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必要。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难有质的提升。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出发点,结合调研小组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教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6-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杨秀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课外语文,2020,19(16):135-136.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阅读教学任务和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和学生的阅读教学有效性挂钩,但是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拟定恰当的阅读教学任务,没有制定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目标,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主要表现在缺乏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深度研究,完全受制于教案和网上理解材料,导致没有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上思考,而仅为了方便开展教学而教学。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体现,教师的教学主观性过浓
  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培养其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发现,教师的主观性依然非常浓,教学思路和教学节奏完全掌握在教师手里,导致学生的阅读学习过于被动。阅读本身就是一个自发性的学习活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也难以培养,这样生拉硬拽的教学模式难以持续发展。
  (三)阅读教学没有形成体系,错误理解新课改阅读教学本质
  在新课改背景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当下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课堂小组合作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并没有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低下,此外,阅读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课外阅读教学素材选取随意,一般是网上搜索得来,与教材的关联程度很低,教学效果很难提升。
  二、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高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语文课外书籍阅读量
  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之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笔者在阅读教学开展过程中发现,竞争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关于阅读的竞赛活动,例如“29天阅读打卡”,让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读书,并且在第二天记录自己前一天的阅读页数、是否坚持阅读,进行阅读自我评价。在相互督促相互竞争中,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多,学习积极性也非常高,坚持29天以后,小学生也基本形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在未来,即使没有比赛督促,学生也能自觉读书。
  教师也要重视个人的引导。以《草房子》一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做以下铺垫:同学们,我们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那么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你有没有什么终身难忘的经历呢?如果你读了《草房子》这本书,就会对小学生活有更深的理解,这六年时间里,桑桑经历了最温馨浪漫的时光,也见证了大人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它会让你想起小学生活的点滴美好,让人刻骨铭心。教师可在读前给学生铺展想象的画卷,让学生读前体会书中的美好。
  (二)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读书不如会读书,如果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为引导,那么读再多的书,其效果也微乎其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很多小学生天性好动,读书静不下心,导致学生阅读的有效性难以提升,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不如不读。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展初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认真思考、仔细阅读的习惯,让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记录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好词佳句、段落名言要进行摘抄记录,通过每周书写读书笔记的形式总结这周的读书体会。阅读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积淀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一定要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纠正一个坏习惯,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改变会非常明显。
  (三)形成模块化阅读体系,课外阅读和教材学习相辅相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划分,让语文学习更具系统性和模块化,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以教材学习进度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教材为例,第三单元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文章,以民间故事为主题进行课本编排,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中国民间故事》等课外读物,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举办“我说民间传说”课堂故事大赛,让学生声情并茂讲述自己了解的民间传说,从而锻炼学生提炼关键内容、缩写故事的能力。在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中,可以穿插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广度,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同时,在阅读完一本书籍以后,可通过书写读书笔记、观后感的形式,提升学生的理解深度,并且也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因为很多学生在读书后会有很深的感慨和领悟,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交流的空间,在班级开展“每周一读”读书会活动,让学生推荐书籍、说出感悟,從而内化自身对名著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互联网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小学六年级的推荐读物,可以发现这一阶段逐渐加入了传统文化读物、诗歌等较为难懂的推荐书籍,因此教师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阅读难度为出发点,进行书目推荐。基于大力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高考改革也正在逐渐向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方向发展,因此应当适当加入古诗文阅读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将传统文化教学与阅读教学融合发展。此外,教师还要以自身为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散文的写作形式完成了这本著作,但对学生来讲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进行这本书籍的课外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小短片的形式,让学生先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让学生未读书就先领会其作为一个残疾人超乎常人的健康心理,先令其内心触动,再俯身阅读名著,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学段需要阅读至少100万字的课外书籍,因此小学高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有三,成为阻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桎梏。小学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从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做起,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开展。
  参考文献
  [1]贾志鸿.新课标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
  [2]吴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
  附    注
  本文为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专项课题(课题名称:结合部编教材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9】PLYZ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