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为两组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人员实施凝血指标检验,比较两组检验人员诊断结果中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诊疗患者的APTT、PT、INR以及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而FIB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低,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验的诊断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有效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凝血检验指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健康人员
  【中图分类号】R554.8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属于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患者机体的血液凝血功能被弥漫性所激活,导致患者血管中的纤维蛋白大量沉淀,引发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病理性综合征。通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不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器官受损、血因子消耗导致的全身性出血等严重的症状,其中最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注射部位渗血、血栓的形成以及突然性休克。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诊断和早期治疗。
  1 凝血指标检验人员资料与诊断方法
  1.1 凝血指标检验人员资料
  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到我院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疗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到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健康人员的年龄为26~58岁,平均年龄在(41.7±3.6)岁,男患者51例,女患者39例;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年龄为23~55岁,平均年龄在(36.9±3.2)岁,男患者47例,女患者43例。两组进行凝血指标检验人员的其他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科学比较。
  排除标准:(1)具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疾病患者;(2)慢性肝功能不全患者;(3)恶性肿瘤患者;(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验符合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患者;(2)本次研究均通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了相关合同。
  1.2 诊断方法
  为对照组健康人员和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凝血指标检验诊断,本次研究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为Sysmex C7000血凝检测仪,具体的检验方法如下:在进行凝血指标检验前8 h,医护人员需要提醒患者严禁进食,然后在隔日清晨,收集检验人员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3 ml即可,在收集到血液样本的1 h内送至检验部门处理,将收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均匀振荡混合,然后放入台式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将离心设备的参数调整为3000 r/min,22.5离心半径、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处理完毕后,取出上层清液放入Sysmex C7000血凝检测仪中进行全自动分析。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检测出的凝血指标。
  1.3 治疗效果观察
  分别为对照组健康人员和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了相同的凝血指标检验后,将分析仪检测出的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具体的凝血指标包括:APTT(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化比值)、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研究中所得出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平均差(x±s)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n(%)表示,并采用x?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根据医护人员对两组检验人员的凝血检验指标分析上看,观察组诊疗患者的APTT、PT、INR以及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高,而FIB水平明显比对照组健康人员的水平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对照组健康人员的凝血检验指标中APTT(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为53.71±38.61 s、PT(凝血酶原时间)为17.82±3.71 s、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为1.8±0.6、TT(凝血酶时间)为9.86±1.54 s、FIB(纤维蛋白原含量)为4.63±2.19 g/L。
  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中APTT(部分活化凝血原时间)为78.94±43.21 s、PT(凝血酶原时间)为22.68±6.74 s、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6±1.5、TT(凝血酶时间)为22.16±5.34 s、FIB(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63±0.37 g/L。
  3 讨 论
  据医学研究报告显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在内科疾病中属于一种危险度非常高的病症,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但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机体血液中的弥漫性激活了血液的凝血机制,或者是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过度消耗,导致出现全身性出血倾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症的致死率非常高,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导致患者的各个器官功能不断衰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提高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生存治疗,改善他们的病情状况,我们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来挽救他们的生命。目前,我们诊断该疾病最常使用的方法为凝血指标检验,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凝血指标的分析来研究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研究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凝血指标中的APTT主要反映患者血液中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含量,帮助医生掌握患者出现高血栓的概率;PT主要反映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产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TT主要反映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转化的时间,能够了解患者出现肝脏病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率。而FIB主要反映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如果FIB的含量升高,则会增加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如果降低,则会导致原发性纤溶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实施凝血指标检验能够有效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为主治医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 丽.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19-120.
  [2] 周之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临床价值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3):170.
  [3] 戴庆忠,覃 瑜.分析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216+220.
  [4] 刘 群.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临床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03):443.
  [5] 何建华,何 萌.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15-16.
  本文编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0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