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环境思政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跨文化实践活动涉及到文化的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坚持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对于推进中国大学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而言,跨文化交流活动是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加深校园文化体验、提供成长平台。学校每年会针对留学生群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依托于校园社团组织,以文化、学术、娱乐、体育等为主要内容,以文艺表演、项目展示、文化实践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让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彼此展示和交流各国文化、增进彼此友谊,为打造“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跨文化交流 环境思政 国际文化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国际文化节的形式
  国际文化节是世界各国家、地区、民族展现其传统文化的节日,国际文化节旨在弘扬和传承世界各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搭建桥梁。通过国家展位会展和舞台节目表演等形式弘扬和传承世界各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利于促进与当地文化的交融和世界文化繁荣发展。相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国际文化节有助于将来华留学生生源国的多元文化引入到校园中来,繁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也有助于来华留学生深入体察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培养其知华、友华的情感。
  2高校国际文化节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赴中国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共有超过50万名留学生来华学习。在来华留学规模显著增长的同时,来华留学生的结构也日益优化,学历生和研究生实现双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匹配度进一步提升。
  来华留学教育不但在国家外交整体战略、教育国际化发展及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更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发展亲华友华力量的人脉工程方面发挥人文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击和文化分离的个人和群体问题也日益突出。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是实现中外文化融合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来华留学生培养环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3高校国际文化节建设的意义
  3.1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
  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扩大开放,做强中国教育,推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高校国际文化节,中国学生通过搭建中国文化展厅,进行中国传统艺术展示,有利于来华留学生在汉语言课堂之外,设身处地的深入感知中国文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体验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场景,全面客观的了解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从而在回国后能够成长为知华友华的“交流大使”。这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体验是汉语课堂上的语言课程和通识类课程所无法取代的。
  3.2提升留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一直积极倡导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国际教育学院的管理服务职能,为专业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拨付留学生活动专项经费。注重提升来华留学管理服务水平,鼓励为来华留学生打造各项文体活动,积极为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营造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校园国际化环境。
  国际文化节为来华留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发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文化展示弥补了因为专业学习而忽略的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不足,也切实锻炼了来华留学生的组织统筹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通过中外优秀文化的交融互通,也能使来华留学生对学校和中国产生更为积极的心理认同感,有助于他们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冲突,有助于他们劳逸结合,促进其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中国学生了解来华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破除了因为交流封闭而造成的误解,促进了校园多元文化的交流融通和和谐发展。
  4中南財经政法大学国际文化节建设的做法
  自我校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知华友华的高水平人才,服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在探索留学生文化交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双语教育发展和培养方案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
  4.1成立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CCPC
  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于2014年11月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Practice Center,简称CCPC),由国际教育学院具体负责指导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心CCPC的常务工作,下设秘书部、宣传部、文体部、实践部和志愿者部五个部门,在整个团队运营过程中,成员中中国籍研究生比例达到百分之四十。作为国际文化节等跨文化交流类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中心旨在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为中外学生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培育具有组织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实践能力及全球化视野的优秀人才。
  4.2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走进中国
