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是尤为深远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利于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也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升。所以,对教师来说,应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本文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6-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6.02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其越发受到教育领域的重视,且应用范围也较为普遍。现代教育技术所具备的特征与当前教学理念及需求之间是尤为适合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摒弃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使现代教学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彰显出新的活力,让学生都能够切实投身于课堂学习实践之中。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明显的,如有利于增强学生感官体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知识更新以及提升教学效率等。所以,在教学中应尤为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辅助。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详细内容体现如下。
   其一,增强学生感官体验。在课堂学习中,知识都存在于书本之中,所呈现的方式是较为枯燥单一的,学生在观看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是难以增强感官体验的,且也难以提起观看兴趣,而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够使上述现象得到缓解。教师可将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观看,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感官体验获得增强,学习兴趣获得激发,也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之中[1]。
   其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知识时,并非全部学生都能够顺利吸收,有些学生吸收较快,而有些学生甚至难以吸收,这主要是受不同学生个体能力的影响。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若学习难度过大,就难以落实对知识的有效吸收。为使上述状况得到改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此技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学生顺利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其三,促进知识更新。网络技术所具备的优点是非常多的,如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知识的更新。网络环境中包含着相当的知识,能够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对教师来说,可借助网络技术去搜集教学资源,并将该资源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使广大学生都能够受益。
   其四,提升教学效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学生实践及认识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一个引导者。这种充分赋予学生空间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获得提升,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尤为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来说,主要可通过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构建知识体系、放映影视作品以及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氛围能够因此变得更为活跃,让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实际学习之中。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详细内容体现如下。
   (一)进行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利于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利于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均能得到提升。以现如今情况来看,如何落实良好的课堂导入,已经成为教师之间沟通与探讨的主要话题,在此背景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越发受到教师的关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的视线能够始终追随于课堂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课堂学习的大致方向与范围,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2]。
   对此,一方面教师应先分析教材中的内容,对其中所包含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而后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本节课的课程导入方式,确保该导入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以保障导入的良好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多媒体课件放映给学生观看,发挥出该课件的导入作用,使学生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能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最终也能够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若学生能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善于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孜孜不倦地学习相关知识,以扎实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3]。
   对于教师来说,应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以及兴趣需求等,并善于思考这些因素,将这些因素融合于教学方案中,并以多媒體课件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即使遇到学习困难,也能够在兴趣的趋势下去深层次探索知识,找寻到解决困难的有效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均能够得到提升,推动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另外,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游戏。对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游戏,而后以声音提醒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游戏,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游戏之中,并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同时教师也应将知识融入至各个游戏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学习到知识。在声音的提醒下,学生参与游戏的乐趣会得到提升,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积极运用微课
   微课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所具备的优势也是尤为明显的。所以,对教师来说,若想落实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则应努力发挥出微课的作用,让微课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辅助,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并且,借助此方式,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初步掌握本节课的精髓内容,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
   除此之外,运用微课还利于追随教育界发展的步伐,做到推陈出新,摒弃以往教学中存在的消极之处,打破以往课堂教学的局限之处,降低现阶段教学开展的束缚因素,从而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价值,并凸显出课堂教学成效。
   (四)放映影视作品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够在思想上对人产生启迪作用,也能够使人的情感意识获得升华。同时,观看影视作品不单单是一种休闲方式,也能够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放映影视作品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为学生放映与教学需要相适应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以及初步学习到一些相关知识,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
   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影视作品,确保该影视作品符合实际教学需求。并且在影视作品的选择中,不应选择观影难度较高的影视作品,这是由于学生自身能力并不够完善,观看寓意过深的影视作品,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出现观影困难的问题,进而还会抑制学生的观影热情,如此就很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教育目的了。所以说,教师务必要对影视作品做出良好选择,确保学生的有效观影。另一方面,在课堂放映期间,教师还应观察每一名学生,通过学生表情,以及学生的关注程度等方面,分析学生是否真的投入到观影环境之中,若发现学生存在不良觀影状态,则应加以提醒与纠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获益良多,不但获得精神层面上的力量,也能够掌握到较多知识。
   (五)播放背景音乐
   播放背景音乐,能够使学生产生听觉层面与视觉层面的通感,促进学生合理学习相关知识,且也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自由畅游在课堂学习实践之中,以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借助播放背景音乐的形式,来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舒缓学生的身心,使教学的本质价值能够获得更好凸显。
   对此,教师也应针对实际教学内容进行音乐曲目的选择,确保所选音乐曲目能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契合,使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到课堂学习实践之中。同时,通过这一方式,也能够使学生的情操获得增强,艺术体验获得提升,并真正燃起对学习的热爱之情,以努力探索相关知识,不断进步。
   另外,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保证其学习方向的正确性,尽可能避免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的产生,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凸显。应注意的是,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对其予以科学、恰当地运用,不能将课堂教学全然交付给“技术”,其只能起一个辅助作用出现在课堂之上,对这一点教师应加以注意,切勿本末倒置,丧失教学意义。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作用,改善以往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起来。再者,还可借助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价值能够得到真正体现,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绘绘.现代教育中新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研究[J].电子世界,2019(7):60.
  [2]冷波,徐晶.构建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2):9.
  [3]蔺淼.浅析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8(43):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2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