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体间理论视角对传统精神分析概念的再概念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酝酿的一种新范式,是一个过程理论,以探究和理解主体间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本文从主体间概念出发,把自体-自体客体、移情、中立原则、投射性认同、梦等传统精神分析概念做了比较,探索主体间理论视角对这些概念的再概念化。
  关键词 主体间理论 传统精神分析 概念 再概念化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主体间理论为是精神分析酝酿的一种新范式,史托楼罗(Robert Stolorow)和同事(Atwood 和Stolorow, 1984,1993, Stolorow, Brandchaft  和Atwood, 1987;Stolorow 和Atwood,1992)称之为主体间性理论(intersubjectivity theory)。与传统精神分析相比,主体间理论认为:作为精神分析探究的传统主题的现象不被看作孤立的心理机制产物,而是一种持续的主体间情境。主体间理论存在于一个不同于弗洛伊德和其他精神分析理论的抽象和普遍性的层次,因为它没有假定特定的心理内容被认为在人格发展和发病过程中是普遍显著的。它是一个过程理论,提供了广泛的方法和认识论原则,以调查和理解主体间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包括精神分析理论)。因此,主体间理论对传统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新理解和再概念化过程。
  1主体间概念与科胡特自体-自体客体关系概念的异同
  Stolorow相信科胡特后期思想正向精神分析主体间范式转变:自体客体功能强调自己体验的组织是由他人的感受反应性所决定的,“自体-自体客体关系形成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生活实质”,精神分析中,被观察的领域必然包括观察者。但科胡特仍然保留着孤立心理学说的遗迹,特别是上级自体的概念,似乎将自体体验的一个维度普遍化和客观化。而Stolorow从未接受过上级自体的概念,认为自体体验的发展轨迹是在每个阶段由主体间系统组成的。
  相比于自体-自体客体关系的概念,主体间概念涵盖更多体验领域,更广泛、更具包容性:它指由两个(或更多)主体世界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主体间性的视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自体心理学,甚至精神分析本身,可以扩展到一个更彻底的关系和体验附近的范式。具体来看:
  第一个差异:主体间是互惠的相互影响(Beebe和 Lachmann, 1988)。鉴于体验的自体客体维度,不仅是病人因自体客体的功能要转向分析师,而且分析师也因同样的功能要转向病人( Wolf, 1979)。在孩子-养育者的系统间也有同样情况。
  第二个差异:主体世界是比自体覆盖更广体验范围的构想。故而主体间领域 是由两个(或更多)主体世界构建互惠的相互影响领域,比自体-自体客体关系更广阔且更包容;它存在于更高的概括性层次上。从另一方面来说,主体间域包括体验的维度如创伤、冲突、防御和阻抗,而不仅仅是自体客体维度。
  2主体间理论的多维度移情概念
  主体间理论认为移情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人根据自己主观世界的无意识组织原则同化当前人际关系的过程,而不是一般性的移情概念或自体客体移情。在一个维度,同科胡特的自体客体维度,病人渴望分析师提供他在自体客体形成期缺失或不足的自体客体经验。第二个维度,称为重复维度,是冲突和阻抗的来源,病人期望和害怕与分析师之间重复早期发展失败体验(Ornstein,1991)。这些维度,或许还有其他维度,随着病人对分析师对病人情绪状态和需求的不同调和的感知,在移情的体验前景和背景之间不断振荡。一个平行的描述适用于分析师的移情,即反移情。
  传统理论把移情概念作为一种分析师试图纠正的变形物,体现了的 “一种有等级秩序的双现实观”。分析师是客观真实的,病人是虚构的。主体间性精神分析方法的基本信条是:分析师运用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不应该被看作客观事实,他们必须被视为分析师个人现实的一部分,所以它们对分析进程的影响本身就应该成为共情-内省过程中的探究点。这种探究应该包括对分析师关于移情假设影响的反思。
  和传统精神分析双现实观相反,把移情看作潜意识組织表现的概念(Stolorow and Lachmann, 1984/85; Stolorow, Brandchaft, and Atwood, 1987)无需假设病人对治疗关系的感知比客观现实更扭曲。当从持续的共情探究角度来处理移情,即从病人主观参照系的视角来理解,病人对分析师感知的真实性既无争议也无印证。相反,从病人角度来看,这些感觉都是合理的(Gill, 1982),确定的组织原则作为探究意义和期望的出发点,在潜意识对病人主观现实进行组织。分析的目的不是矫正“歪曲”的感知,让其变得更“客观”,而是打开自体与他人体验的新模型或替代模型。
  3主体间理论对中立原则的理解
