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并指出当下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从中提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22-01
  【本文著錄格式】张林萍.试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培养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13):22,26.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极好的文章,但是根据教育部的要求,仍需要小学生达到不小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建议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范围,建立良好的阅读品味。由此可见,课堂语文阅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所以,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
  一、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仅仅借助语文教材指导学生阅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宽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发挥其想象力,激发其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小学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加以科学的引导,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主动阅读,快乐阅读。事实上,爱好读书的学生普遍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学习效率较高。因此,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
  (一)缺乏阅读目的
  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包括文学名著、美文小说,也同样包括漫画和故事书。小学生思想意识不成熟,自控能力弱,容易被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所以,大多数学生表现出阅读目的不准确,即不关注阅读内容是否有教育意义,能否提升思想意识。教师经常发现有学生在课上偷看漫画书和娱乐性杂志,影响课堂学习效率,这就失去了推广课外阅读的意义。
  小学生阅读,通常不会制订读书计划,随机性强,阅读频率和时长受书籍内容和自身心情的影响,因此,不利于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同时,学生选择书籍的质量有待加强。小学生自选的课外书籍无法达到提升阅读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的效用,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二)缺乏有效指导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校进行课外阅读时间较少。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时间阅读,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且自身年龄和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很难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单纯为了完成教师的阅读任务,在阅读时不认真、不仔细、走马观花,粗略了解故事情节,而不是逐字逐句阅读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学生无法深入思考文章核心内容和情感,难以提升阅读水平。语文阅读的重点不在于认字,而是通过精读文章,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尤其是自主学写能力。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只能让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所以,教师正确地引领学生阅读,才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喜悦。
  三、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动阅读是兴趣使然,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某教师在教授一年级课程《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这篇诗歌时,并没有直入主题。反之,通过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故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其引入到故事情景中。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纷纷感受到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为后续的诗歌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课下,学生纷纷主动向教师借阅《安徒生童话》,也有很多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等书籍。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增长,会提升对书籍的需求量,同时书籍内容将会更加丰富。
  有很多中外文学名著被翻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堪称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看视频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生在接受小学教育期间,会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与其让学生将时间浪费在网络上,不如通过放映视频激发学生对剧情的进一步探索,进而激发对原著的阅读兴趣,主动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慢慢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文章的质量也可以保证。
  (二)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小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量,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会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有利于学生接受书籍的熏陶,主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班级设立图书角,一方面,能够弥补学校书源的不足,另一方面,为学生课间随时随地阅读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建设班级良好的读书氛围。图书角的书籍需要教师动员全班同学,将自己喜爱的且有阅读价值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供班级同学传阅,一同分享读书的乐趣。
  定期组织班级同学开展阅读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还能达到阅读的目的。比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举办读书节活动,组织学生逐次发言,推荐自己认为优秀的课外书籍,推荐结束后,可以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学生可以通过他人推荐,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也可以共读一书彼此交流感受。
  (三)培养阅读技巧及方法
  小学生虽然求知欲旺盛,但鉴于思想意识不成熟,缺乏鉴别书籍的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值得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选择。或者,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因人而异推荐合适的书籍阅读、避免出现学生选择能力范围以上的书籍阅读或者过多阅读漫画等休闲娱乐性质的课外书。
  如果能够保证书籍质量,下一步就需要教师传授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作为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有些学生通篇粗略地浏览故事情节,无法领会书中精髓;有些学生通篇细读、精读,会增加阅读时间,降低阅读效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读书时有取舍,非重点内容可以快速浏览,重点内容细细品味,联系上下文揣度文章含义。同时,教师可以强制要求学生将读到的精彩的句子和片段记录下来并且标记在书上,便于二次阅读时重点注意,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收取学生的读书笔记,针对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
  小学生写作能力有限,在这个阶段,写出优美的文章不是重点,重点是通过阅读优质文章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词语的运用,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提升能力。事实证明,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能为今后的写作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使用阅读工具书
  学生在学校时间有限,阅读课外书时大多身旁没有教师随时随地指导,所以,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字典、参考书等工具书,能够有效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及时翻阅字典能够有效避免读错字、写错字,甚至望文生义等现象。参考书的使用,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路,文章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小常识等资料,适合学生自学。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工具书,将会大大减少阅读中遇到的阻碍,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论
  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小学教育更是基础教育,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引导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授有效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身获益。
  参考文献
  [1]贾淑梅.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推广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
  [2]陈玉琴.论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
  [3]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
  作者简介:张林萍,女,1968年生,大专,小学高级,藁城区第八中学,河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3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