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吉林省安图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丁宇

  摘   要:调查区处于吉林省东北部,行政隶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调查主攻方向为花岗岩型铀矿,通过地质、放射性物探和水文等方法和手段,大致了解调查区成矿地质背景,圈定和追索了铀异常带。本次调查共圈出了23处伽玛总量异常,13处铀异常带,5处钍异常带,2处放射性水化铀异常,2个铀水化学异常点,1处铀异常点。分析铀成矿条件,总结铀成矿规律,认为调查区铀成矿条件较差,铀成矿潜力不大。
  关键词:花岗岩  铀矿  调查  吉林省安图县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a)-0092-02
  1  地层
  调查内地层比较发育,自新元古界、晚古生界、中生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受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影响,从古生界至中新生界地层大多都呈北东向、北西向展布。共划分14个地层单位。新元古界主要包括正沟岩组、万宝岩组。晚古生界主要为石炭系中统天宝山组。中生界主要包括三叠系上统托盘沟组、马鹿沟组、天桥岭组,侏罗系上统屯田营组,白垩系下统长财组、泉水村组、大砬子组,白垩系上统龙井组。新生界主要包括新近系上新统船底山组,第四系上更新统洞穴堆积,全新统河漫滩冲积物和沼泽沉积物。
  通过1:5万伽玛总量测量和1:1万能谱面积测量和数据统计,受后期物理化学作用改造和后期花岗岩侵入熔融的新元古界万宝岩组、中石炭统天宝山组、下白垩统长财组放射性背景值较高,铀含量较高,为花岗岩提供部分铀源。值得注意的是含铀含氧水通过地表径流,流经白垩系下统长财组沉积岩时,对铀元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同时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局部富集,致使该组铀元素含量较高,是寻找砂岩型铀矿有利地段。
  2  岩浆岩
  调查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频繁、发育,划分5个侵入时代,13个填图单元,约占调查区面积的65.39%。由老到新有新元古代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闪长岩、晚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辉长岩、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早侏罗世闪长岩、早侏罗世花岗闪长岩、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辉长岩、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
  通过本次1:1万地质填图,大致了解了三个重工作区内侵入岩分布范围、岩体的时代、岩体产状,结合1:1万能谱面积测量,通过数理统计,测定了各时代岩体的铀、钍、钾含量情况,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早侏羅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中铀含量相对较高,是研究调查区铀富集增高情况的有利侵入体。
  根据已有铀矿床花岗岩酸碱性分析,花岗岩碱性和酸性程度与铀含量呈正相关,目前本区已有岩性,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早侏罗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对铀元素富集成矿有利。
  3  脉岩
  调查区脉岩不甚发育,零星分布在调查区内,主要受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控制显著,主要呈北东向和北西向展布,个别东西向展布。调查区脉岩共有8种脉岩,从基性—酸性皆有出露。通过1:1万地质填图,在三处重点工作区内除玄武玢岩和石英斑岩外皆有出露,共划分出6种脉岩,通过放射性总量异常以及铀异常带解译,花岗细晶岩脉和闪长玢岩脉与铀含量增高有关。
  4  构造
  调查区内构造类型主要为断裂构造,以敦化—密山断裂次级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次之,共同构成调查区主要构造格架。福满—安图—四方台北东向断裂带构造控制着岩体的分布和产出。布尔哈通河北西向断层控制着安图盆地内屯田营组和长财组分布。北西向断层的次级构造控制着脉岩和铀异常展布。调查区内共有构造55条,其中北西向构造24条,北东向构造23条,近东西向构造8条。
  铀异常点、带区内,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构造共同构成了该区基本构造格架,北西向断层的次级构造控制着脉岩和物探异常展布,北东向构造切割并控制着侏罗世一系列岩体的产出和分布。烟筒砬子沟、西北村放射性增高地段是受北西向构造控制花岗细晶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展布。伽玛总量异常和铀钍异常带为受北西向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呈南北向东西向。
  5  放射性物探、水化特征
  5.1 放射性物探特征
  1:5万伽玛总量测量共圈出23个放射性总量异常,异常主要受北西向和南北向、东西向构造控制,调查区放射性总量异常主要分布在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和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中。通过伽玛总量测量工作,综合地质特征,圈出3处重点工作区,经统计分析重点工作区内铀钍钾能谱数据,圈定铀异常带13处,钍异常带5处。
  5.2 放射性水化特征
  水化工作主要对三个重点工作区开展1:5万放射性水化测量工作,面积150km2。共完成250件水中铀、水中氡样品和水质简分析40件。大致了解了三处重点工作区水中铀、水中氡放射性特征,运移情况,水源类型、水质特征。通过放射性水化测量,测得2个水中铀样品为异常点,三个重点工作区水中氡元素无异常。
  6  成矿特征及标志的认识
  6.1 主要成果
  (1)通过1:5万伽玛总量测量和1:1万能谱面积测量,大致了解调查区内放射性异常特征,共圈出了23处放射性总量异常,13处铀异常带,5处钍异常带。
  (2)通过1:1万地质填图工作,大致查明了3处重点工作区的地层、侵入岩、构造、蚀变等特征,重点工作区铀异常主要与脉岩、构造、硅化带、钾化带有关。
  (3)通过1:5万放射性水化测量,大致了解了重点工作区放射性水化学特征和水质情况,发现了2个铀水化学异常点,2处铀异常。
  (4)通过1:1万地质综合剖面测量,大致了解调查区放射性含量较高地段的地质、放射性物探特征,调查无异常存在,剖面主要出露岩性有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花岗细晶岩,增高范围主要在后期中酸性脉岩和酸性侵入岩接触部位,接触部位普遍见硅化,局部碎裂岩化,增高范围铀含量一般3.2-4.2(10-6),钍含量一般13-24(10-6)。
  (5)通过槽探揭露,发现1处铀异常点。
  6.2 主要认识
  通过地质调查,新发现的放射性异常点和地面放射性异常带较少,规模不大,强度较低,各时代花岗岩体铀含量背景较低。通过与国内多数成型铀矿床对比和重点工作区内已有的放射性异常点、带进行初步评价,意义不大,初步认为调查区花岗岩型铀元素富集成矿条件较差,铀成矿潜力不大。但对调查区花岗岩中铀元素富集增高地段和铀异常点异常成因、放射性强度等因素和特征综合研究,初步认为中-酸性脉岩侵入碱性花岗岩体这一模式,可以对该区寻找硬岩型铀矿有一定指导意义。现总结如下:
  (1)异常(点、带)位于北西向中-酸性脉岩(花岗细晶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与花岗岩体接触带。
  (2)异常(点、带)分布于碱长花岗岩体中的硅化带、钾化带、岩石破碎带中。
  (3)控制异常(点、带)断裂有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
  (4)异常(点、带)所在岩体为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碱长花岗岩、早侏罗世碱长花岗岩中。
  (5)蚀变主要与硅化、钾化有关,但蚀变强度不大。
  参考文献
  [1] 方文昌.吉林省花岗岩成矿作用[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 王友勤,等.东北地区区域地层[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 张允平.延边地区区域构造特征[M].沈阳: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1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