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麻醉深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麻醉深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处理,分为两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A组(31例)BIS为35~44,B组(31例)BIS为45~55,对两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A组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6.5%,B组不良反应率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给予BIS为35~44的麻醉深度处理,术后疼痛程度较轻,需要的镇痛药物较少,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麻醉深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疼痛
  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症状,会给患者造成不适感,并容易引起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系统功能失衡,对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1]。因而需要重视术后镇痛,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的预防,并给予相应措施缓解疼痛,减少应激反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术后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2]。而麻醉深度与对术后疼痛有着密切关系,通过BIS对麻醉深度进行监测,并探究不同麻醉深度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便选择合适的麻醉深度,确保麻醉质量与预后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62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6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时间段中入选。均给予静脉全身麻醉处理,分为两组,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A组(31例)BIS为35~44,B组(31例)BIS为45~55。A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2例,平均年龄为(45.7±3.6)岁。B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3例,平均年龄为(46.2±3.9)岁。一般资料对比显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癌症患者、患有精神疾病者、麻醉药物过敏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给予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平衡盐输注,对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心电图等指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对BIS进行监测处理。在麻醉诱导期,需要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2mg/kg异丙酚、0.15mg/kg顺式阿曲库铵与2μg/kg芬太尼进行处理,确保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mmHg。在麻醉维持期,每小时给予2~3mg/kg异丙酚处理,每分钟给予0.2~0.3μg/kg瑞芬太尼处理,并间断采用顺式阿曲库铵。所有患者均通过瑞芬太尼与异丙酚输注速度来控制BIS值,A组BIS控制在35~44,B组BIS控制在45~55。如果患者收缩压超过140mmHg,需要给予5~15μg/min硝酸甘油静脉泵注;心率超过85次/min,给予5mg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在缝皮的时候终止麻醉。术后需要及时给予镇痛处理,可以给予5μg/mL芬太尼与50μg/mL托烷司琼的混合液100mL静脉滴注,速度控制在2mL/h。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8h、术后16h、术后24h几个时间段中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如果患者VAS评分超过3分,需要静脉给予5mg地佐辛处理。统计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如恶心呕吐),一旦出现恶心呕吐情况需要给予5mg托烷司琼治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对比
  A组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
  A组出现呕吐恶心2例,不良反应率为6.5%,B组出现呕吐恶心5例,不良反应率为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广泛,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迅速、创伤小等优点,但是,术中二氧化碳气腹会引起应激反应,部分会导致体内分泌、免疫系统与呼吸循环等出现损害[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主要是内脏、切口或肩部引起的疼痛,疼痛的机制较多,可能与化学刺激、气腹建立、切口损伤等有关。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心理不佳,出现应激反应,容易引发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显示,不同麻醉深度与术后疼痛程度具有密切关系,需要对麻醉深度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控制合理的麻醉深度,对应激反应进行有效的抑制,提高手术安全性,促使患者术后尽早康复。
  通过不同麻醉深度来缓解术后疼痛的机制还不够明确,相关研究者认为其可能与较低的麻醉深度能够有效中止不良刺激有关,从而可以对术后疼痛进行缓解[4]。麻醉深度的控制主要是依靠麻醉药物与使用剂量,其中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情况。随着麻醉药物剂量的不断增加,患者术后疼痛也会随之发生改变[5]。
  在本次研究中,对62例患者进行分析,A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低于B组,且不良反应率低于B组,表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采用BIS為35~44的麻醉深度进行麻醉处理,其术后疼痛症状会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给予BIS为35~44的麻醉深度处理,术后疼痛程度较轻,需要的镇痛药物较少,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覃潇茗,向前,周杰,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938-3943.
  [2] 张裴森,何春梅,黄丽蓉.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对糖尿病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与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86-87.
  [3] 王福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治疗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3):3-4.
  [4] 王敬秋.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22-123.
  [5] 姜伯彬.不同麻醉方法对高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精神状态及胃肠动力影响的对比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04(23):52-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04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