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中比较侧重于基础知识、语言技能等,而在人文教育方面则有所疏忽,与当前的通识教育环境明显不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需要加强思想重视,正确的看待通识教育和英语公共教育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当前授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建设需求,对具体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国际化社会趋势日渐显著,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际语言,在促进人才交流和往来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逐渐成为素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之一。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普通高校要高度重视英语教学规划创新,从人文层面加强英语文化发掘和教学创新,从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专业领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1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的关系
  通识教育,与传统的应试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是以人文素养建设为基准的全新教育方针,更加注重学生品格素养的建设,对于实现素质型人才培养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普通高校教育环境下,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十分密切。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是实现大学生英语思维和交际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学不同,对专业性、技巧性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而是更看重学生文化底蕴、应用素养建设。因此,在通识教育的导向下,高校需要做的是要对大学英语进行合理规划,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优化。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1课程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来讲,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首先,课时安排不合理。因为对非专业学生来讲,英语不是专业体系中的重要课程,而仅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在课时安排上相对来讲比较匮乏。导致学生的学习空间因此而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其次,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虽然,学校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同时还会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如英文电影赏析课等,但是因为选课人数局限或者选修机制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在英语课程选修和学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阻碍,而一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畏难情绪影响根本不会考虑选修课的选报,导致英语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失衡现象。同时,在教材的使用机制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应用统一的教材而缺乏立足于学生所学专业考虑的特色化教材设置和应用,是目前导致英语课人文性育人功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2.2应试化倾向严重
  就目前来讲,在非专英语教学领域,高校的教学举措呈现出明显的应试化现象。即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或者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提升学生四六级成功率为目标进行灌输教学,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明显的局限。同时,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也缺乏创新,缺乏人文功能的建设,一味地延续课堂讲授,而忽略课外趣味活动和实践体验的拓展,关于英语文化的渗透也不够全面,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兴趣低下,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3人文教育缺失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的公共学科,同时也具有着重要的人文特征,对于实现大学生德育和情感教育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这一功能缺乏有效的发掘,在学生跨文化意识、民族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缺乏重视程度。以上种种问题导致英语课的育人价值存在着较强的局限性,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全面提升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英语教师需要以通识教育为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举措进行创新性调整。
  3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及措施
  3.1完善课程体系
  在通识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对大学英语的授课体系进行完善。首先,做好课时的合理安排。根据大学生的英语素养建设需求,合理的安排课时,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其次,做好课程结构的优化设置。站在学生的兴趣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将不同的模块,如电影鉴赏、英文音乐赏析、口语交际训练 、英文翻译等,加进现有的课程。采取一定的体制干预和情感激励,让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促进英语通识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同时,教师需要站在学生所学的专业角度考虑,对内容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针对学生的专业市场,就专业范围内相关的英语知识进行全面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服装专业学生,就不同材质服装物料所对应的英语专有名词进行资源整合。
  3.2创新授课方法
  在进行英语通识教育期间,教师需要做好授课方法的系统创新,构架多元化的方法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趣味、生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多项活动自主参与和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情感认知和领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教师可以借助情景法为学生展(下转第230页)(上接第228页)示趣味的英语文化素材,包括一些优秀的慕课和影视剧资源,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将西方国家的民俗和生活习惯生动的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文化基础,以便学生可以规范性的处理自身的英语语言思维,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英语交流方式。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以及丰富实践训练的方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应用基础,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英语演讲,引导学生围绕环保等话题用英语的方式进行演讲,从而全面建设学生的人文观。
  3.3增强人文教育
  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强调人文教育的渗透。在基础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文化的渗透,将西方国家的语言文化以及文化习俗具体的渗透给学生,并引导学生综合对比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切的感受中西方的文化特征。在学习和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对本国的文化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同时,英语教师自身需要积极的涉猎英语学科范围内的人文内涵,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构建良好的学科素养,从而为学生的人文意识建设提供良好的指引作用。
  3.4创新评价体系
  在通识教育机制下,教师需要对大学英语的评价体系进行重新的调整。转变传统的应试思想,追求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兴趣和潜能设置不同类型的考核体系,在考核参数中增设学生的学习态度、文化底蕴以及应用素养评价,从而保证所获得的考核结果与通识教育基础目标更加贴近,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需要积极的对评价形式进行创新,在笔试的基础上合理的增设听力、翻译和语言表达等不同模块的考核环节,从多个方面考核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英语学科素质的全面发展。
  4结论
  依前所述,通识教育是一种以人文素养建设为核心基准的全新教育体制。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普通高校需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做好大学英语的课程规划设置和教学革新。全面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授课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体系、授课方法、实践训练、人文教育以及评价体系等各個环节进行优化处理,从而为学生构建内涵更加丰富并且具有显著实用价值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国际化的发展形势,夯实我国素质型人才的英语技能基础,从而为我国各个行业实现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人才储备。
   基金项目:该文章为潍坊理工学院教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中的通识教育研究》研究成果,编号为:JG-XL201911。
  参考文献
  [1] 程月圆.关于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17.
  [2] 刘新颖,童艳丽.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非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OL].海外英语,2019(21):1-3.
  [3] 左亚娟.“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16-117.
  [4] 陈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探微[J].英语教师,2019,19(22):156-1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8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