证明老师的成功,证明学校的成功,证明校长的成功。所以,在成功的链条上教师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师发展文化,激活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激情和教育情怀,引导所有老师懂生活,会生活,有梦想。好的课堂一定是來自好的老师。好老师应该从传统的答疑解惑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陪伴者和评价者,要追求平等、民主、合作、共生的课堂文化,期待有价值的生成,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深度学习,成就更好的学生。
  学生的成长在课程、在课堂。顾明远先生曾指出,课堂教学是贯彻课程标准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教好每一个学生要靠上好每一节课来实现。我们要树立“真教真学”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提质增效。所谓“真学”,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动机积极、过程投入、结果增值。学生在真学中能够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获得感,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想学、更会学。“真教”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习规律,不仅教学生还会教自己,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为“真学”而教。
  对第二课堂的选择,必须是学生真心喜欢的,而且是有追求价值的课程设置,所以必须是教师自己喜欢,并专长的学科内容。教师有了长流水的技艺,才能轻取一瓢水,引领孩子快速成长。
  有了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好的课堂,必然有了好的成绩,好的学生,这样也才会有好校长、好学校的出现。
  五、凝结提升学校文化:成品质恬淡芬芳
  没有文化的回归与发掘,教育的发展必然缺少动力,难以寻求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学校的发展,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办学文化的比拼。今天我们要继续完善课程文化、构建节日文化、健全机制文化、营造环境文化,形成系统的二小文化体系,让文化成为学校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铸就学校发展的根和魂,让教育真正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
  办学上的执着、理念上的执着,育人方向的探寻,成就了现在的35中,也成就了一大批学生。学校的大门敞开了,围墙推倒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就畅通了。小学,正是孩子们好习惯养成,好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先规矩而后方圆,一定不能错过他们习惯养成、接受教育的最好时光。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基础很重要。诵、读、背、培育语文素养不可少,引导学、合作学、自己学、家校联手学、社会生活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给予学习方法再提高。
  这样,帮助学生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滋养着萌动的种子,待到日晴方好时,就会破土而出,盎然勃发。
  学愈博、视愈宽。校长是学校学习的“首席”,要有多元思维、多元创想,应该主动想后天的事,做明天的事儿。如果整日囿于琐事,就会禁锢思考,只有超前思考,科学布阵,出思想、用好人、理好财,科学系统地提前规划好学校发展的每一步,才能做好大家思想的引领者,过程的助力者,成长的守护者,才能实现良性发展、高效提升,把学校办好。
  作者系西安高新第二小学、第七小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4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