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肠-肺-肾轴论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撷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逐渐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逐渐受到重视,赵刚教授基于肠-肾轴理论,根据中医中肺与大肠、肺与肾的联系,探讨通过肠-肺-肾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附验案一则。
  【关键词】肠-肾轴;肠-肺-肾轴;气机升降;慢性肾衰竭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7..01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后期致体内废物及水液代谢失常,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所表现的全身多系统功能失常的一种疾病。在中医属于“腰痛”、“虚劳”、“水肿”、“癃闭”、“关格”等疾病范畴,大部分学者医者治疗慢性肾衰以治脾为关键,赵刚教授另辟蹊径,基于肠-肾轴理论,提出肠-肺-肾轴理论,认为肺在其中的环节中尤为重要。
  1 肠-肾轴理论概念
  “肠-肾轴”的定义最初属于西医范围,是指肠道与肾脏之间的联系,胃肠道对肾脏功能的调节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参与,如胰泌素、胃泌素、多肽、鸟苷、血管活性肠肽、胆囊收缩素、尿鸟苷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等肠源性因素对肾功能的调节[1]。在中医学领域中,亦认为肠与肾的关系紧密相连,通过大肠的传导功能,排出糟粕,通腑泄浊法,该法能够改善慢性肾衰竭导致的症状,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实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
  2 肠-肺-肾轴的理论意义
  手太阴经属肺络于大肠,手阳明经属大肠络于肺,肺与大肠的表里关系主要体现在大肠传导功能与肺气宣肃作用之间相互为用的关系[2]。肺布散津液于周身皮毛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糟粕排出。反之肺气雍塞,失于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可引起腑气不通畅,致肠燥便秘。又肺主宣发肃降,其肃降作用将水液下传,清者通过脾脏输布周身发挥其滋润濡养之功,浊者下传于肾,经肾脏蒸腾气化作用生成尿液排出体外;肾主全身的水液,尿液生成及排泄与肾的温化水气与固摄津液密不可分[3]。肺腎功能失常可致水液生成与排出障碍而出现水肿,小便不利等征象。由此笔者认为,肠-肺-肾轴可看作一个小的系统,在功能上各司其职又相互影响,肺作为联系大肠与肾脏的中枢,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 肠-肺-肾轴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慢性肾衰患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张景岳提到:“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素体虚弱,调摄不慎,脾肾两虚,脏腑功能衰惫,气血生化乏源,湿毒浊瘀内生,肢体失养所致慢性肾衰竭,临床症状分析:脾肾两虚,形体失养,故周身乏力;脾肾两虚,水液代谢失司,不循常道,泛溢肌肤,水为阴邪,其性趋下,故双下肢浮肿;肾气不足,下元不固,故见夜尿频多,溺中泡沫多;气血不足,下元亏损,肠道失润,故见大便秘结;赵刚教授认为,肠-肺-肾轴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调节全身的气机赖以肺气的宣肃,邪实可概括为气、水、血的运行失调,形成邪毒而阻滞气机升降和精微物质的输布,津液的运行赖以肾与膀胱的气化与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针对慢性肾衰患者之临床表现而辨证施治,虚者实之,满者泄之。病位在中下焦之有形者,用因势利导方法逐引邪气经肠腑而出,叫做通腑法。肠-肺-肾轴通过调节肺之呼出浊气,则大肠传导糟粕功能恢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利用气机升降理论,宣通肺气,提壶揭盖,上焦开而下焦通,使肾脏气化温化作用正常则排浊功能顺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病例一则:陈某,男,61岁,2018年9月11日来就诊,主诉:周身乏力1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浮肿2周。主要临床表现:周身乏力,双下肢浮肿,小便量少,理化检查结果示:,肾功能示:血肌酐278 umol/L,赵刚教授予肾衰方(黄芪30 g,白术15 g,太子参20 g,清半夏10 g,山药15 g,牛膝15 g,藿香15 g,佩兰10 g,山萸肉10 g,陈皮15 g,)加麻黄9 g,杏仁12 g,以宣肃肺气,联合降氮煎剂(院内制剂 以大黄为主)保留灌肠,其中赵刚教授强调麻黄与杏仁一升一降,达到开上焦以利二便之作用,邪实有所出路。9月26日复诊,尿量明显增加,查体时按压双下肢皮肤较前显著松软,复查血肌酐217 umol/L,效不更方。本病例患者并无咳嗽,由此笔者认为,慢性肾衰患者无论咳与不咳,凡遇水肿小便不利或肠燥便秘者都可加用宣降肺气的方法,令浊邪有所出。
  心得体会:慢性肾衰之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俱在,本虚用补法,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气虚精亏,应用补法使脾肾之精气得以修复,然补而不行则为滞,即至虚有盛候,以宣降肺气的方法,气和则津液下达于肠腑,使气机调畅,恢复大肠排泄糟粕之功能,改善肾脏温化气化水湿之作用,达到泄浊降浊的目的,赵刚教授用宣降肺气的方法将大肠与肾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肠-肺-肾轴,宣肺通腑,恢复气机升降,精微物质得以布散,使枯树得以复荣,达到宣肺以行气助大肠传导,利肺以通调助肾行水之作用,浊毒得以排泄,邪实得以祛除,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参考文献
  [1] 罗学文.健脾益肾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5期代谢毒素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2] 陈丽斌,纪立金,高思华.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探索肺与大肠的表里构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483-3486.
  [3] 李 佳.从肺论治肾脏疾病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5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3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