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有效。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常规心电图;冠心病心律失常;阳性率
  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实用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心脏电生理监测技术[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简称为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动脉内膜中会形成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导致动脉腔狭窄,影响血液流动,从而使患者出现心绞痛,引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2]。因此临床上需给予有效诊断,以往多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其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重复性好、检查时间较短、环境要求低、无创等优点,但其诊断效果不佳,临床实践发现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漏诊率较高,疾病类型诊断符合率较低[3]。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已逐渐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因此本文比较了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为46~78岁,平均年龄为(58.7±5.1)岁,病程为0.6~10年,平均病程为(3.5±0.5)年。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46例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取仰卧位,放松身心,采用日本NEC公司的3321型12导心电图,在患者自觉症状出现时进行监测,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采用12导联心电监测仪进行扫描记录,动态心电图采用三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模拟V1、V3、V5导联进行全天监测,同时分析、校正数据。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2)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包括短阵室上速、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等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因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供血量会急剧减少,心肌功能出现病变,从而导致功能障碍,而冠脉紧靠患者心室,当心脏的最大收缩压对冠脉产生冲击时,其病变会比其他器官更加严重,同时因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导致代谢综合征逐渐增多,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冠脉病变几率,而患者因心肌缺氧,导致心脏电传导发生变化,进一步引发心律失常,若未给予积极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4]。
  本文结果显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由于常规心电图不能进行持续监测,只能进行简单检查,记录小时段的心电信号,会对病情产生掩盖,从而对疾病严重程度出现错误分析或估计不足;而动态心电图则可持续监测,心律失常患者出现猝死的原因是局部心电不稳定,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因此需要更有效的检测,而24h心电图除了可判断心律失常的次数、种类、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外,还可对心律失常与其情绪、体态、症状、活动量、昼夜的关系进行阐明,从而判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同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从而诱发、加重患者的心肌缺血状况,当患者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时,又会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因此动态心电图更易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5]。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有效,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同时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判断冠心病类型,也有利于给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最终达到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王学工,李艳玲,等.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19(a01):100-101.
  [2] 张伟星.动态心电图(AECG)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中的价值分析[J].系统医学,2017,02(17):173-175.
  [3] 朱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藥,2018,25(10):1283-1286.
  [4] 孙凤荣,陶洪夏,金立伟.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价值比较[J].黑龙江医药,2019,32(03):673-674.
  [5] 韩红燕.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13):2036-20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