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种“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夏念丽

  摘要:将传统养殖池塘划分为养殖区和净水区,养殖区进行高密度养殖,净水区通过生物絮团技术、生物操纵技术、添加微生物制剂等多种方式对养殖区的水体进行有效净化,通过气提推水装置在养殖区和净水区形成水循环,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构建起一种“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
  关键词:零换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
  为构建“生态良好、产品优质”的现代渔业发展格局,彻底改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高耗型池塘养殖模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我们推行了一种“零换水”的池塘工程化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以“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为指导理念,可以实现池塘养殖“零换水”,从而降低资源消耗,形成生态良好的渔业发展格局。
  1基本思路
   整个养殖系统将养殖池塘划分为两部分。以池塘总水面的3%~5%作为养殖区,建设具有气提推水充气、底增氧和排污装备的水槽式养殖区。养殖区外设置集污池,养殖区产生的粪便、残饵通过水槽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移至集污池中并加以再利用。以池塘总水面的95%~97%作为净水区,在净水区套养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结合生物絮团技术、生物操纵技术 、添加微生物制剂等方式净化养殖区产生的亚硝酸盐、氨、氮等有毒物质。通过气提推水装置在养殖区和净水区形成水循环,实现养殖水循环利用,达到养殖周期内“零换水”的生态养殖目的。
   2养殖品种
   这种模式在海水和淡水池塘中均可推广,更适宜于淡水池塘,池塘以2 hm2以上为佳[1]。
   海水养殖适宜品种:大黄鱼、黄姑鱼、河魨、黑鲷、鲻鱼、梭鱼等。
   淡水池塘适宜品种:草鱼、鲫鱼、鲈鱼、鲌鱼、鳜鱼、黄颡鱼、青鱼、罗非鱼、团头鲂、乌鳢、斑点叉尾鮰等。
  3技术要点
   整个养殖系统分为养殖区和净水区,养殖区外设集污池。
  3.1养殖区
   养殖区设置为水槽模式。根据池塘的地理条件和常年风向尽量设置在有利于推水的地理位置。一般每0.67 hm2池塘设置1~2条水槽。水槽一般为长方形,通常规格为:长25~27 m,宽40~6.0 m,深2.0~2.5 m。具体规格根据池塘的大小和养殖品种合理确定。
   水槽材料一般选用砖混结构、钢架拼装结构或不锈钢结构。淤泥较多、底质松软的池塘,建议采用砖混结构,底部浇筑整体底板;淤泥较少、地质较硬的池塘推荐采用钢架拼装结构。
   养殖区气提推水装置按每100 m2左右水槽配备1.61 kW以上配备,每条水槽进水区配备一台功率2.2 kW的漩涡式鼓风机或罗茨鼓风机,底部铺设辅助增氧装置,推荐采用微孔增氧或纳米增氧,另单独配备1台底层增氧机,确保水体溶氧不低于6 mg/L,养殖水槽的水流速度一般控制在 3~8 cm/s左右,以鱼类均匀分布在养殖水槽中为准。
   鱼种选用良种场购买的优良鱼种,放养规格视养殖品种和养殖周期而定,苗种要求无病无伤,经3%~5%的盐水浸泡10 min后放入鱼池。以3.33 hm2池塘,设置8条25 m×4 m×2 m的养殖水槽养殖草鱼为例,放养苗种详见表1。全程采用优质浮性膨化颗粒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量的4%左右,每次投喂10~20 min,投喂次数根据具体养殖品种确定。水槽水位保持在1.5~2.0 m,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40 cm,氨态氮低于0.5 mg/L,亚硝酸氮低于0.1 mg/L。鱼长至商品鱼规格后,逐渐停止投喂饲料,经15 d瘦身后上市。
  
  3.2集污池
   一般每3条水槽设置两个相通的体积10 m3的下沉式集污池,集污池配置2 kW以上的吸污系统一套。每日在投喂30 min后排污一次,时间视粪便排出情况而定。定期用吸污泵把沉积的粪便抽出去,经杀菌晾干或压滤制成肥料。
  3.3净水区
   配备水车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和涌浪机等,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性鱼类、贝类,适时投放小球菌、硅藻、光合细菌、硝化细菌、好氧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制剂,设置生态浮床等方法净化来自养殖区的水质。
   净水区根据水深不同分为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深1 m左右。在浅水区套养120~160只/kg的虾、蟹 ,套养密度以蟹种9 000~12 000只/hm2, 青虾苗 30万尾(抱卵虾22.5 kg)/hm2为宜。种植适宜虾、蟹食用的水草,种类以根系发达并可以多次收割的空心菜、西洋菜为主。水草的种植面积控制在净水区面积的20%~30%左右。
   深水区可设置15%的生态浮床,扦插空心菜、西洋菜、水芹菜等。浮床下用网隔离,避免草食性鱼类啃吃根部。深水区套养鲢、鳙比一般为3∶1,放养0.25~0.4 kg/尾的鱼种1 500尾/hm2左右。
  4效益
  4.1经济效益
   该养殖模式可以实现多品种、高密度、集约化、高效生态养殖,养殖产量可以达到传统静水池塘的2~4倍,养殖水槽的单位产量可以达到 42~190 kg/m3,单位产值在540~1 050元/m3[2]。如果搭配合适的养殖规格,充分发挥养殖水槽易于捕捞的优势,采用轮捕轮放工艺,养殖产量更高。
   以3.33 hm2池塘设置8条养殖水槽主养草鱼(表1中的养殖模式)为例。 根据市场和季节需求,每条养殖水槽的成鱼载鱼量控制在1万kg以内,养殖规格达到1.5 kg/尾以上分批起捕,根据养殖苗种规格不同,自4月份至12月份每条水槽每年可生产2~6批,每条水槽年产量可达3.5万~4万kg,以12元/kg的价格计算,加上净化区的鲢鳙等杂鱼2.5万多kg,以8元/kg的價格计算,产值在346万~394万元左右。净化区如果搭配上部分河蟹、青虾等,产值将超过400万元。
   养殖成本:塘租6万元,苗种费20万元,饲料费80万元,渔药0.25万元,人工费8万元,电费16万元,其他0.6万元,合计130.85万元。池塘工程化系统建设成本:砖混结构,池底浇注混凝土,基础土建成本68.5万元,推水、吸污、增氧等设备购置成本16万元。以基础工程使用10年,渔机设备使用8年,两项综合每年成本8.85万元。
   总产值346万~394万元,总成本139.7万元,总效益可达206万~254万元。而传统主养草鱼的养殖池塘,以单产3万kg/hm2计算,产值仅为120万元左右,效益远低于该种养殖模式。
   该种养殖模式下生产出来的商品鱼一直处于微流水循环状态,在经过15 d的瘦身(停止投喂)后,生产的商品鱼线条流畅、肉质紧实、口味嫩滑,市场反映较好。
  4.2生态效益
   该养殖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饲料系数、总氮、总磷、COD,减少渔药使用,甚至不使用渔药,除了补充蒸发水和渗漏水之外,基本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实现了养殖过程“零排放”。
  4.3社会效益
   该养殖模式提升了水产养殖工程化水平和渔业机械化水平,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对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振东,肖友红,范玉华,等.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水产,2019(5):34-37.
  [2] 李凯.山东省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主要模式及减排分析[J].科学养鱼,2019(7):81-82.
  (收稿日期:2020-03-19)
  作者简介:夏念丽(1981.04-),女,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增养殖。E-mail:nyncjyzb@wf.shandong.cn。DOI:10.3969/j.issn.1004-6755.2020.04.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4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