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究将内镜下手术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时间段内所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16)与实验组(n=16);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内科止血方案,实验组患者选择内镜下手术方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效果、并发症发生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内镜指导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手术;手术治疗;手术方案;有效率;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一种临床急症,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对于患者后续康复来说会造成极大影响[1]。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以及急性胃黏膜病变等疾病,都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现象[2]。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新型手术方案。相关临床研究调查中认为,这种方案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快速止血并改善患者的后续康复。本文探究将内镜下手术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意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时间段内所有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通过随机、标准、对比等方式抽选出其中32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16;对照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8:8=50.00%:50.00%),患者年龄信息值为31~59(45.9±5.11)岁;实验组中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8:8=50.00%:50.00%),患者年龄信息值为32~61岁间,患者平均年龄信息为30~60(46.4±5.9)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不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或相关器质性疾病,可耐受本次实验中各项操作以及后续随访,询问患者相关病史以及基本资料后,确认患者可配合本次实验开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常规输血和补液方式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状况,使用易酸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加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选用内镜下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首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清洗,使内镜能够明确观察患者的病灶状况,采用氩气刀进行电凝止血,在操作时探头不可过于接近目标或内镜活检孔道开口避免损伤内径。
  患者在手术后72 h内应当完全禁食,治疗第4天后应当以全流质食物为主,恢复5日后可改用半流质食物。
  1.3 评价标准
  记录所有患者的止血成功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记录,对所有患者的再出血发生率,以及在住院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实验数据由我院统计学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统计软件选择SPSS 22.00,将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界限,实验中计量资料(%)选择x2检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选择T值检验,结果由同組检验人员进行分析。
  2 结 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再出血发生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采用内镜下氩气刀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症进行控制,这种方式止血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创面进行瞬间止血,并且这种方式视野清楚,操作十分简单,能够应用于大面积的止血中[3]。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内镜指导手术,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桂君,巨 森,赵 平,黄 刚,谢吉良,龙小英.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评分系统对其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9,28(07):755-760.
  [2] 肖清华,房太勇.注射用雷贝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123-124.
  [3] 姜海波.消化内镜下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6):38-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70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