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采取普罗帕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为(19.8±2.6)min,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为(9.5±3.4)min,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安全性高,普罗帕酮复律时间短,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应用。
  【关键词】
  胺碘酮;普罗帕酮;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心律失常的类型,使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用药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治疗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老年患者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心电图明确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对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观察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平均(68.3±4.6)岁;体质量平均(58.2±3.9)kg;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2例,合并冠心病患者6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平均(68.1±4.5)岁;体质量平均(58.6±3.7)kg;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给予吸氧、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情况。观察组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将胺碘酮5~7mg/kg溶解于100mL 0.9%的氯化钠溶液或100mL 5%的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之后继续给予胺碘酮1mg/min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患者普罗帕酮治疗,将普罗帕酮70mg溶解于20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注射,控制注射时间在10min之内,如未达到效果,20min后再注射1次,每日剂量不可超过210m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疗效判定分为有效和无效。有效:治疗后1h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达到复律,同时3h内未出现复发;无效:治疗后1h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未达到复律、或3h内出现复发、或改为其他方法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休克、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轻度:患者有轻微不适感;中度:患者存在不适感,可观察到异常表现,患者可耐受;重度:患者严重不适,甚至难以忍受,需要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效23例(76.67%),无效7例(23.33%),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效26例(86.67%),无效4例(13.33%),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
  2.2 两组复律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为(19.8±2.6)min,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为(9.5±3.4)min,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度患者有3例(10.00%),中度患者有2例(6.67%),重度患者有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度患者有4例(13.33%),中度患者有2例(6.67%),重度患者有2例(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老年患者中非常多见,是心律失常的类型之一,该病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低钾血症、吸烟、饮酒、过度疲劳等导致,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多尿、出汗、昏厥等症状,其发病突然,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疾病迅速发展,导致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其他器质性疾病,甚至发生猝死[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后应选择效果迅速、安全性高的药物,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3]。
  胺碘酮作为临床常见的抗心绞痛药物,该药物可有效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胺碘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被发现,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延长房室结、心房、心室肌纤维的电位,从而减慢传导速度,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一定效果[4]。
  普罗帕酮为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物可有效对心肌细胞钠内流进行抑制,减缓动作电位除极速率,从而延长动作电位,达到减缓传导速率的效果。普罗帕酮对心肌传导纤维进行作用,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从而使自律性降低,消除折返,改善患者症状,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本研究通过对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胺碘酮和普罗帕酮進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67%(P<0.05)。观察组平均复律时间为(19.8±2.6)min,对照组平均复律时间为(9.5±3.4)min(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P<0.05)。表明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具有一定的效果,胺碘酮不良反应更少;而普罗帕酮治疗有效率更高,复律时间更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 冯艳,李国梁.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急诊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405.1407.
  [2] 刘安雷,刘聚源,张放,等.急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复方法回顾性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2):200.203.
  [3] 李兰,王乃博,崔熠可,等.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6(06):50.56,59.
  [4] 胡远扬,洪建芳,赫英春,等.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在院前急救中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04(09):498.500.
  [5] 卢亚莉.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3):3332.33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