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情感表达在合唱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碧

  【摘要】合唱是听觉艺术,同时也是表演艺术,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艺术形式。合唱的情感表达主要表现在以听觉表达为主的声音表达和动作、表情等综合因素的视觉表达两个方面。合唱中不同的情感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演唱效果,不同的演唱效果会给听众以不同的感受,观众欣赏合唱本质上就是体验领悟音乐语言情感的表达过程带来的审美体验,合唱承载的情感性是人与音乐的桥梁。因此,情感表达是合唱艺术的生命。实践证明,在合唱中融入充分、恰当的情感表达往往会取得更加优秀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合唱;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6-0239-02
  【本文著录格式】宋 碧 .论情感表达在合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20,03(06):239-240.
  一、影响合唱情感表达的因素
  (一)合唱队员的个人情绪
  合唱队员的个人情绪直接影响合唱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唱者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个人的音色、音量,激烈的情感甚至还会影响合唱队员的音准与节奏,这些音乐要素直接影响合唱的艺术性与动人程度,引起合唱声音的变化与不稳定。不同的合唱声音会传达不同的情感,演员情绪饱满时,在演唱音色上会更加明亮、激越,演员情绪低落时演唱的声音容易暗淡、低沉,给听众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同时演员的情绪还会影响合唱表演的可观赏性,合唱队员不同的表情、动作会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观众和评委们的视觉感受及其对演唱者的情绪反应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合唱队的整体演唱效果和成绩。
  (二)对合唱作品的理解力
  一个合唱队成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直接决定了音乐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在现实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合唱队员们在单纯发声练习上声音统一而饱满,而一唱起某些作品时总是不尽如人意,练声与唱歌的鸿沟如此之大,容易使许多队员迷惑不解,原因其实就是在音乐作品演唱中演员们欠缺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发声训练与唱歌之间的桥梁。如果对演唱的作品不能很好地理解,那么再好听的声音、再优秀的乐感也容易发生情感表达上的偏差。
  (三)对发声技巧的控制
  合唱艺术是通过用人声演唱合唱作品声部之间的平衡交错来塑造音乐形象、传达情感的艺术。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声乐基本功在合唱训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础功不扎实就难以完成作品的演唱技巧,难以完整表达作品的真情实感,这样就会离创作者的意图越来越远,更不可能完成合唱表演艺术的创造性任务及以“情”动人的目的。在声乐发声方法中就拿“气息”这一项来说,气息是声音的源泉,合唱队或宽松或丰满,或明亮或柔美的音质,主要是通过气息的训练得来的。基本功不到位的合唱队唱出来的歌乐感就很差,那些能达到“歌中有情,情中有声”的合唱队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四)指挥的情感调动能力
  指挥是一个合唱队的灵魂,也是引导合唱队员统一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引导者。作为指挥,不仅要在训练中加强队员团队精神的培养,塑造齐心、共志、追求卓越的精神,還要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合唱队员演唱作品的激情。
  每一首作品的背后,作曲家们都会对每一个音符精心去雕琢、去塑造。这就要求指挥对每一首作品在排练时都要作深入、准确的解析,让每一个队员真正理解,并引导大家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进入角色,带着感动,动真情,用真心演唱。有了这个基础,生动的作品情感表达才会自然流露出来。
  二、合唱训练中如何运用情感表达
  (一)注重科学的的歌唱方法
  把基础发声训练放在放在合唱训练的首要位置。在具体训练上注意以下几个方向:一是根据合唱队员的声音条件,选择适合的合唱声部,根据队员的整体水平,选择恰当的发声练习曲和合唱作品;二是加强合唱队员中声区的训练。中声区指的是换声点以下的音区,是建立整个音区的基础。在声乐基本功训练中,建立稳定、良好的中音区发声基础,是目前合唱队进行歌唱训练的重要原则。中声区以自然音色为基础,“像说话一样去歌唱”,说和唱结合训练,使得发声清晰、松弛、自然;三是要加强母音训练。母音的发声强调准确、到位。在训练中通常以意大利语五个基本元音a、e、i、o、u进行发声训练,首先可以拿唱歌与说话的语言母音做比较,大家会发现,虽然都使用统一母音发声,讲话时的母音与歌唱使得母音还是存在音色与共鸣上的差异。说话时的a就是a、u就是u,不会刻意抬高软腭,也不掺杂别的母音音色。但是,歌唱时的a从口型上来说要比讲话时更夸张,为了达到更好的口腔共鸣,在演唱时抬起上鄂,口腔就像一个倒置的剪刀,只有把口腔内的空间打开,才能在音域、音量、音色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力,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所以,母音训练要准确到位。结合采用混合母音即在纯母音里混合掺入其他母音音色成分的方法使母音训练更加圆润;四是要建初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中先慢后快,声部之间强弱结合,在合唱训练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把在最容易的音域里练声作为基础,美化音色变、提高音域,只有循序渐进地练声过程中,才能树立自信心,避免弯路,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二)深化对合唱曲目的理解
