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及监管重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由于其规范标准的不健全、技术体系的不完善、建筑人才的不足加上监管机制滞后等原因,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隐患,笔者从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多年,结合工作实际,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监管重点建议,为后续此类工程监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监管重点
  1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将建筑拆分成各个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运输至工地现场,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建筑。其施工流程主要为:预制构件的运输、堆放和吊装;现场构件安装连接和后浇混凝土施工;装饰配套施工等。
  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2.1  构件运输、堆放和吊装
  (1)构件运输应根据构件尺寸及重量选择相应车辆,宜采用专用托架和低平板车,同时注意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保持车体平衡。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构件移动和倾覆同时对构件采取保护措施,如捆绑、支撑处采用柔性垫衬加以保护。(2)构件应按类型、吊装顺序及使用部位分别堆放,并设好标牌。存放场地宜满足平整度和承载力要求,并做好排水措施。堆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构件破坏及污染。(3)构件吊装应根据其受力性质、重量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吊具及吊装方式。吊运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到达75%强度即可。构件吊运过程中应保持平衡、稳定,吊具受力应均衡。预制构件吊装后,应及时采取固定措施进行有效固定。
  2.2  构件安装和混凝土后浇
  (1)构件安装前再次核对构件类型、规格及编号,同时检查已完成结构混凝土构件的轴线位置及尺寸偏差,混凝土强度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埋钢筋位置、数量、规格及连接方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制构件宜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经各方验收确认后,方可进行正式安装。吊装就位后,应及时设置临时支撑进行固定。临时固定措施应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能达到后续施工承载要求后进行拆除。对采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和钢筋浆锚连接的,应保证所有出浆孔有浆体连续流出。(2)后浇混凝土施工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保证其稳定性;钢筋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其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模板、连接构件、钢筋及预埋件位移,同时要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后浇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拆除临时支撑。
  2.3  装饰配套施工
  装配式建筑宜采用一体化设计施工,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及装修设计应协同进行,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工厂预制生产、施工现场装配施工的需要。室内装修宜采用工业化构配件组装,减少现场手工湿作业等操作。装修施工严禁违反设计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功能。预制墙板上保温施工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界面处理,并着重做好细部断热桥节点及防水节点的施工。构件中预埋管线、预埋件及预留洞孔的位置应准确,不应安装后随意剔凿。
  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管重点研究
  区别于传统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需要进行深化设计,预制构件企业纳入责任主体,构件现场安装连接质量作为施工质量控制关键工序,因此,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根据监督管理要求,从内容上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监管:①对包含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在内的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②对装配式建筑原材、构配件、工程实体质量控制资料的监督抽查。③对预制构件安装、混凝土后浇施工过程中关键节点和最后成型观感质量进行监督抽查。从监督流程上来说应包括三个阶段:①构件的运输、吊装、堆放阶段;②构件现场安装及混凝土后浇施工阶段;③装饰装修配套施工阶段。每一阶段,具体监督的重点内容如下。
  3.1  构件运输、吊装及堆放
  (1)施工单位应对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制作构件履行施工总承包质量管理责任:构件生产时会同监理单位驻场代表进行生产质量监督。(2)预制构件出厂前应由厂方对构件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进行全数检查。此外,还应对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如承载能力)及实体质量(如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抽检,抽检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安排出厂。构件出厂时,涉及的质量证明文件应真实、齐全、有效,构件显著部位应设置具体出厂标志,包括构件的生产日期、类型、规格、编号等相关信息。(3)预制构件进场时应由施工单位对每批构件进行外观质量及尺寸偏差验收,同时还须复核预制构件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报监理单位抽检合格方能使用。发现不合格的构件,应立即退场。(4)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在构件出厂进场前应编制并报批运输、堆放及吊装方案,并落实交底,严格按照技术方案执行。从事运输和吊装作业人员必须经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构件运输、堆放及吊装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构件损伤及污染。
  3.2  构件现场安装及混凝土后浇施工
  (1)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设计文件及规范标准,对构件运输及堆放、吊装及临时固定、首层装配结构安装、标准层结构安装连接等关键工序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审批,同时就具体施工向班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此外,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对构件连接灌浆作业等关键节点进行重点管控,并形成齐全的质量控制资料。(2)施工单位应积极落实样板引路和技术交底制度:一是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主要构件安装连接、混凝土后浇等细部节点施工制成图片和实物样板,明确细部做法,进行样板引路。二是现场预制构件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元进行试安装,经各方验收认可,并落实交底后,方可大面积施工。(3)监理单位应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预制构件成品、半成品进行质量查验;对首层及标准层装配式结构连接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实施旁站;对施工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当共同制定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验收方案并遵照执行,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进行。
  3.3  装饰装修配套施工
  (1)施工单位应在工地现场制作外墙保温及防水、门窗安装、水电管线安装等细部节点样板,经各方验收确认并落实技术交底后,方可指导工人施工。(2)监理单位对进场的节能、防水及其他装饰装修材料应进行查驗和见证取样送检;对外墙密封防水、节能保温施工应重点进行旁站或巡视。(3)装饰装修工程结束后,监理单位应组织施工单位对涉及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进行检测,如防水房间及屋面蓄水试验、外墙及门窗淋水试验、管道通球及水压试验等等。
  4  结语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工程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初期,当前的监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够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工程项目施工关键环节质量监管甚至出现了盲区,导致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这就不断地倒逼我们监管部门加快探索新型监管制度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董志龙,董艳秋,王强.. 浅谈建筑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产业化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6(3):57~62.
  [2] 张兴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安装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J].安徽建筑, 2014(4):99~100+106.
  [3] 曹诗定,王伟.装配式建筑优点、技术难点剖析与监管重点探索[J].工程质量, 2015(12):197~198.
  [4] 张霞.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及监管研究[J].施工技术,2016,(17):137~140.
  [5] 王亮,裴予. 关于我国装配式住宅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材科技,2017(1):47~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6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