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疏影横斜月清浅,摇曳生姿有暗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就是拼搏课堂。拼搏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课,特级教师于漪“三次备课出名师”的总结,绝非煽情之辞,更不是美丽的传说。她采用的方法是:先“无他”备课(不用任何参考资料),再“有他”备课(大量参阅相关资料),最后反思性备课(上过课之后做修正性备课)。这样的备课,包含了老师文本解读的穿透力、教学目标的定位力、学习情境的设计力、重点难点的化解力,学生持续学习的促进力等。备课有底气,上课才能大气,学生才能学得有灵气。
  【关键词】诵读;月色;闲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61-02
  【本文著录格式】刘怡.疏影横斜月清浅,摇曳生姿有暗香——《记承天寺夜游》课例分析[J].课外语文,2020,19(13):61-62.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仅有84字的小品文堪称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卷轴,值得反复咀嚼玩味。苏轼寥寥数笔,竟写出了月色清冷皎洁的艺术美,亦传达出作者似喜也忧的微妙情绪,而要让中学生体会到这些,则需精心构思一番。于是,在教授本课时,以“读”为核心,笔者设置如下三个版块:“诵读文章之韵”“赏读月色之美”“研讀闲人之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一、“诵读文章之韵”
  文言文的可贵之处即在于有味地朗读。学生初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后,能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如何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则需下功夫。叶圣陶先生说:“吟诵时,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为了让学生也能亲切地体会苏轼的处境,于是设置了这样的情境:请你当个小苏轼,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尝试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觉代入人物,尝试站在苏轼的角度,体会他情感的变化。如此,一举两得,学生顺利地归结出苏轼行文的情感变化,即欣喜——沉思——不假思索——急迫——惊喜(第一层)——恍然大悟(第二层)——百感交集(第三层),通过此环节,学生顺利读出文章中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被贬的失落……也为后文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赏读月色之美”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素被誉为“不着一字,句句是月”,堪称神来之笔。然而学生的难点却在于,作者是如何写出这样的月色的?于是,便让学生一起来找一找,苏轼信手一句话,月亮藏在哪些字词里?为了让学生感知得更为明显,将句子做了一个“变形”,由原文“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变成“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学生通过比读,很快意识到:用比喻、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这样的方式,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之美,而这月色,一如诗人的胸襟清明澄澈。学生领悟后,立即再次诵读,这一刻,学生读出月光的空明澄澈,读出竹柏的清丽淡雅,更读出苏轼的宁静喜悦。
  三、“研读闲人之心”
  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而“闲人”的理解却是文章的难点。于是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先做预习,在上课环节,则是搭建平台展示学生对“闲人”的理解,统计下来学生对之的理解大约有如下:被贬谪后近乎流放的忧郁、悲凉;知音稀少的孤独和凄凉;虽被贬谪但胸怀宽广的豁达;自嘲;缺少像我和张怀民一样乐观的人的惋惜;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于是就呈现这样的思考,让学生一起来剖析解读。学生在分析情感时,最早是一种猜测,适时给出补充材料,让学生有抓手进行分析。例如“乌台诗案”被贬的人生际遇,遇挫不折为民办实事等,学生结合文本,很快能总结出多重复杂的情愫,那个款款情思经历了几多转折,终于稳定于平和的心境的苏轼,那个执着进取亦能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到精神寄托的苏轼,那个以宠辱不惊、泰然自处来维护自尊,在逆境中折射出旷达的人格魅力的苏轼!
  课堂检测的环节做了拓展迁移,从一个人推向一群人,出示材料,或诗歌,或故事,由此总结归纳以苏轼为代表的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等一批文人身上的精神。学生在分析的同时,也从一则则小故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中汲取人生处世的精神营养。
  好课永无止境,磨课一直在路上。一堂课,既要让学生体会《记承天寺夜游》“疏影横斜月清浅”的美好意境,更要能让学生闻到文章的“暗香”,感受到文章的“摇曳生姿”之美,也许,这便是对苏轼精神的传承吧!
  四、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导入
  导入:PPT显示月色图,今天我们一起夜游承天寺,品味这位文豪苏轼在当时的所思所想。
  (二)合作探究巩固学
  1.诵读文章之韵
  请一个同学来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著名学者梁衡曾说:“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这就是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那么此文到底精在哪里呢?现在请同学们当个小苏轼,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读出文章的韵味。
  提示一:语调。由文章情感决定,同时长、短、高、低、轻、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提示二:速度。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提示三:重音。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
  预设:作者的心情变化,欣喜——沉思——不假思索——急迫——惊喜(第一层)——恍然大悟(第二层)——百感交集(第三层)。
  2.赏读文章之美
  在月亮的邀请下,两人闲庭信步,看到了什么呢?——月色。有人评价这句话:“全句无一个字在写月,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现在我们来找找月亮藏在哪些字词里面?预设一:“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月光的照射,才有清晰的影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正面描写,月色的特点——空明。这样一幅月色澄碧、竹影斑驳的景色,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呢?——清幽宁静——缓慢。预设二:“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能否换成“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横也”——恍然大悟和惊喜之情。
  3.究“闲人”之心境
  平凡之景,作者却把它写得如此之美,是什么样的心境才能绘出如此澄澈的月色?学生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的解读有很多种:被贬谪后近乎流放的忧郁、悲凉;知音稀少的孤独和凄凉;虽被贬谪但胸怀宽广的豁达;自嘲;缺少像我和张怀民一样乐观的人的惋惜;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那么苏轼究竟闲不闲?结合材料具体谈。
  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不得签署公事”,无住所,无薪俸。作为一个闲官,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贬谪的悲凉。为了生计,苏轼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没地方住,他就自己动手在山坡上盖一座农舍,没有生活来源,他就在农舍附近租了荒地,当农夫,还给自己取了一个新的名号,叫“苏东坡”——闲情雅致、热爱生活。可是苏轼真的喜欢这种“闲”吗?他也想为朝廷出力,“在朝期间苏轼做过的事:38岁任密州太守,赈贫救孤;40岁任徐州太守,抗洪救灾;44至48岁任黄州团练副使;53岁任杭州太守,疏浚西湖,修建苏堤。”——心系天下。
  至此你感觉到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了吗?——乐观、旷达、心系天下。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读出复杂的心绪,更要读出豁达。
  (三)检测总结巩固学
  请写出苏轼与以下三则材料中人物的共同点,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材料一:刘禹锡,积极参加“永贞革新”,但改革失败,他毅然把失败抛之脑后,在一贬再贬的路上越挫越勇,成就了自己可歌可泣的一生。
  材料二:欧阳修,即使被贬到滁州,但仍与百姓同乐,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材料三:范仲淹,在变法中被贬后,但仍然保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四)结语
  自古人生无坦途,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3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