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院校新教师胜任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职业教育不断改革的当下,当代职业院校的教师工作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新教师的胜任力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影响力、科技因子、话语权都不断增强。而随着时代发展,不论是社会还是国家对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重点关注,职业院校新教师的胜任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新教师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新教师的职业能力,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策略,以探索视角讨论其提升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教师胜任力 发展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新时代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职业院校不断扩展,学生的数量增多,新教师工作的强度和质量都有所变化。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新教师的管理,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重视新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
  1高职教师胜任力概念
  胜任力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有能力的、能胜任的意思。在胜任力的研究上,主要起源于20世纪“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关于主观能动性和非智力因素。
  而为我们也从多个方向、多个导向来进行分析划分,关于教师的生理维度,可以从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理解能力、责任心、关系建立、思维能力和成就导向七个方面。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对于高职院校的新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要有更高的要求。
  2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高职院校其实是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的,还是主要从属于职业教育,比普遍的高等教育其实更加复杂的。高职教育院校的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技术岗位人才,也充分表现出高职院校的专业性和特殊性。
  2.1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其实与其他高等学府的教师一样,是该领域的前沿人才与专家,熟悉所教授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因。可以通过教学,承担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民族使命,让高职教育不断发展。
  2.2高职院校教师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同样也是新知识的发源地。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科研活动,作为专业化的专家,高职院校的教师也要不断开拓本行业,在不断的研究中,探究全新的领域。
  其次,高职教师作为相关行业的实践专家。高职教育以市场办学为导向,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相关专业的人才。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师也是市场的导向标,分辨市场需要什么,为未来市场发展进行引导,让市场也不断发展。
  3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胜任力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新教师体系问题、完善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管理体系
  人员管理其实是高等职业院校中的重要问题,而如何在人员管理上去创新,这是值得思考的。对于新教师,要实现创新型人员管理方式,完善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管理体系,让优秀人员起到典范作用,让新教师能够在不断学习发展中,胜任自己的工作。
  目前,新教师的管理机制处于被忽视状态,关于选聘新教师要求、新教师专业化等也存在讨论空间。新教师的体系问题,学校对于新教师的管理,这些也是重要的问题。
  3.2优质新教师人才的储备、减少人员流失
  职业院校的选人、用人制度都存在改善的空间。一个稳定的新教师队伍,一个优质的新教师队伍,通过和学生、学校的联系,可以推动学校的进步与发展。如果影响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优秀人才队伍的建设,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去构建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促进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选人、用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全面推动我国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的良好发展。从而加强职业院校新教师人才的储备,减少其中人员流失问题。
  3.3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的缺失
  在部分职业院校中,新教师可能处于被忽视状态,无法得到优质的资源和学校相关的支持。学校在选拔新教师时,要注重对于新教师科研能力的考察和培养,不能错误的认为新教师不能做科研、不需要做科研。
  可是在职业院校快速发展,新教师的体系也在不断扩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新教师的科研意识。让教师以研促教,通过相关研究促进自己的教学,使这个行业不断良性发展。
  4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胜任力发展的意义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使高职院校必备条件,教师需要培养实用性、技术性的的高职学生,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
  4.1适应技术与时代的不断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进入我们的生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新方向也不断涌入高职院校,对高职院校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影响。从事高等职业院校一线教学的教师,需要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讲授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能力,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当前经济快速发展,普遍受教育程度基本提高。文化多元化的当下,新教师工作需要根据自身需要和时代需求不断发展,紧跟时代的脚步。职业院校新教师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既是受到时代的影响,同样也是改变时代、影响时代的因素之一。职业院校新教师工作至关重要。
  4.2建设高素质专业师资人才
  建设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师资,这些都觉得了学校的竞争力、教师的竞争力和学生的竞争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高职院校,偏讲授、轻实践,教师的质量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要想打造良好的职业院校,就要站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3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现职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為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慕白哦,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前线,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方面努力,共同打造更好的高职教育。   5高等职业院校新教师胜任力发展的可行路径
  对于职业院校新教师的职业能力,要开展好的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训。如何将职业院校新教师工作与职业能力活动有机结合。职业院校新教师职业能力的不断改善、加强,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
  5.1职业院校新教师要开辟新路径,全面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们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强调,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样如此。因此,在我们应该职业能力培养中开辟新路径,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职业院校中,新教师工作如何有效开展成为重要问题。
  5.2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加强对于职业院校新教师的培训,构建专业的职业院校教育交流平台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从学校毕业之后,并没有参与到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来。在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当下,我们也要让教育不断继续学习,让教师到行业前线去、到企业去,充分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将这种经验带到课堂中去。
  在提高新教师专业能力以及新教师的胜任力、新教师职业能力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新教师的培训,加强新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而学校也要多发展对于新教师的培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让新教师的职业能力有所提升。而建立职业院校教育交流平台,也是新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新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学习。
  5.3提高新教师科研意识
  职业院校新教师时职业院校科研的一份子,提升新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自身素质。对于新教师进行一部分的科研要求,并且对于新教师进行培训与锻炼,让新教师从自身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5.4加强新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新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还是培养学生。教育的目的是有目的的培养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新教师的道德素质,新教师的思想观念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都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重视新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建设职业院校新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
  5.5引进相关人才,与国际充分接轨
  高职院校也要招聘和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学校进行讲学。学校也要充分关注国际领域,借助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不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
  6结论
  但如何去组织职业院校新教师工作,让新教师工作本身与其职业能力进行有机融合,紧跟当代主流文化,充分发挥新教师的积极作用,从而通过新教师的影响,培养优秀的高职院校学生。而在此过程中,职业院校新教师也应该重视新教师工作内容的创新管理,管理人员也要完善职业院校新教师组织管理体系。只有良好的制度才能维持整个新教师生态,并通过良好的职业能力完善新教师的选人、用人机制。
  同时,职业院校新教师在职业能力方面也要紧跟时代脚步,从而开辟新路径,全面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加强对于职业院校新教师的培训,构建专业的职业院校教育交流平台的同时,能够加强新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升新教师的职业道德,加强建构职业院校新教师的提升。
   基金项目:长春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JJG2017--06。
  参考文献
  [1] 黄志明.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5.
  [2] 刘吉良.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张帅.XC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能力素质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學,2017.
  [4] 李俊强,李彦,周后红.“职业性、应用型”高校教师胜任力整合探讨[J].高教论坛,2014(05):65-69.
  [5] 陈斌,刘轩.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06):106-110.
  [6] 李海.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提升研究综述[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4):75-78.
  [7] 王斌,陈斌.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消费导刊,2009(23):189.
  [8] 杜贺敏.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7):113-116.
  [9] 李骥昭,刘义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评价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0):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