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高中语文课程越来越重视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笔者在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5-0073-02
  【本文著录格式】姜淑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15):73-74.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之根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了历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精神,是民族之瑰宝。从历史性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沉淀与积累下来的,蕴含着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特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在不断传承中创新;站在哲学的角度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它根植于自身民族土壤之中具有稳定性的特征,同时又渗透着各个时代的新型思想与新鲜血液;从融合性来看,优秀传统文化是各种思想相互融合的产物,饱含中国人智慧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核心观念及价值追求。
  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显著特点,汉语和汉字也彰显出人文的属性。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诗、词、曲、赋等多种语言形式,而汉字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深厚的文化韵味。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囊括了大量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故事及文章,比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其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大多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它可以潛移默化地让学生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也由此得知,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核心素材,更是高中语文教学之根本。
  (二)语文教学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传统政治文化、传统心理文化、传统应用文化、古代历史文化、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等。其中,伦理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内容,便于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美德教育;传统政治教育中蕴含的“仁政”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真善美”的观念;传统心理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加强民族精神,提升个人气质,彰显民族气节;古代历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传统诸子百家思想及道家哲学可以引导学生领略古人的智慧与家国情怀。总之,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高中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凸显”不够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等同于从根本上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但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在时间与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知识学习的过程。这也导致很多蕴含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教学内容被“忽略”和“淡化”。例如“美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德”教育无法直接转换成学生的“考试分数”,因此教师的教育目标指向会更加注重于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容易陷入唯“高分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中的“凸显性”不够。
  (二)教学方法不足遏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讲授、轻诵读”的状况,往往过于侧重考试的知识点,而采用机械式翻译的方式追求所谓的“高分答案”或“标准答案”。例如在讲授文言文、古诗词等蕴含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时,教师为了追求“得分效率”,会将历年考试真题中的“考点”进行全面整理,然后强行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这种固定、统一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教学停留在了“静态”的知识层面,无法真正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契合。这种“形式化”的教学方法遏制了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内容的主导。目前,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不能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仅仅依赖于课本教材有限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方法简单而机械,缺乏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很多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非常透彻,但是自身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对于经典名著、诗词等了解不足,致使课堂讲授的知识面较窄,无法在课堂上达到“以点带面”的讲课效果,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受制。
  三、高中语文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策略
  (一)确立高中语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教育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完全册的语文教材后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严谨求实的语文素养并在实际中应用拓展。基于此,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首要的是确立高中语文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教育目标。一是要把握“道德为先”的目标,引用儒家学说“内圣”的价值理想引导学生加强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诚信、仁爱等精神;二是要把握“情意结合”的教育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人的价值理念与生活方式,立足于课本教材中的政治、经济、建筑科技等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三是把握“知识为重”的教育目标,语文知识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在传统文化教学中必须将“知识”作为重点,让学生将语言文字、文化内涵与知人论世相融合。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切实增强自身文化自觉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西方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袭,要坚定立场、树立信念,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蕴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学生热爱和肯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二是教师要积极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尤其是要利用教材中的古文名篇让学生系统感知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讨论传统文化,从而不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学习意识。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侧重于“工具性知识”的教学,但要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就需要加强“因文悟道”“寻道解文”等方法的应用。一是要真正培养学生关于优秀文化的“求知欲”,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摒弃“功利心”,将其作为精神信仰与理想信念来追求,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境界的目的,进而感悟人生意义、启迪人生智慧。二是要强化对传统经典名著的阐析,经典名著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入阐析,以达到“情感熏陶”“榜样示范”的教育目的。三是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课堂研讨,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以经典文章为切入点,探索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积极与学生对话,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打破固有的授课模式,集中对蕴含优秀传统文化的古文、诗词等进行拓展、重组,借助“人文专题”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文化积累,让学生沐浴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春风,塑造出健康、向上的心智。
  参考文献
  [1]王媛媛.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突破探讨[J].语文教学之友,2019(10).
  [2] 薛凤秋.浅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中国校外教育,2017(7).
  [3]孟晓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理解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8.
  [4]朱颖.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浅析[J].时代教育,2017(18).
  [5]李欣荣.扭转文言文碎片化教学现状的策略[J].语文知识,2016(7).
  作者简介:姜淑波,女,1980年生,黑龙江省庆安县,中学一级,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中語文课内外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9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