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但由于多年来教育非良性竞争的误导,直接致使学校教学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的职能作用,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有机培养,尤其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几乎被边缘化。近几年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不得不把体育考核成绩也纳入中考中一并进行考核。采取这一举措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育不被重视的问题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精准施策,且要从长计议。
  关键词: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免疫力 体能
  一、对当前初中生身体素质状况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依据实践观察与初步统计的确切数据显示,当下青少年身体素质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导致青少年体能普遍下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教育部要求的初中生体育锻炼标准考核中多项体育测试成绩不达标,有的甚至都够不到有效成绩的底线,这怎能不叫人担忧!据学校多次的测试结果显示,在男女生1000米、800米长跑考核测试中问题尤为突出——能达到满分学生的不到2%,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学生还不到60%,至少有不低于15%的学生在该项考核中没有有效成绩,即为根本就达不到有效成绩的底线。技巧性的体育考核项目要好很多,这主要还是反映出青少年体能在明显下降的可怕趋势,这一结果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从而导致青少年骨质疏松,校园活动中出现骨折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学生在奔跑甚至是行走过程中不慎摔倒就会轻而易举地造成骨折,这绝非是正常体质的表现。而我们这一代人的青少年时代大多是从摔打中成长起来的,参加体力劳动的机会也很多,甚至可以说是在劳动锻炼中健康成长起来的。所以那时候就很少听说谁会因为摔倒而造成骨折的。现在的青少年,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受型生活,学校也没有必要的劳动课让他们接受必要的劳动锻炼,所以学生不仅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就连必须参加的体育锻炼好多学生都会想方设法地去逃避。现在的孩子最吝啬的就是自身的力气,好像是很怕使用没了就是多么大的损失。长此以往,身体素质会急剧下降,健康状况也会产生极大的隐患。
  3.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青少年免疫力低下,大凡有点流行性感冒,校园就会无可避免地成为重灾区,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现在的青少年都是家里的宝,生活中父母和其他家人都会呵护有加。但是即便如此他们换上各种流行性疾病的概率仍然会比成年人高出许多。这已经充分证明青少年身体素质差,免疫力低下这一不争的事实。
  二、学校的体育教育在教育职能中应承载的重要使命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使命。但由于多年来教育非良性竞争的误导,直接致使学校教学中过于强调应试教育的职能作用,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有机培养,尤其是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几乎被边缘化。近几年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不得不把体育考核成绩也纳入中考中一并进行考核。采取这一举措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体育教育不被重视的问题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精准施策,且要从长计议。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教育的有效實施到教育成果的充分显现,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如何开展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当前的青少年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就是他们对待事物的兴趣很不稳定。你让他们随便玩,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你一旦给他们布置下固定的任务后,他们就会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兴趣也非常的不稳定,任何一点点细微的外来因素刺激,都会导致脆弱的兴趣无端的消失。所以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才会更加切实有效。任何单一的体育活动,不管开始学生参与的兴趣有多么浓厚,时间一长他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这样一来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就会懈怠下来,甚至会想方设法地逃避参与。教师应该在设置体育锻炼方式上多动动心,多些不同的锻炼方式,就会多获得一些锻炼的机会,也就多赢得了拥有健康的契机。
  四、学校的体育教育最终目的是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通过体育课和学校开展体育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锻炼毕竟时间和方式有限,要想真正达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首先要想方设法让体育锻炼成为青少年学生的一种良好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长期性的稳定活动。因为锻炼身体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成不了一种固定的活动规律,也就达不到较为理想的锻炼目的。人生中最不好的习惯就是没有任何习惯的习惯,今天东,明天西,心血来潮就锻炼的筋疲力尽,兴趣一过就又不了了之。没有任何规律性可言。这样的人体内的生物钟是紊乱的,身体的各种智能以最缺乏条理性和规律性。
  总之,对当前广大青少年实施必要的体育教育引导,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项必要的教育任务,更是但前国家与各级政府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是相关教师的一项神圣而光荣的核心使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0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