  理解合唱曲目最可行的方法:第一通过合唱歌词。合唱队员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歌曲,可通过对歌词的描写去体验情感,掌握歌唱的思想实质。在朗读歌词时易于准确把握歌曲情感基调。但这只是粗线条的,作品的情感基调或是热情赞颂或是悲伤哀怨或是平静悠远,歌词上的理解奠定了情感表达的基础;二是从曲调中去把握。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合唱曲,最重要的是通过作品的旋律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中的细腻变化,曲调的旋律发展和抑扬顿挫,级进或跳进,渐强还是渐弱,只有把握好歌曲的旋律情感基调,才能贴近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歌声表达才会情真意切;三是选择练习艺术歌曲。艺术歌曲的歌词大都采用19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抒情诗歌,这些诗歌幽静、细腻、浪漫的格调和情感,要把诗歌中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自然地融入到歌声,就得用轻声、半声和高声区上渐弱的表现手法。艺术歌曲的风格是以含蓄为贵、抒情为主、轻柔见长,只用钢琴伴奏,无需宏大的音量,却情感处理细腻有分寸。在合唱训练中训练艺术歌曲使合唱队员的演唱感情会热烈而含蓄,饱满而富有张力,把握情感表达的分寸感。   (三)提高演员心理素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合唱队员多一些舞台表演,使演员在技术上、心理上、表演上做到“形神兼备、真情流露”。一是要注重合唱队员的表情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通过一个人的表情来判断她的喜怒哀乐。合唱是舞台表演的艺术,乐曲的情感表达需要合唱队员丰富生动的表情烘托,表情越真实,塑造的形象就会越真切。在合唱的情感表达中,演员的表情既独立于合唱曲本身,又依靠合唱曲去表达,只有二者融合才能把作品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在舞台实践中总结经验。在众目睽睽之下,合唱队员在心里素质上要做到“目中无人”,在情感表达上又要“抓住观众”,这看起来是矛盾的,却又是引导了学生正确表达作品情感必不可少的实践训练。当合唱队员能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演绎歌曲、正确表达情感之时,听众的情绪就会和他们一起同频共振。
  (四)发挥指挥的情感调动力
  指挥和合唱队员的关系就像是将军和士兵的关系,每个优秀的指挥都有自己独到的指挥风格,每一首曲子都会有指挥的二度创作。首先要求指挥必须要有更深刻的音乐内涵,把自己的智慧和激情倾注于作品,用准确、细腻、传神的动作调动合唱队员的情绪,激励合唱队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演唱的气氛之中。指挥与合唱队员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彼此的投入引领着听众进入乐曲的感情氛围之中,得到合唱与表演带来的美的艺术享受;二是要求指挥对作品的细节处理更严谨。一个好的指挥在合唱排练前必须了解合唱作品的背景和风格,准确把握曲目的重难点,在案头工作中分析作品曲作者的审美要求,对全曲的速度、力度的变化,何处刚柔互济、何处动静结合,何处色彩浓郁进行总体设计,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础上二度创作表现作品的性格特征;三是指挥的基本功。各声部之间出现的微小问题要靠指挥敏锐的听觉发现并加以改正。同样,指挥者合理的左右手与表情语言是与合唱队员、钢琴伴奏之间的全部密码。一般来说,指挥通常是右手给合唱队员准确的节拍和速度,通过左手的变化表现音乐表情,控制合唱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优秀的指挥会用眼神、无声的口部语言跟合唱队员进行交流。总之,依靠指挥者与合唱队员的互动合作,指挥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身体语言,去激发合唱队员的情感表达潜力,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品应有的情感。
  (五)进行歌唱情感表达训练
  合唱队要具备专业的训练老师,一般情况下训练教师习惯于发声基本功的练习。如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位置、声区的转换等发声技巧进行大量的技术训练。一节课下来,对合唱作品作品进行艺术分析和情感处理时时间就略显不足。合唱队员在歌唱时容易只顾调整自我发声状态,从而忽略对歌唱作品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美的表现。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音乐审美的体验。对于教师来讲,一是多听作品,教师通过聆听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使合唱课堂成为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二是加强学习,声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門艺术,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声乐演唱的基本功收到个人条件的限制,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却因人审美能力的不同呈现出多样性,合唱指导教师应突岀强调合唱队员以情带声,用心灵去去歌唱,用歌声的起伏传达美的体验,从而引导合唱队员进入合唱的天地去寻找美、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最终创造美。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和众多的音乐表现形式一样承载着音乐表达的情感,恰到好处的合唱情感表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合唱演唱中,充满感情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合唱情感表达的手段和必备条件,才能使情感表达具有艺术情感的感染力。合唱的情感表达需要理智的分析,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再认识的结果,只有在充分理解合唱作品的前提下,把作品的内在情感与自身情感相结合才能给听众达成心灵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谭志琴.声情并茂 韵味十足——中学生合唱教学中声与情的互融[J].黄河之声,2019(24):94.
  [2]叶菡.因“情”而“合”,随“感”而“唱”——关于合唱教学中如何调动起学生情感表达的一些探讨[J].黄河之声,2018(13):116.
  [3]杜亚典.探究情感启示在合唱指挥中的重要作用及运用方法[J].音乐时空,2015(12).
  [4]刘俊杰.浅谈音乐教育的情感艺术[J].北方音乐, 2014(5).
  作者简介:宋碧(1982—),女,江苏省宿迁市人,硕士,宿迁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