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近年来,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逐年大幅增加,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是研究生考试主力军。为探索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考研录取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对考研认知、考研原因与动力、考研自我规划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相关问题之间存在的联系,提供了对策与建议,为地方本科院校考研录取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考研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本科教育日益大众化,不管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工作若干年的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强烈希望接受研究生教育,提升学历层次,追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报告显示,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从2017年的201万人涨到2019年的290万人,三年增长近90万人,年均增幅达20%。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学历贬值、名校情结、生活水平提高等。
  地方本科院校能够推免、保送的名额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成为研究生考试主力军,提升学生考研录取率也是地方本科院校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那么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位于湖北省十堰市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学校,本文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考研意向进行调查研究,以供参考。
  1调查项目设定
  本项目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学生涵盖2016、2017、2018级所有专业学生,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有效问卷比98.5%。其中,男生比例占78.43%,女生比例占21.57%;专业类型占比分别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1.12%,工业工程29.7%,测控技术与仪器8.88%,工业设计8.12%,设计类12.18%;分年级占比分别是:2016级37.06%,2017级27.16%,2018级35.79%。
  为全面把握学生考研意向,对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了综合设计,如调查学生考研认知、考研原因与动力、考研自我规划等,问卷部分题目设定如表 1 所示,依据项目调查目的和问题性质,设置单选题、多选题两种题型。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因为参与调查的对象都是有考研意向的,根据调查结果,2016级大三学生占比37.06%,2017级大二学生占比27.16%,2018级大一学生占比35.79%。大三与大一年级有考研意向人数接近且高于大二年级,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和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都有更强烈的考研意向。一方面,大一学生刚入校,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对自己有比较高要求的规划;另外一方面,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思想更成熟,更明白自身的需求,对人生规划更具体。
  2.1考研认知分析
  在对研究生考试的认知上,选择比例最高的一项是“知晓考研分专业学位硕士、学术型硕士”,占比47.46%,所有选项中没有一项超过50%,其中有32.74%的人表示对研究生考试不是很清楚,接下来会主动了解。这项数据说明学生们对研究生考试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研究生考试。因为对研究生考试认知不足,所以在“您想从考研经验交流会上了解哪些信息”的调查中,所有选项的选择比例都超过了50%,这说明了同侪互助的重要性,也提示我们应该办好考研经验交流会。
  在调查考研需要具备的个人条件中,90.86%的学生选择了坚定的信念,74.37%的学生选择了良好的身体素质,77.41%的学生选择了扎实的学习功底,57.11%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朋友的支持,81.47%的学生选择了足够的抗压能力,40.1%的学生选择了团队协作能力。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们,都懂得以上选项对他们研究生考试征程的重要意义,也正是因为经过高考,他们可能会更有信心面对研究生考试。所以在调查复习方式时(图1),只有24.37%的学生选择了一个人复习,47.21%的学生选择寻找志同道合的学生一起复习,大家集体向高中一样备考复习则占比26.9%。“独行快,众行远”,大家更愿意选择集体式的复习方式,这是一种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可以带领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到达成功彼岸。
  2.2考研原因与动力分析
  在调查考研原因/动力时,提升学历层次占比82.49%,不想大学一毕业就去工作占比27.16%,不喜欢现在的专业占比11.93%,受导生/亲戚朋友影响占比21.57%,父母要求考研占比19.54%,想找一份更高薪资工作占比66.5%,其他占比6.35%。进而调查报考学校层次,23.1%的学生选择了985院校,42.89%的学生选择了211院校,11.68%的学生选择普通院校,还有22.34%的学生暂时没有目标,如图2所示。调查数据说明,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学生们有强烈的提升学历层次的意愿,多数学生對考研有清醒的认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考研认识不足,存在盲目跟风、被安排的现象;超过1/5的学生表示受导生/亲戚朋友影响选择考研,说明同辈帮扶式的新生班导生制是很有必要的;27.16%的学生是为逃避就业选择考研,这样慢就业现象很普遍,不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是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的、错误的、盲目从众跟风考研的心理.
