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大多数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始终无法取代的部分,它是最基本也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对于儿童性格、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农村儿童会因为父母的外出导致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会让农村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形成缺乏自信、亲子关系欠佳、无心学习、思想道德不高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并不少,改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9-018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9.094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吸引着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务工,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儿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外出会导致儿童与父母的关系生疏,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都来自于爺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是其他没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戚,而他们通常会把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心理健康及学习成绩是其次的,对于儿童的心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关注度不够,老一辈亲人甚至没有注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意识,监护的重任只能做到安全监督。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非常严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的教育模式
   1.单亲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留守儿童是由父母其中一方进行抚养,另一方则外出务工,在农村单亲模式的留守儿童中,最为常见的是母亲留在家照顾孩子起居,父亲外出务工,但在农村生活中,留在家里的一方仍然担负着很多很重的家务活,还有很多地里劳作需要完成,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依然存在时间、精力不足的问题;而少数由父亲抚养孩子母亲外出务工的现象,比起前者更容易造成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因为父亲相对于母亲,他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更尖锐和严厉,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形成,在生活学习上也无法像母亲一样细致。
   2.隔代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孩子由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抚养,这种模式下的孩子通常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交给了祖父母外祖父母,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与父母关系不佳,影响家庭关系,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知识文化水平及意识都不够高,对于孩子的学习、成长教育往往比较片面,造成过分溺爱现象出现,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委托模式。这种模式指的是孩子父母外出务工,而把孩子委托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甚至老师照顾,在这种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教育模式下成长,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很难感受到家庭温暖,造成因为缺乏归属感而形成的心理问题出现,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4.同代模式。指的是更小的农村留守儿童由年纪更大的哥哥、姐姐等同一辈人进行照顾,这种模式会因为监护人本身的年纪和经验的缺乏造成完全无法实施家庭教育。
   5.自我教育。也就是农村儿童在没有父母、没有祖父母外祖父母、亲戚、哥哥姐姐等长辈的照顾,完全靠自己的情况,这种模式是农村留守儿童中出现较少的模式,但它对孩子的成长的负面影响最大,通常存在的问题也更多。
   二、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亲子关系得不到维护,孩子与父母关系疏离。家庭教育是基于亲子关系的基础教育,是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内容,而家庭教育的效果绝大程度取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说,沟通和交流是保障家庭教育有效性的必要内容。然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与父母基本上一年只能过年的时候才能见面,长时间的相隔两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能靠电话维系,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终归不是面对面相处,孩子无法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更无法得到父母的照料。长此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到维护,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也会随之变淡,在对待父母这一角色的看法上也会由思念到习惯甚至陌生,父母之于孩子的重要性在他们心中也无法达成共鸣,导致亲子关系疏离、淡化。
   2.隔代教育、委托教育严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隔代教育和委托教育现象普遍化,父母缺席孩子教育的长期化,导致农村儿童美语一个健全、正常的家庭教育,而作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亲戚,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通常不会像父母一样上心,也无法真正取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价值,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都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就隔代教育而已,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年纪相对较大,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他们的精力自然不足,在教育方式上也缺乏科学性,甚至还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要么就是过于溺爱,让留守儿童在成长阶段没有接受到正确的价值引导,还有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很难实现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对于借宿在其他亲戚家的委托教育而已,他们的家庭教育更是无法得以实施,通常而已,这种模式中的亲戚更加看重的是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学习情况、物质需求等方面的重视度不足,如果亲戚家也有自己的孩子,委托亲戚难免会出现差别对待,留守儿童就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留守儿童,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内向,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3.家庭教育在学习上的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欠佳。大部分留守情况的出现都源于父母想要通过走进大城市赚取更多的钱财,以此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但在学习上长时间的无暇关照,反而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为这些家长与孩子长期相隔两地,家长无法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及时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行督促和纠正,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身在农村,他们还要帮助家庭分担家务活和农活,使得让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加不好。另外,还有的留守儿童因为体谅父母外出打工的苦衷,在学习上也付出了更多心力,但对于父母的期望,他们也往往会觉得压力倍增,当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便觉得对不起父母,久而久之学习问题的累积越来越大;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叛逆监护人无法有效监管,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报以无所谓的态度,严重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措施
   1.家长要转变思想,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效果,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改变思想認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孩子成长和教育过程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重点,父母要认真权衡教育与外出务工的利弊,不论选择如何,都要有相应的家庭教育措施。如果非要外出,家长必须要保证委托人的教育能力,并经常保持电话沟通,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多从学校、监护人等多方面了解孩子现状,关注他们身体、心理、行为、学习上的情况,如果有条件、有机会可以多回家与孩子团聚,让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父母始终如一的关心和陪伴。
   2.学校教育要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已依靠学校教育得到一定的弥补,因此,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帮助他们能够在成长阶段不仅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也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其次,要注重家长学校的创建,提高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思维和能力,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产生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改变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高父母与儿童的沟通和联系效率,沟通留守儿童在学习及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共同探讨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也帮助家长正确开展家庭教育。
   3.政府要加大关注力度,并采取相应措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政府部门的扶持。首先,政府要加强重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导,让农村家长也能意识到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教育问题,及其对孩子们的恶劣影响,从根本上减少留守问题的出现。其次,要加大对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和投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馨的住所,让他们能够在学校中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以及同学的关爱,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要重视引导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让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在为农村人民提供福利保障的时候,有必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纳入考虑范围。另外,农村的相应部门和组织应该给予当地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多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让他们能够理解父母,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份,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经济状况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完全杜绝留守现象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必须要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社会各界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逐渐降低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针对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要加大宣传与扶持力度、加大福利保障;学校方面,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缺失现状及其影响,加大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从根本上改善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
  作者简介:牛小燕(1980.10—),女,汉族,甘肃镇原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家庭教育、班级管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及改进措施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46)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