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杨辉副教授从心脑肾论治血管性痴呆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生活环境及物质基础的日益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单一西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尚无法达到治愈的疗效;为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中医药寻找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越来越多。我长期师从于杨辉副教授,恩师对本病的认识多从心、脑、肾三个方面得来,治疗上亦从此三方面共同论治。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药治疗;心脑肾
  1 现 状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主要指因各类脑血管病致使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以认知功能呈阶梯式下降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病程呈波动型进展[1]。VD的发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居于痴呆相关疾病第二,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导致身体和心理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昂贵的诊治花销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VD主要以智能受损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迟钝、遗忘、淡漠、烦躁、抑郁,伴或不伴有行为异常。就目前而言,对VD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及药物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改善脑代谢、营养脑神经、促进智能恢复、抑制进一步退变等治疗[1]。中医药对于此病的治疗主要以活血化瘀通络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VD上缺乏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
  2 中医病因病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籍中即已出现“痴呆”的相关记载。在中国古代医学中尚未发现“血管性痴呆”这一病名,痴呆作为病名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编纂的《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之中。
  痴呆的病位在脑络,发病与心、肝、脾、肾四个脏腑功能障碍相关,尤以肾脏功能失用为主。基础病机以髓海失养,痰瘀阻窍,神机失用为主。本病的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五脏亏损,从而导致脑髓失养。标实表现为气滞、痰浊、血瘀等。
  3 從心脑论治
  从心脑论治血管性痴呆主要从脑主神志及心藏神的生理功能中而来。脑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中提及的“脑为元神之府”的观点。心主神志从整体上看:人体之中的所有生理功能都从属于五脏,包括精气的生成、血液的统摄、神志的产生等;而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统摄脏腑功能,故心藏神;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乃五藏六府之大主也,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神明从此出焉。”[2]从单一上看,心是产生各种神志、精神的主要场所。心藏神说明心具有统摄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所有生理、精神、思维的产生都依赖其生理功能。《素问·平人气象论》说:“心藏血脉之气”。藏之于心的这种“气”,是保证血液在脉道里循环的重要作用,心气有力,血液运行如常,上荣于脑,脑髓荣养,脑功能正常,故见精神矍铄,神志清醒。若心气不足,气虚血瘀,脑失血液供养而致呆,使之出现神昏、痴呆、举止失常,甚则淡漠、狂躁。如《景岳全书》云:“心有瘀血,则令人善忘”。
  4 从肾脑论治
  肾与脑的关系表现为脑功能的物质基础--“脑髓”化生来源于肾中精气。《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而《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是产生骨髓的主要脏腑,与大脑相连。肾所藏之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之精华,肾中精气的升降与脑髓是否充盈及脑功能是否运行如常关系密切。肾中精气充盈则其生髓机能充实,髓充则意识、思维、认知等生理功能才得以良好运行,神识才能聪颖如常。肾气衰则肾中精气化源不足,髓海空虚,人的智能便会衰减,继而发为痴呆。正如《素问·逆调论》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VD的发生与中医“血脉”相关。《灵枢·平人绝谷》曰:“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心主血,主要指心主调控血液的生成及所生成的血液在脉管中的通行,心血充而上供于脑窍,则见髓海充盛,智慧聪颖;心主脉,心气充利脉中,脉道通利则气血运行顺畅,脑清神利。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中精气的升降与脑髓是否充盈及脑功能是否运行如常关系密切。血液和精气皆乃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生理机能的物质基础。精血互生、互化、互禀是心肾相交的基础。心藏神,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精生成髓而汇之于脑,积精能全神,而使精神内守。当心气亏虚,一方面不能生血,血虚则神失所养,精失所全,不能荣养脑窍,则见健忘、反应迟钝等症;另一方面,心气虚不能摄血,血行瘀滞,不能化生精气,神机失用,脑窍失养,亦可出现呆傻愚笨等症。
  从心脑肾论治本病,辨证论治,心肾亏虚合而为病,证型当属心肾亏虚、脑髓失养。治疗上,心肾亏虚、脑髓失养以补益心肾、填髓生精为主,主要以熟地、当归、茯神、石菖蒲、远志等补益心气、开窍醒神,肉苁蓉、首乌、紫河车、阿胶、鹿角胶等药物补肾益精填髓,再佐以川芎、郁金等药物疏肝行气。使心肾同治,故而脑窍得养,疾病得治。
  5 小 结
  综上所述,从心脑肾论治血管性痴呆是杨辉副教授临床工作10余年总结出来的经验,认为在VD的治疗过程中要以治病求本、标本兼顾为法。即既要立足补养心肾之基本,又要突出活血行气的协助,心气、心血、精血同时兼顾,精血互生、互用,使心肾得以交通,神明有所主,髓海有所养,则诸症向愈。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神经病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迟华基.内经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5,100,189.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