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鳜鱼增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鳜(Siniperca chuatsi),在东北地区俗称鳌花,其他地区也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胖鳜。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鮨科、鳜属。鳜肉质宽厚、坚实、白嫩,呈瓣状,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同时还具有滋补和食疗的功效。鳜作为高档淡水水产食材烹饪的松鼠鳜鱼、糖醋鳜鱼、清蒸鳜鱼、八宝鳜鱼和臭鳜鱼等菜品皆为名肴佳馔,备受古今中外广大消费者喜爱。鳜属于黑龙江省名优鱼类“三花五罗”中“三花”之首,其中松花江鳜被誉为“四大淡水名鱼”之一,连环湖鳜为农业部公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黑龙江省市场销售价格高达100元/kg~120元/kg[1]。鳜作为北方地区中高档鱼类,市场需求量在逐年上升,养殖前景看好。鳜已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并被遴选为全省水产主导品种之一[2]。
  1 增养殖现状
  1.1 增养殖模式
  目前,鳜在黑龙江省的增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搭配品种养殖,也是目前的主要养殖方式,多采取湖泊、水库、池塘套养模式,鳜利用水域中各种适口活鱼作为饵料,可将水域中低值鱼类转化高价值的鳜,显著增加养殖效益。另一种是做为主养品种养殖,主要采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两种模式,应用场(户)较少。目前,黑龙江省鳜增养殖主要以湖泊、水库等大中水面自然增殖和池塘少量套养为主,池塘主养鳜的企业或养殖户数量较少。泰来、肇东、肇源等县(市)鳜鱼养殖面积较大。鳜池塘主养的企业和养殖户主要集中在肇东、肇源、林甸、建三江等地,产量最高的地区为肇源县。
  1.2 产量
  2017年,黑龙江省鳜产量1594t,近两年全省鳜产量不超过2000t。肇源县湖泊套养鳜鱼面积10余万亩,一般每亩水面放养规格3.3cm~4cm的鳜夏花鱼种5尾~10尾,或规格50g左右的1龄鳜鱼种1尾~3尾。到秋季,每亩可产规格200g~500g的鳜1kg~1.5kg。池塘主养密度多数为500尾/亩~1000尾/亩,单产250kg/亩以上,养殖周期为15个月以上,出池规格为0.75kg/尾~1.0kg/尾。池塘套养鳜,每亩水面放养规格3cm~4cm的鳜夏花鱼种20尾~30尾,或规格50g左右的1龄鳜鱼种5~10尾。到秋季出池,每亩可产规格300g~500g的鳜2.5~3.5kg[3]。网箱养殖鳜开展较少,2012年海林市徐宏杰莲花湖北宁湾,设置3个网箱,共150m2,6月中旬放养规格为7cm~8cm的鳜鱼种,总计放养鳜鱼苗3000尾,经四个多月养殖,鳜成活率达80%左右,产鳜700kg左右,单产4.7kg/亩,平均尾重300g。共投入野杂鱼4650kg,饲料系数6.6。
  1.3 苗种来源
  黑龙江省养殖的鳜苗种主要南方产苗种为主,地产苗种繁育规模较少,仅有位于肇源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东市的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鳜鱼苗种繁育。南方鳜苗种主要以广东苗种为主,少部分来自吉林、江苏、湖北和湖南等省份。
  2 存在问题
  2.1 外购苗种问题较多
  外购南方苗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越冬问题。从广东等南方地区省份进入黑龙江省的鳜苗种均存在越冬难问题,尤其是越冬后期,大规格苗种及成鱼死亡率较高,这与南方鳜苗种生产缺乏有效的选育机制直接相关,近亲繁殖现象极为普遍。二是疾病问题。鳜病毒性鱼病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淡水养殖的鳜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对鳜养殖业造成很大的威胁[4]。在南方苗种中鳜病毒性疾病较为普遍,进入北方后发病数量较少,但仍存在发病风险。发生疾病后,黑龙江省对鳜疾病治疗经验匮乏,因水质和温度与南方存在差异,导致发病后不能对症治疗,死亡量持续升高。三是长途运输问题。鳜苗种生产基地多数位于湖北、广东、江苏等地,到黑龙江省运输时间最少要30hrs.以上,长途运输的鳜苗种入池后成活率低,易发生应激性疾病和鳃部疾病。
  2.2 良种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省内具有繁育鳜苗种的孵化场产孵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同时,受广东、湖南、湖北、江苏等地区低价早苗冲击,鳜的繁苗体系停滞不前,至今仍没有一家规模化的良种鳜繁育场。黑龙江水系鳜具有抗寒、生长快等特点,但省内各繁育场开展鳜良种选育较少,主要是因为繁育基础设施落后,技术人员缺乏,导致该品种繁殖数量十分有限。良种体系建设的落后,导致鳜在良种选育、繁殖、销售等受到了极大限制。
  2.3 养殖技术较为落后
  黑龙江省鳜养殖业起步较晚,绝大多数养殖户以小池塘少量套养和大水面放养为主,极少用户进行池塘单养。随着养殖面积、养殖户和企业的不断增加,鳜池塘单养面积不断增加,但对于鳜养殖技术远落后于南方,并且由于北方气候因素,成活率远低于南方,进一步凸显南北技术差异问题。此外,黑龙江省鳜养殖在疾病防治和精准饵料投喂方面经验不足,养殖过程控制不好,导致成活率远低于南方。
  2.4 品牌建设有待加强
  鳜养殖规模总体较小,养殖者众多,但品牌小而少。目前仅有黑龙江省青花湖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珍鳜”完成品牌打造。企业联系的泰吉生态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养殖标准、统一检测监测、统一苗种供应、统一品牌商标、统一市场销售,将质量纳入可追溯源头管理[5]。多数养殖者的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及运营能力较差,一些公司、合作社的品牌仅仅是注册了商标,然而并未赋予品牌实质性内涵,品牌的知名度、诚信度、美誉度较为有限,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品牌的培植力度。
