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鼻内镜诊治真菌性鼻窦炎30例临床疗效分析研析讨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讨论鼻内镜诊治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共30例,采用随机数字编号进行分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开展单纯的鼻外路径手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比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对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经鼻内镜诊治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鼻内镜;真菌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感染疾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自身免疫力,临床症状以视力降低、眼眶部疼痛、涕中带血、鼻腔存在异味等,发病人群主要为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和放疗人群。近年来,该病发生率逐年上升,曲霉菌最为常见,且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或慢性鼻窦炎的可能性较大。在耳鼻喉科鼻内镜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对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认识不断加深[1]。现选取30例患者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分組时根据入院时的数字编号,每组15例。观察组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2.6±2.5)岁;对照组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1.3±3.2)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8.6±2.5)年。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鼻外路径、鼻内镜手术,潜术前开展CT和鼻内镜窥镜检查。鼻内镜检查之前为收缩鼻腔可采用适量的地卡因、肾上腺素,然后使用0度鼻内窥镜检查。针对单侧上颌窦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然后切除勾突并扩开筛窦,使用鼻内镜切除鼻内息肉,待上颌窦开口后将其内部真菌团块及时清除。针对鼻窦病变较多的患者,可从前部向喉部进行筛窦开放操作,清除正常黏膜之外的病变组织。术后连续使用7天的抗生素与抗真菌药物,使用鼻内窥镜来清除鼻道和术腔内的分泌物。出院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如胆固醇激素、减充血剂等,半年之内不定期检查并清理鼻道分泌物[2]。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脓性分泌物没有货仅有受凉,不存在真菌团块;无效:症状依然存在,术腔粘连,窦口开放存在异常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 讨 论
  真菌在自然环境中没有致病性,在鼻窦与鼻腔等位置因具有异常的解剖结构而未真菌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而诱发真菌感染。真菌性鼻窦炎作为一种耳鼻喉科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会降低患者树立、诱发眼眶部疼痛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鼻窦C检查技术日益成熟,由此极大的提高了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水平。真菌极易感染上颌窦,其次为筛窦,临床病变较多[3]。
  现如今,临床医生逐渐加深了对于医学影像学技术,经临床报道发现在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中鼻内镜技术获得广泛应用,该术式具有一系列优势,如具有清晰的视野、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且在确保鼻窦生理功能完整的情况下可以彻底清除息肉。相比较于传统手术,该术式能够极大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免对正常黏膜组织造成损伤,术后定期换药与开展复查[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P<0.05。
  另外,做好真菌性鼻窦炎防治工作。(1)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空气清新,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2)及时治疗糖尿病、肝病、严重贫血、结核病等慢性疾病;(3)对于抗生素与激素类药物不能滥用、不能长期使用;(4)一旦出现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因该病病情较为万古,术后需要做好密切随诊工作。
  综上所述,采用鼻内镜诊治真菌性鼻窦炎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永军.30例真菌性鼻窦炎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30):79-80.
  [2] 田先洪.60例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269-270.
  [3] 陈志伟.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治与鼻内镜下手术[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2,6(10):59-60.
  [4] 谢周顺.鼻内镜下真菌性鼻-鼻窦炎30例诊治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05):60-61.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4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