  学校紧贴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内涵,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着力以国际文化节为载体,打造“走进中国”系列活动,向来华留学生们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做文明使者,同时培养其正确的文化观念、民族观念,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讲好中国优秀故事,传播好中华优秀文化。   4.2.1创新丰富组织形式
  2016年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和实施汉语学习和文化介绍相融合的寓教于乐的模式,努力将中国语言传授好,同时也把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好,使得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国际文化节的国家展示环节当中,通过介绍和展示饮食、节日、旅游等专题的形式,在帮助来华留学生提高汉语言水平的同时,努力激发留学生对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热情;主要以才艺表演、书法、相声小品、服装展示等艺术形式为主的表演的形式,越出通常知识传授的藩篱,详细介绍中华文化、社会发展,使他们多角度多感官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2.2学习中华文化技艺
  作为“走进中国”品牌活动的一环,国际文化节鼓励留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结合学生课堂学习,组织留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传统技艺如:剪纸、书法、国画、民族舞蹈、舞龙舞狮等,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文化的魅力。成立来华留学生书法工作室,每年为国际文化节输送了会书法、懂书法、爱书法的来华留学生进行书法展示。学院设置了留学生舞蹈排练室,为有兴趣的来华留学生教授传统舞蹈,并在国际文化节上进行表演。在国际文化节的国家展示环节,向来华留学生介绍展示更多中华传统节日服装与习俗。
  学院还根据来学习的外国学生的国家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习俗以及专业背景,在国际文化节中穿插中国文化实践活动,比如包粽子、包饺子、制作月饼、太极拳学习等内容。借助国际文化节这个平台,吸引更多的来华留学生喜爱和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4.2.3拓展文化实践活动
  在国际文化节中的国家展示环节增设“中国美丽风景展示”、“我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摄影大赛作品展示”等环节,使留学生有机会一览中国大好河山,并适时配合文化考察,通过现场考察,让来华留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的自然人文景观,形成对中国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学校为来华留学生安排了武汉、三峡、北京、西安、庐山等地文化考察活动等。这些考察活动的开展,留学生们看到了中华文化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举目成就,极大程度上增进了留学生们对“走进中国”的全面了解,增进了学习的热情与巩固了中外友谊。
  4.2.4吸引留学生来华学习交流
  国际文化节作为“读懂中国”跨文化交流项目活动之一开展以来,不仅局限于我校学习的留学生,也吸引了不少其他高校学生的参与,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外高校。留学生们通过各国文化展示、异域风情展示、传统文化考察等内容,对当代中国有了更加直接、客观和理性的印象,对中国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深厚的感情,许多留学生们选择再次来校进行长期或学历学习,他们也将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5高校國际文化节建设路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应当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安排,即:厘清工作思路,把通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作为“环境育人”的组成部分,助力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加强趋同化管理,进一步出台趋同化实施细则,加大对高校留学生管理趋同化的指导力度;找到差距短板,为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创设良好条件。同时,也应当牢牢坚持和把握“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根本目标,为留学生融入校园生活、加深校园文化体验、提供成长成才平台。
  5.1厘清工作思路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活动要发展,要怎样发展,这是推进教育国际化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要进一步统一了关于发展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共识,制定远期的发展目标,把提高来华留学质量作为学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大机遇,通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把国际文化节作为学校“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建设的组成部分,打造积极健康的中外优秀文化的交流平台。
  5.2加强趋同化管理
  虽然早在2010年,教育部在《留学中国计划》就明确提出了留学生教育管理趋同化的战略。但各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细则指导,留学生开展国际文化节等相关跨文化实践类活动主要依托于国际教育学院,可引入专业的机构和部门,如团委、艺术团、其他中国学生社团如京剧社团、中国舞社团等对其进行艺术指导和开展交流活动;对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的展示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评价和把关,取其精华。
  综上,目前开展的各类跨文化交流活动,多以“体验活动”为主。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活动对于丰富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固然有积极作用,但想要进一步激发留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如何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中外文化融合”将成为面向未来,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育人”和“环境育人”质量的关键路径。希望通过国际文化节的开展的契机,能够引导和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更深入的感知中国,更自觉的融入中国。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及“五个思政”专项试点工作之“环境思政”——外国语学院与国际教育学院联合项目的中期成果。项目成员:余启军、黄娟、伍施乐、刘建明、张冉、李雄涛、吴凌珊。
  参考文献
  [1] 黄晓静.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科技汉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来华预科留学生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252-253.
  [2] 王妹妹.以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高校国际化办学——基于Z大学国际文化节活动的实践探索[J].现代交际,2016(19):1-2.
  [3] 万方方.新疆高校留学生文化课教学现状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5.
  [4] 阎亚矛.国际文化学院师生举办留学生迎新年联欢会[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65.
  [5] 甘泉.韩国留学生本科生汉语学习动机变化动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