  2.3考研自我规划分析
  在调查是否跨考时,有74.87%选择考本专业,25.13%选择跨考其他专业。在选择跨考的学生里面,27.27%选择电气控制类,13.13%选择金融类,19.19%选择管理类,17.17%选择教育类。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主要考虑的因素中,认为学校名气是主要考虑因素的占比11.42%,选择专业实力及专业排名的占比59.14%,选择好就业的占比20.81%,6.09%选择了离家近,多数学生从专业实力和未来就业为出发点选择方向,较为理智。   在考研目标院校地区选择上(图3),44.42%的学生选择了华中地区(武汉、长沙),一方面是因为本校学生生源以湖北省为主,这也反映在选择考研目标院校有学生会主要考虑离家近,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该地区有数量相当多的高校聚集,自然成为学生们的首选地区;7.61%的学生选择华北地区(北京、天津),16.24%的学生选择了华东地区(江浙沪),8.38%的学生选择了华南地区(广州、深圳),选择西北地区(西安)的学生有7.11%,选择西南地区(成都、重庆)占比11.68%,选择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以及其他地方的占比4.56%。对比华东地区(江浙沪)和华南地区(广州、深圳)选择数据,在区位优势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生们更愿意选择高校更多的地区,这样相对竞争压力会小一些;对比华北地区(北京、天津)、西北地区(西安)和西南地区(成都、重庆)的选择数据,表明在高校分布情况不差的情况下,学生们更愿意选择南方院校。以上数据表明,在考研目标院校地区的选择上,离户籍地的远近、高校数量、区位优势是学生们主要考虑的问题。
  3对策与建议
  3.1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加强新生入学后的通识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开设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和创业方向等。开展研究生考试相关讲座和经验交流,甚至是本校研究生现身说法的生涯交流,让学生对研究生考试相关政策、考试科目、备考注意事项、成功经验、所在专业研究生培养方向以及研究生生活等全面把握,促使并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从整体上做好自我定位,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地方本科院校均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可以以本校相关专业以及对应研究生专业,尤其是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进行正向专业引导。让学生意识到扎实过硬的综合素质是攻读研究生内在要求;让学生重视本科阶段的专业学习;让学生理解考研不是目的,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人生价值和理想才是自己的追求,不能片面追求考研结果,忽视本科专业学习。
  3.2重视备考过程
  研究生备考是一场持久战,“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的备考无法取得成功。因此,首先要依据自身条件制定好考研目标和计划,计划最好是分阶段制定,且可以执行。一旦确定考研院校、专业,就坚定目标不动摇。再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及相应复习计划认真备考。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信息搜集与交流,不能自我封闭,陷入信息孤岛。同时,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很有必要,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外部因素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如可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研友,互帮互助,也可以向自己的老师寻求帮助,让自己尽快走出心理困境等。
  3.3正确看待考研
  只要是考试,就必定会有人被淘汰,研究生考试也一样,尤其是在研究生考试人数逐年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考研失败的几率也会增加,考生应该摆正心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宽广,考研并不是唯一出路,考研失敗可以积累经验选择再战,或者选择就业,甚至是创业,只要积极面对,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努力追求,任何选择都能够展现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失败并不可怕,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磕绊总是存在,可怕的是自己丧失了爬起来的勇气。因此,端正考研态度、建立强大的心理预期承受能力,是每个考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结语
  考研录取率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鼓励学生考研是学校加强学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提升考研录取率,能够以考研带动学风,以考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够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以考研促进就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还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国家输送更高层次的人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毕业生的考研录取率,既有利于学校,也有利于社会,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在线.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EB/OL].2019-01-04.
  [2] 董梦寒,杨冠赫.就业压力背景下江苏地方高校大学生考研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09):20-23.
  [3] 朱贵宪.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提高毕业生考研率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153-1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