  2.5 經营管理水平较差,人才引进力度不够
  与其他很多养殖鱼类一样,养殖者看到养殖鳜赚钱,就蜂拥而上,从而导致鳜养殖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在经营过程中,极少有企业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目前只有黑龙江省青花湖渔业集团有限公司聘请广东技术人员从事鳜养殖,其余鳜养殖户大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长期下去使得企业很难在鳜养殖行业做大做强。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培育鳜优良品种
  目前,黑龙江省水产育种实力较弱,仅有东北农业大学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有良种选育团队。产于黑龙江水系的鳜的种群与南方鳜的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性状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还未开始,良种选育和规模化生产未成体系,严重制约黑龙江省鳜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推动黑龙江水系鳜养殖产业的发展,鳜良种体系建设刻不容缓,争取尽早培育出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黑龙江省鳜的新品种。具体措施为:一是支持建设鳜原种场及规模化繁育中心1座,鳜的原种采集暂养基地3处(可利用大水面放养)。二是加强土著鳜增殖放流工作,补充鳜自然群体的种群数量,为鳜自然选择奠定基础。三是加强黑龙江省地产鳜遗传特性的研究,并与南方鳜进行生物学特性比较,拿出基础的数据。
  3.2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黑龙江省鳜养殖水平
  目前,黑龙江省的鳜的养殖企业少,养殖散户较多,多数为大水面或池塘少量放养,养殖技术水平低。建立各级水产推广机构为主体,行业协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的推广体系,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推广服务。产前,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制定生产计划,落实所需苗种、饲料及苗种;产中,指导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和防治病害等;产后,指导做好产品捕捞及上市销售等。
  3.3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保障鳜质量安全
  目前,省内专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有2家,开展的安全检测多以快速检测为主,高精度定量检测需送到省外检测,很难实现产品的批次检验。由于鳜养殖较为分散,快速检测无法对鳜养殖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因此,建立市级和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非常必要,建议采取政府、科研院所以及企业聯合成立检测机构。此外,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重点环节监管,尤其是投入品和种苗的管理;加强鳜从选育、繁殖、养殖、销售等方面的监控,建立鳜养殖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鳜产品安全。
  3.4 加强宣传,加大品牌扶持力度
  要增强黑龙江省鳜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实施品牌战略。一是政府应加强引导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只有通过质量认证,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二是引导企业加强品牌策划和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三是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3.5 推进鳜商品鱼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扶持大型流通企业
  目前,鳜的商品鱼流通以渔民个体、经纪人(鱼贩)为主,这类流通主体通常规模小、质量标准低、价格低,难以与省外以及南方的流通企业竞争。政府可引导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引进或扶持大型流通企业,在解决鳜流通问题的同时,使鳜品质更上一个层次,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鳜的销路问题。
  参考文献:
  [1]孔令杰.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技术[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2004.
  [2]高庆军.寒地鳜鱼成鱼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20,(2).
  [3]李军.北方鳜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13,(1):72-73.
  [4]侯同玉,刘艺,梁伟超.鳜鱼暴发性病毒传染病防治技术[J].中国水产,2019,(5):77-79.
  [5]聚焦“珍鳜”共享渔业工业化[J].黑龙江水产,2018,(5):38-39.
  (责任编辑:孔令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836.htm