  分析师保持中立等同于弗洛伊德的格言“治疗必须在节制中进行”,分析师不能给他的病人任何本能的满足。这一技术上的禁令源于理论假设,即精神分析所触及的主要问题是受压抑的本能驱动衍生物的产物。但是史托楼罗等人认为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时,出于节制的目的对病人的愿望和需要进行有目的的挫败,这是病人永远不能体验到的中立立场。而科胡特的中立,最终被病人体验到的不是中立,而是病人最想要被理解的最深切的渴望。
  史托楼罗和同事(1987年)认为分析立场最好被定义为一种态度,一种持续共情探究态度。那就是始终从患者主观参照系的角度以及内部而非外部的角度去寻求理解病人的表达。分析师持续共情式探询会营造一个环境,这个环境会鼓励病人不断地相信他深层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可以被深深地理解,相应地又发展和扩大其自我反省的能力,并进一步阐明病人主体生活中更脆弱和封闭的领域。同样重要的是,分析师逐步成为一个这样的存在,通过分析师,病人早期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恢复,那些被放弃的发展需求重新得到启动。因此,持续共情性探究态度对于建立、维持和不断加强与分析师的移情纽带以及自体客体维度至关重要(科胡特,1977, 1984年)。   4主体间理论对投射性认同概念的再概念化
  史托楼罗等人认为投射性认同有客观化和同义循环的错误,还认为用投射性认同的概念来解释分析師的内心状态,包裹了在分析师周围的防御封锁线,掩盖了分析师的组织活动对治疗性互动的贡献。克莱因 (1950) 的后设心理学中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必要元素,是一种一元驱动理论,它解释了心理生活的运作方式,内在的侵略性驱动位于一个孤立的心灵深处。
  史托楼罗投射性认同概念如此成功地深入到精神分析中,是因为这个概念允许治疗师和分析师否认他们自己情感中不想要的部分,而把它们归于来自病人心灵里的无意识投射机制。结果,投射性认同的理论真的就如同理论所说的病人造就了临床医生。主体间理论认为投射性认同是笛卡尔主义的顽固遗存,如果要使关系理论更具情境性,就必须抛弃投射性认同这一恶魔。
  5主体间理论对梦的情景化理解
  Atwood和史托楼罗(1984)认为梦的功能是:梦确认并巩固了做梦者主观世界的核心组织结构,梦中的凝缩象征对做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认为,梦是心理结构的守护者,它通过凝缩的象征化来实现这一重要目的。梦的象征化是用来维持心理组织本身。梦生动的知觉意象直接作用于恢复或维持面临解体威胁的主观世界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Kohut(1977)在自体状态梦的讨论中清楚地说明了梦象征化的功能。通过生动化、具体化自体受到危害时的体验,梦的意象伴随着感知觉,带着一种确信感和现实感把自体状态带入意识。因此,梦的意象既封印了对自体的危害,又反映了自体修复的具体化努力。
  梦构成了通往前反思无意识的“通达之路”——通向一个人精神生活潜意识模式和组织原则的主题。超出了梦明显的意象内容,进入了梦的主题结构,从主题结构中,他可以推断出病人体验的无意识组织原则。
  6结语
  主体间理论视角对传统精神分析概念的再概念化,体现了在治疗过程中主体间相互作用形成治疗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分析师和患者都做出了显著贡献。这不仅丰富了传统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也为当代精神分析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理论资源。
  作者简介:江楚娟(1985.01-)女,汉族,浙江杭州人,硕士,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Stolorow, R.D. An Intersubjective View of Self Psychology[J].Psychoanal. Dial., 1995,5(03):393-399.
  [2] Stolorow, R.D.&D.M.Orange&G.E.Atwood.Cartesian and Post-Cartesian Trends in Relational Psychoanalysis[J].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2001,18(03):468-484.
  [3] Stolorow, R.D.Chapter 3 Integrating Self Psychology and Classical Psychoanalysis: An Experience-Near Approach[J].Progress in Self Psychology,1988(04):63-70.
  [4] Stolorow, R.D..Chapter 4 Commentaries: The Dream in Context. Progress in Self Psychology[J].Progress in Self Psychology,1989(05):33-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4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